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医学世家

    要不是这家伙一脸真诚,张华同还以为对方是在演自己。

    于是摆摆手,道:

    “感谢的话呢,不必多讲,医者仁心嘛,在哪不是救人,他们想待在陕北就待在陕北。”

    杨辉闻言不由得放下心来,没曾想对方觉悟比他一个地下党还高。

    于是不由得对他竖起大拇指:

    “呵呵,张老哥你能这么想就再好不过了,为了表示感谢,中午我请你喝一杯怎么样?”

    一听到‘喝一杯’三个字,张华同不由得心头一紧。

    立马记起上回请杨辉去长安饭庄喝酒的那件事。

    好家伙,自己请他吃饭,这家伙吃到一半就要走。

    走就走吧,居然把几道菜全部打包带走,连花生米都没给他留。

    最可恶的是,还把那瓶十年的西凤给拎走。

    这让张华同觉得,这家伙哪里是正经做买卖的商人,分明就是土匪嘛。

    害得他只能结完账,饿着肚子回家。

    为此还被妻子数落了一顿,说他自己请客吃饭,居然没吃饱。

    真不知道他这个院长是怎么当的。

    对此,他只能说,自己在饭馆遇上了土匪,饭菜都被打劫了…

    想到这些,张华同板着脸道:

    “喝酒还是算了吧,不瞒你说杨老弟,最近我肠胃不太好,街边小酒馆吃了容易拉肚子。”

    杨辉随之一怔,看来对方是还记得上回请客那件事啊。

    于是悻悻的笑了笑:“呵~,请你张老哥吃酒,怎么可能上小馆子,咱们就去长安饭庄。”

    闻言张华同立马两眼放光,这家伙吃了自己好几回,而且又吃又拿。

    这回可逮着机会了。

    于是转而一脸舒畅道:“嘿嘿,那还等啥?忙了一上午,我还真饿了。”

    随后就边脱白大褂,边道:

    “哦,对了,好久没吃葫芦鸡和鸡米海参,别说我还挺想它们。”

    “呃~,行,咱们就吃葫芦鸡和鸡米海参。”

    …

    路过南院门,杨辉还抽空回了趟店铺交代了些事情,随后便跟张华同径直来到长安饭庄。

    还是熟悉的靠窗老位置,两人熟门熟路的坐下。

    热情的小二立马就认出了两人,赶紧递上菜单。

    没等杨辉接过菜单,张华同一把抢了过去,假装生气的白了小二一眼:

    “都这么熟了,还要啥菜单?”

    随后直接道:

    “葫芦鸡、鸡米海参、老汤酱牛肉、凉拌海蜇丝,再来个拍黄瓜,油炸花生米。”

    “酒要西凤,那玩意儿柔,哦对了,记得是10年的西凤,5年的我喝不惯。”

    小二记下了对方报的菜,好意提醒道:

    “不好意思客官,这么多菜,你们二位恐怕吃不完,要不要减两个?”

    “减啥减?”张华同故作生气的剜了小二一眼:“吃不完难道不能打包吗?一准浪费不了。”

    小二闻言,无奈只能屁颠颠的去了后厨。

    杨辉见状不由得想笑,看来这家伙还挺记仇啊。

    没多久,6个菜便全部上齐。

    两人都这么熟了,自然也不互相客气,于是便大吃大喝起来。

    半瓶西凤下肚,杨辉忍不住问道:“对了张老哥,听说你家是医学世家对吧。”

    闻言,吃得满嘴流油的张华同,赶紧擦了擦嘴和手,一脸傲然道:

    “嗯~,那是当然,我父亲可是咱们国家首批公费出国,学习西医的留学生。”

    “我呢,你也看到了,勉勉强强当了个省立医院院长。”

    说这话的时候,张华同言语倒是谦虚,但是语气可是一点也不低调。

    不过也该他有嘚瑟的资本,毕竟全家都是西医,

    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度,的确有值得炫耀的资本。

    杨辉心里好一阵嘀咕,继续问道:“听说,你小儿子也是学的手术外科,真的假的呀?”

    张华同呷了口酒,表情有些惊讶,杨辉怎么知道自己儿子的..

    不过一想到对方的工作性质,自然也就见惯不怪了:

    “杨老弟不愧是搞地下工作的,消息蛮灵通嘛。”

    一提起自家两个儿子,张华同便是满眼的骄傲。

    大儿子如今在燕京某医院任职,不到30岁便当上了副主任医师,可谓是前途无量。

    小儿子就更厉害了,不到25岁便已经是长安省立医院的外科主刀医生,

    大有成为手术室一把刀的潜质。

    比25岁同时期的张华同,不知道强上多少倍。

    就连亲朋好友都说,这小子将来肯定能接过自己的衣钵。

    大概多喝了点酒,张华同吹牛的劲也上来了:

    “杨老弟不是我吹牛,我在那小子这年纪,都只能给主刀医生打个下手,剪个线头啥的。”

    “可他现在都已经主刀几十台手术了,那技术,将来肯定比我强得多。”

    “哦~,那就好,那就好。”杨辉听得有些出神,嘴里忍不住嘀咕道。

    “好啥?”张华同闻言一头雾水。

    杨辉赶紧回过神来,端起酒杯道:

    “咳咳~,我是说,你可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呀!来,张老哥,我敬你一杯。”

    面对祝贺,张华同自然是来者不拒,当即仰头便喝。

    话匣子打开的张华同,紧跟着又吐槽起了小儿子:

    “这小子技术倒是打磨得不错,就是有些孤傲了点。”

    “本来去年燕京协和想让他过去执刀,但这小子死活不肯,说就想待在长安。”

    杨辉脸皮不由得抽了抽:“人家张坚想待在陕省,不是挺好的嘛。”

    “好啥好啊,长安再好能有燕京好吗?”张华同有些埋怨起来。

    这话倒是没毛病,像民国这个年代,就已经有了地域上的优劣之分。

    像燕京或者松浦这两个地方,可不就是当时的超一线大城市吗。

    但凡有些本事的人,谁都想去这两个地方,跟后世几乎是一模一样。

    话音刚落,张华同便有些疑惑起来,他不记得小儿子跟杨辉有啥交集来着。

    于是当即问道:“不是杨老弟,你咋知道我小儿子叫张坚来着?”

    “噗~,咳咳咳。”杨辉闻言,刚喝进嘴的鸡米海参,差点没呛出个好歹。

    他拍了拍胸口,赶紧道:“那个你小儿子叫张坚,不是你刚才自己说的吗?”

    还有一句话杨辉没敢说,那就是他还知道张华同的大儿子叫张荀..

    “我有说过吗?”张华同抓了抓头皮,努力回想着刚才的话。

    “你肯定说过!”

    面对杨辉的言之凿凿,脑子早就喝得有些晕晕乎乎的张华同,也不再多想。

    于是接着道:

    “不过呢,张坚待在长安也好,等我哪天退休,正好可以把院长的位置交给他。”

    杨辉闻言瘪瘪嘴,转而顺着对方的话道:“没错张老哥,你这样想就对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