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缺人的农政司
洛养性装作没留意他二人小动作,朝夏云方向努了努下巴道:“既然他是指挥了,你的职务,自然他来安排!”
朱兆宪听到这话便觉得稳了,夏云都挑自己了,还能不给自己一个同知的职位吗?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那边,洛养性又问夏云道:“还有要选的人吗?”
“跟随下官的那些千户百户的,下官会去问他们意见,若最后人数不够,去了辽东再选,镇抚使...洛指挥不若给我一个,经厉下官去户部要个人,至于缇骑...”
洛养性听到夏云还打上了缇骑的主意,立即打断道:“缇骑你去了辽东选人吧,京师就这么点人,还想带走不成!”
此前因为锦衣卫考核刷下去一大批人,不少世家子弟如今都在大明军事学院里头待着呢,总还有个一年才能毕业考科,眼下可缺人的很。
缇骑可都是锦衣卫中的精锐,自己一个都舍不得让夏云带走,他若是想要,自己到了辽东自去训练培养去!
夏云也没争执,点头应了个“是”,“就听洛指挥的,不知陛下可说了何时启程?”
“明日你同我入宫见陛下,看陛下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再定日子!”洛养性说完,伸手朝一直没有开口的杨山松及吴放二人指了指,继而一甩衣摆,离开了大堂。
洛养性走后,杨山松才舒了一口气,他起身朝夏云拱了拱手,“夏兄仗义,届时小弟给你践行!”
说完,便快步离开了大堂,好似下一秒夏云就要反悔了一样,吴放见杨同知离开,也朝夏云拱了拱手,快速走了出去。
堂中便只留下夏云同朱兆宪二人,朱兆宪气鼓鼓哼了一声,端起手边的茶盏一饮而尽,最后还是忍不住道:“杨山松尚且知道要在陛下面前混着,你说他们都不出头,你出这个头做什么?那可是辽东,在关外,那里连水稻都种不出来!”
夏云淡淡看了一眼朱兆宪,慢吞吞说道:“卢州之稻!”
“你说什么?”朱兆宪可不知道什么渤海国的水稻,只以为夏云牛头不对马嘴,更气了,“我爹过世,我们兄弟几个没有丁忧,不是因为正碰上朝廷出大事吗?如何能撇下陛下回去丁忧呢?再者说四弟守陵,我们几个也放心不是,你说你还能用这件事来威胁我!”
夏云适才对他做的口型便是“丁忧”二字,按照朝廷一惯的做法,父母过世自该去职守孝,可他们兄弟除了老四朱兆宣去了官身在给朱燮元守墓外,另外几个儿子仍旧在朝廷里做事。
朱兆宪可不敢让夏云真去陛下面前说这事,至少去辽东还当着这官,要丁忧了,还不知道三年回来有没有自己的职位了,毕竟大明军事学院挺像回事。
“你问心无愧,怕我威胁你做什么?”夏云又道。
“你——”朱兆宪指着夏云说不出话来,最后还是叹了一声,“罢了罢了,谁让你在锦衣卫就我这个朋友呢,你不坑我谁坑我,我反正也习惯了,去就去吧,相信陛下也不会让咱过得太苦,再说了,洪总督还在那儿!”
朱兆宪努力说服了自己,觉得好受了些,“你是孤家寡人一个,我可还有妻儿,那种地方,我可舍不得他们去,还得让我二哥多照顾才是。”
朱兆宪的二哥朱兆宜同样因为朱燮元的功绩袭锦衣卫指挥使,管的就是南镇抚司佥书事。
朱兆宪自己嘀咕了许久,说了半晌见夏云一句话没接,又是重重叹了一声,骂道:“我看明日你入宫,陛下同你说话你也这样,你若敢,我敬你是个汉子!”
朱兆宪气呼呼离开了北镇抚司,既然决定了要走,总要选些得力的人去,他可不像洛指挥,还听他们的意见,他可是要点人的,点到的人不可违命!
夏云在堂中坐了许久,茶水都凉透了,他才起身走了出去。
辽东那地方也不是没去过,景色不错,土产也不差,现如今海运都起来了,缺什么同朝廷禀报一声,朝廷不准就再说。
辽东锦衣卫指挥使,听上去也颇是不错!
宋应星回了司农司后便将陈子龙找了来,他要去辽东,京师这里,得让陈子龙多上上心。
好在陈子龙本就聪慧,且是他整理了《农政全书》,加上这两年来跟着自己做了不少,交给他自己也是放心。
宋应星回了农政司便将此事同陈子龙说了,陈子龙初闻也有些惊讶,“宋司农此去可要多少时日?”
