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科左后旗
桑悦抓住我的瞬间,我整个人都是一僵。
没想到她居然这么大胆,当着大家的面就敢动手?
腾!
郝润猛地起身:“你干哈?”
“有事儿说事儿,别动手动脚的,起开!”
“哎呀~”
桑悦明显在装。
就见她“一脸惊讶”的松开我,而后坐到对面,笑盈盈道:“对不住啊小宝儿姐,我这不是太激动了么?没别的意思……”
突然闹这么一出儿,房间里气氛瞬间尴尬。
除了我们三个,其他人不是低头看地,就是抬头瞅天花板。
不过团队和谐很重要,不能活儿还没干,内部就先起冲突,于是我赶忙拉了拉郝润。
等她坐下,我看向桑悦:“想到啥了,说吧……”
她微笑着嗯了一声,一边回忆一边讲起了一件事儿。
桑悦不是赤峰的,是通辽科左后旗人,她说她初三的时候搞过一个对象,有一回她那个对象请假没来,第二天她一问,说是家里迁坟,她那个对象作为长孙,需要回去刨“头三镐”。
她恍惚记着,当时她那对象好像是说,有先生给看过,说他家坟地不好,“摞着了”,所以要换坟地。
我转了转眼珠。
“摞着了”明显是当地说法,应该就是叠墓的意思,也就是五里镇,小诚家坟地那种情况。
要真这样,那这确实是条有用线索。
毕竟如果出现叠墓情况,原东家的坟坑肯定不能太浅,否则后边人打框子的时候直接就发现了。
看向李斌,我问:“斌哥,你们这边埋人大概埋多深啊?”
李斌挠了挠头,肯定道:“看冬天还是夏天,夏天没冻土,一般一米八两米的……也就差不多了,要是赶冷冬数九的时候,就得把冻土打穿喽,怎么也得两米五左右。”
我缓缓点了点头。
他说这个道理我懂,因为冬天埋人如果不打穿冻土,等到来年开春化了冻,棺材就会沉降。
而冻土的密度不均匀,指不定哪处先化,如果坟包堆的够高,上千斤的土往下一压,搞不好棺材都能给挤你开。
再次琢磨片刻,我又问桑悦:“你跟你那对象是一个村儿的不?”
“这倒不是,邻村儿”她摇头。
“那他家里条件咋样?额……不是说现在啊,就是往上数,老辈子的情况,这方面他跟你说过不?”
桑悦歪着头想了想,忽然脑袋一正:“他没说过,我妈说过!”
“我妈说他们家以前是地主,成分不好,她大姑都快三十了才嫁出去!”
啪——
我拍了下大腿,看向小兵说:“兵哥,科左后期多远?”
小兵想了两秒:“大概五百多里地,开车过去六七个小时吧,咋的?真要去啊?”
“当然!”
我解释说地主家的坟地,以前肯定看过风水,而且还不会太差。
出现叠墓的情况,要么是当初看地的时候先生有意为之,想害人或是想因地制宜,给主人家借势旺运;要么就是水平不够,压根没看出有主,所以只要这地方没人下过铲子,那百分百有个新锅!
听我这么一说,众人立即兴奋起来。
“哎沈哥~”
桑悦忽然想到了什么,问道:“那要不要我联系联系我那个对象,套|套他家坟地位置什么的?”
“用不着!”
“知道他们村儿在哪就行,地方咱自己找,大家也都不是新手儿,保密啥的,不用我提醒了吧?”
“嗯嗯/明白!”众人纷纷点头回应。
“ok!”我打了个指响,安排道:“那这样,小宝儿、小楠姐还有桑悦,一会你们去搞点补给,吃的水什么的,先按三天的量准备,另外咱干活其间,伙食问题也是你们负责。”
“斌哥,今早我已经找过后勤了,说装备晚上能给配齐,一会我给你联系方式,打电话催催,如果今晚装备到位,咱明天一早出发,如果没到位,那兵哥、桑悦,你俩明早跟我和小宝儿先走,其余的人,斌哥带着他们,等装备到位再走。”
“就这么安排,大家有活儿的干活,没活儿的就各自回房间休息!”
情况不错,姚师爷团队的后勤效率很高,当晚六点装备就到位了。
按照我的要求,有一辆车、五把探针、各种铲子、皮桶苫布、撬棍绳索、帐|篷手电以及四部手台,而且都是新的。
后来青年团散伙,这些东西除了车子,我直接黑不提白不提的卷走了,用了一年多才换。
于是乎,一夜无话,第二天早起四点,一辆212吉普跟着我们的帕杰罗,便缓缓离开了敖汉旗……
……
前面说过,通辽也是内蒙的农耕大市,这里的耕种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光绪年间。
当时清朝推行“移民实边”政策,通俗的说就是“闯关东”,只不过移民区域不仅限于东北三省,通辽地区也在此列。
所以从那往后,大批来自山东河北的汉民涌入,在当地开荒种田,形成村落,渐渐地,自然也就诞生了一批中小型地主。
临近中午,两辆车来到科左后旗境内的某个村子,也就是桑悦她们村儿,她说再往前走四五里,就能到她那个对象的村子。
我立即换郝润开车,并叫她放慢车速,我自己则坐在副驾东张西望,寻找风水好的地势。
“沈哥,你很会看风水么?”
声音卷着热气吹进耳朵,桑悦明显把脑袋伸了过来。
当时还是小处男一个,不懂什么渣女套路,现在一琢磨,我估计当时我要是回头说话,肯定就挨上了,而桑悦肯定会各种戏精附体,搞得我里外不是人。
还好我足够专心,没有被她得逞。
望着远处起伏的山丘,我随口答道:“算不上很会,但是普通地主级别的风水,还是能看一点儿的。”
桑悦哦了一声,继续吹气:“那沈哥你会看手相不?”
“手相没学过,就看过两本……嗯?”
话没说完,我眼睛猛地一瞪。
前方几里开外,大片耕地尽头有两道不太高的土岗,长度都在二百米上下,一条东北走向,一条西南走向。
两条土岗起伏平缓,自然交汇,交汇之处还长着几颗松树。
这地势看着不错,我立即叫郝润加速快开,不料还没开到最近点,车子先经过了一座便桥,桥下是一条蜿蜒流动的河水。
反应了几秒,再看看方位,我脑子里忽然蹦出两个词汇——曲入名堂,双凤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