第304章 第三百零四章
当然,不是傻子的都装不知。
可夫人取的,谁敢说个不?
约莫跑了一炷香,人马都更为精神,段不言早看到赵三行,靠着炭盆子跟几个丫鬟说说笑笑。
她驱马走来,居高临下挑了挑下巴,“赵三行,莫要逗弄小丫鬟!”
赵三行赶紧摆手,“姑奶奶误会,我们说您的坐骑,他叫龙与啊?”
嗯哼!
“取得好!不愧是姑奶奶,这龙与的名,来日定要响彻云霄,没准儿能与凤大人并驾齐驱。”
哈!
这话,惹得段不言仰天大笑。
“小子,算你有眼光!”
说完,翻身下马,转头抱着吭哧喘气的龙与,摸着它脖颈上的鬃毛,“好孩子,今儿先到这里,明日里我带着你出去跑街,如何?”
龙与翻了马蹄,仰头跺脚。
好似是听懂了一般,头颅也不停的往段不言的怀里蹭,逗得段不言更是欢喜不已。
转头吩咐马夫,“明儿午间你寻些皮草,给龙与包好四蹄。”
马夫定然躬身领命,赵三行有些好奇,“姑奶奶,您明日往哪里去?”
“嵇炀山。”
“姑奶奶,您往哪里去干什么?”
“散散心。”
一听这话,赵三行追着段不言身后,喋喋不休问起来,“姑奶奶,是凤三惹您生气了?”
“谈不上!”
甚至,她要感谢凤且,再度泾渭分明。
“姑奶奶,若是他惹了您,您也不必气,揍一顿就好。”
哟!?
段不言抬头,“凤且师从密门,武功也不弱,你如何就知我能打过他?”
今儿凤且动怒时,也差点让她后背骨头断了。
这会儿都隐隐作痛,说话时,伸手轻抚后背,赵三行不知夫妻已过过招,信心自满,依然站在段不言这边,“姑奶奶,您是何人?独入敌营,毫发无损的女英雄,凤三……,肯定不是你的对手。”
如若往常,段不言也这般认为。
可今日之后,段不言再不会容许自已轻敌,甚至她不得不承认,凤且有句话说得极对,那就是在原主娘家人婆家人跟前,只当她是个草包。
呵!虽然原主就是个草包……
段不言摇摇头,“你何时回京?”
呃……
赵三行愣了一下,方才低声说道,“过些时日吧,但今儿要来同姑奶奶您作别。”
“你过来,我吩咐你两句。”
说完,撇开丫鬟们,带着赵三行走到旁侧,瓦舍廊檐之上,积雪不化,冰锥子晶莹透亮,倒挂在瓦舍下头。
段不言随手掰了一支,捏在手上。
赵三行小心问道,“姑奶奶,有事儿您吩咐。”
“你给赵长安写封密信,让他寻到六伯,带个话——”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自言自语,“我倒是瞧瞧,一个个的卖的什么葫芦药。”
赵三行听来,侧首看向段不言。冷冰冰的女子,满脸阴沉,这是……?
“姑奶奶,您说,要让六伯作甚?”
“让他到曲州府见我!”
呃——
“要紧吗?”话刚落地,段不言冷冷瞥了过来,赵三行马上点头哈腰,“姑奶奶,如若是要紧,我也好跟大哥说,因为六伯居无定所,自郡王爷与世子出了事儿之后,这几个月来,至少……,我是不曾见到六伯。”
“要紧!”
意简言赅,让赵三行还想多解释的话,全堵在喉咙眼里,“你只管发急信过去,你大哥看到,自会明白。”
赵三行想多问点话,可段不言已背过身去,仰看天际,今日里好似是要放晴,天际边缘,竟是露出点蓝天。
可依然天冷。
好一会儿,段不言回眸,“虽说你是个粪草,但有些事儿未必你不知晓,当初……,你赵家为何要参我康德郡王府?”
还是头一本!
赵三行愣住,原本以为刚见面时,段不言就会问这个事儿,可那时稀松平常几句话,大家就揭过不理,今日忽地提及,赵三行差点没反应过来。
抬头看看段不言的背影,又低头看看自已鞋尖。
嗫喏半天,说不出话来。
“说!”
段不言转身,低喝一声,“你小子在京城,难不成白长眼睛和耳朵了?”
赵三行哭丧着脸,后退两步。
“姑奶奶,真不是不与您说,这事儿实在蹊跷,前年年初,朝堂上头就开始风云密布,好些个事儿蹊跷得很,京城高官也好,显贵也罢,无不是小心翼翼。忽地有一天,街头巷尾就传来话说,侍郎府赵家,参了老郡王一本。”
“也就是说你们赵家没参?”
赵三行络腮胡也撑不起的霸气,这会儿更加像个怂包,五大三粗,却缩着肩头脖子,鹌鹑一样,任凭段不言质问。
听得这话,赵三行嗖的抬头,“参了。”
“嗯?”
赵三行长叹一声,“这事儿蹊跷就蹊跷在这里,我在楼子里呼朋唤友,听得这信儿,魂都吓没了。世子与我大哥,就跟双胞胎一样,发小一起长大,京城上下,谁不知啊……”
“是你大哥参的?”
“……是。”
赵三行满脸灰败,“我不信的,姑奶奶,回头就冲进我大哥书房里,欲要问个明白,可是……”
他似是想到了痛苦的回忆,声音一下子就低沉下来。
“赵三行,磨磨蹭蹭不说,是想托辞替你们赵家开脱吗?”
“不是!”
赵三行一听,就急了,声气也大了起来,引着丫鬟护卫们纷纷看来,可夫人未曾吩咐,一个个的也只敢远远候着,不敢走过去叨扰。
“姑奶奶,我真的是要去质问大哥的,郡王府那时虽有落败之态,可禁军统领还是世子,真要是传闻那般参本,可就完了!”
“继续说!”
段不言面无表情,赵三行心中忐忑,他侧过头,看着结冰的池子,有些木讷,“我想着,大哥要不给我个说法,我就去求母亲,母亲自来疼世子多过大哥,定然能阻拦大哥……”
赵母,中年丧夫。
如若没有郡王府段郡王帮扶,她的长子也不可能年纪轻轻,步入朝堂,平步青云。
故而,赵母最疼爱与长子年岁相当的段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