“这如何能有定数?”宋应星摇头笑道:“总要完成陛下吩咐之事,才好说回来之事。”
陈子龙蹙眉,心想这得要多久,辽东那地方种粮食可不是简单的事吧,老师《农政全书》也最北边也就是天津了,辽东该如何种粮,怕是得去了再试验。
宋应星见陈子龙一副担心模样,笑着安慰道:“不用担心,任何事都是要有人去做了才知道会如何,你老师生前便致力开垦西北荒地,如今地方虽不一样,但目的却是一样的,你该替他高兴才是。”
陈子龙听了这话,知道自己想狭隘了,忙恭恭敬敬朝宋应星行了一礼,说道:“下官惭愧,宋司农若有需要下官的,但凭吩咐!”
“农政司这本《农政全书》我便带走了,去辽东之前,我还得去先去江淮见一见良甫(王徵的字),水利这一块,也有些想法要同他探讨一二。”
要在辽东种植作物不是说说就能办成的,首先垦荒便是首要任务。
垦荒需要耕牛、农具和人力,这些定是需要朝廷来支出,更重要的便是水利,不然为何朝廷号召垦荒,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
因为靠近水源的优质田地都被占了,剩下的要开垦出可以种粮食的田地,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必然不少,说不定还没垦完呢,人就饿死了!
如何最大限度得调用水利资源,这是宋应星在垦荒之前需要考虑的事,众人拾柴火焰高,他能想到的便是同他一起完成了皇庄水利的王徵了!
“玉蜀黍和番茄,农政司也培育得差不多,你也跟了一年多,接下来的事不用我多操心,要实在有不明白的地方,去信给我,”宋应星又交代了些事,“至于留恋,不用再管了,在京师这地方怕是培育不成的,等局势平稳些再找合适地方...”
陈子龙一一记下,越听心里越忍不住要叹气。
农政司不止是为朝廷寻找新作物试验产出,眼下可好要管着农业上不少事务,左大人沿运河丈量田地所造鱼鳞册,也是要给农政司一份的。
不得不说,眼下农政司是真缺人手。
也不对,眼下是朝廷所有衙门都缺得力之人,那些尸位素餐的迟早要被陛下革职查办!
“在想什么?”宋应星见陈子龙走神,停下话头问道。
陈子龙忙道了歉,而后将适才所想同宋应星说了,宋应星闻言也是蹙了蹙眉,说道:“前次科举倒是选了两个来负责账目,不过如你所说,的确是人手不足,往后辽东一块的政务也要一同处置的话,是得同陛下吏部再要些人...”
“宋司农,说起人手,下官心中有属意的,就怕陛下那儿...”
宋应星闻言“哦?”了一声,“你是想走举荐?”
不通过科举,也不通过吏部委派,是靠官员举荐,眼下倒也不少,黄守才、薄珏等也就是这么提拔上来的。
“你想举荐何人?”宋应星接着问道。
“苏州府钱家!”陈子龙说道。
“钱...”宋应星觉得耳熟,仔细一想便明白他说的是谁了。
“钱士升?”宋应星蹙眉,“他被陛下训斥罢官,是不是...不合适?”
“不,下官说的是钱士升侄儿,钱旃(zhan)!”陈子龙说道。
钱家兄弟钱士升、钱士晋二人都曾为朝官,钱士晋更是受熊廷弼看重,举荐他为辽东中路监军,后又任山东右参政,专管辽饷,兼管淮粮。
中间也起落几次,但因为其能力出众,最后任云南巡抚,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彼时,其政敌福建右卫经历吴坤化弹劾钱士晋在云南“贪肆”,温体仁拟旨调查,其本意却是要将其兄长钱士升逐出内阁,后因钱士晋病故而作罢。
皇帝那会儿自是相信温体仁的话,因钱士晋贪墨而连带着看钱士升也不顺眼,钱士升后自己去职,回到苏州府闲居。
陈子龙举荐的这个人,便是钱士晋的儿子钱旃。
虽然如今皇帝得太祖托梦后用人已是不拘一格,但钱士晋贪墨一事到底最有也没有个说法,就算要举荐钱家人,也不能太过着急。
“此事...你先去问问几位阁臣的意思再做打算,万不可冲动行事。”宋应星本想着他自己去问问,但不日就要离京,索性让陈子龙自己去打听。
“是,下官听宋司农的!”陈子龙点头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