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258章 奥斯曼来使

“我能一起吗?”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春妮?来的真是时候。”戈辉笑道:“那就一起吧!”

“嗯!”王春妮轻轻点头,马上又道:“我是来给司令送文艺演出方案的,按照司令的意思修改的,在美国人的帮助下,我们终于在技术上基本实现了。我们已经在电影院彩排三次了,效果非常好,具体演出时间,全听总司令安排。”

“不错,能实现就好!影像部分,回头我要看一下”戈辉说道。

“还有这个”王春妮又递上一份:“这是在北京、上海、汉口、广州设立广播电台的计划。”

“这个计划很重要,不过我们先吃午饭,回来再沟通,让宁参谋长也提提意见!”戈辉满意地说道。

宁远打趣道:“和总司令吃饭,可不是谁都有机会的。”

就在戈辉、宁远、王春妮三人一起吃午餐的时候,奥斯曼帝国的穆拉德五世亲王和陆军副大臣伊尔马兹也在吃午餐。

“我们已经在朝阳观察三个月了,禁卫军在奉天战场打赢日军,让我们看到了禁卫军的强大实力,还有外事局的新闻发布会,看到了禁卫军寻求外部合作的意愿,这也是我们的机会。这些天,英美法日俄,都在与禁卫军高层频繁接触,购买禁卫军最先进的武器,我们也不能落下,帝国军队也需要这样的武器。”穆拉德五世亲王放下手中的勺子后说道:“不光是武器,还有他们经济崛起的秘密,这是最需要学习的,帝国的一切问题,最核心的是经济问题。”

“我下午就派人去外事局。”陆军副大臣伊尔马兹说道,然后看了一眼列席在餐桌上的唯一低级军官:“恩维尔上尉(伊斯麦尔-恩维尔-帕夏),你下午去外事局,确定一下亲王殿下的访问时间。”

“是,将军阁下。”恩维尔起身回答。

戈辉下午接到访问申请,虽然很意外,但也没犹豫,直接定下明天上午接见奥斯曼代表。

兰方舟很快就把奥斯曼代表团在朝阳的情报放在了戈辉面前。

奥斯曼帝国的考察团已经来特区三月有余,禁卫情报局一直在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由于当时日俄战争的复杂形势,他们没有主动联系特区官方,但一直在观察了解特区……

戈辉对奥斯曼帝国并不了解,但知道这个国家,在这个时代,百病缠身,穷途末路,境况和奥匈帝国不分伯仲。

2月17日,上午10时,特区外事局,六楼会议室,奥斯曼帝国九名代表和戈辉、宁远为首的九名特区高层,列席长条会议桌两侧。

特区电台和三家报社的记者进入会场拍照,一时间,镁粉闪光灯喷出的白烟,在各个角度,此起彼伏。

三分钟拍照结束,记者退场,只留下电影机在固定角度继续拍摄,闭门会议正式开始。

特区没有土尔其语翻译,但是奥斯曼人会俄语,土俄百年战争,让奥斯曼军方很多人学会了俄语,所以今天的会议语言为俄语。

双方分别介绍完与会代表,简短的公式化寒暄之后,会谈进入正题。

穆拉德五世亲王并没有立即和戈辉谈军事合作的事情,而是问了很多关于特区建设方面的问题,为什么可以和北京的朝廷管理的地方不一样?他们一行十七人,先到了广州,又到了上海,还去了长江中游的汉口,他们看到的大清国,比奥斯曼更加危险,真的余日无多,但是来到朝阳之后,他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大清,虽然普通百姓的穿着依然破旧,但普遍面色红润,并没有食不果腹的样子,街上还有很多汽车来往,商店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途经的饭店里,都坐了很多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穆拉德五世很想知道,戈辉他们做对了什么?虽然三个月的观察了解,他有自己的判断,但他还想听戈辉亲口告诉他。

戈辉和穆拉德五世在一问一答中,介绍了特区的前身,即朝锦工业区建立之初,是如何用土地、资源、市场换德美两国的技术和投资,经济发展就业增加,大清国的人口优势能带来什么好处,具有什么战略价值。发展特区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不追求真正的公平,尽量公正,找到自己的优势,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有强大的军队,维护社会稳定,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虽然戈辉说的和穆拉德五世三个月来观察了解到的基本相同,但穆拉德五世还是听出了很多新东西,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穆拉德五世很意外地说了奥斯曼帝国目前的境况,国家层面的很多问题,他很想知道,戈辉对此有什么看法。

听完孙婉儿的翻译,戈辉十分意外,他怎么也想不到,穆拉德五世会在谈判时说这些事情。他看到列席的其他奥斯曼代表并没有意外的表情,显然穆拉德五世说的事情,是他们提前沟通过的。戈辉有些不明其意,思索着应该怎样回答。

穆拉德五世看到戈辉的反应,马上言辞恳切地补充道:“我国与清国距离遥远,不会有利益冲突,与您的特区也不会有利益冲突,我看到您管理的特区到处欣欣向荣,相信您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希望您能给我国一个不错的建议。”

“好吧!”戈辉重重点头:“今天是我们双方第一次沟通,坦率的讲,我对贵国了解不多,不好乱讲,所以我先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戈辉迅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奥斯曼帝国是西亚地区最重要的砝码,如果能更长时间的存在,就能有效扼制欧美列强在中东地区的渗透,延缓巴尔干地区成为火药桶,于是继续说道:“扩大并强化以土尔其民族为主体的军队,强军在手,皇权永在,帝国永存,任何叛乱,挥手灭之。换句话说,只要军队不出问题,农民起义还是外敌入侵,都不会构成王朝覆灭的真正原因。中国古代王朝的更迭,无论哪一种原因,本质原因都是军事制度的失败。”

穆拉德五世和伊尔马兹等人都微微点头,显然他们非常认可戈辉的说法,接着又皱起眉头,因为奥斯曼的军事制度正在加速崩坏。

戈辉伸出两根手指:“军事制度失败有两种情况,1.军队的战斗力很弱,弱到不能镇压起义和外敌。2.军队战斗力强,但是不忠诚,源源不断地制造内乱。你们要做的就是搞定不可能三角:军队稳定性、军队忠诚、军队战斗力。还有……”戈辉稍稍停顿后,继续说道:“中国古代,包括现在的清朝,都没有搞定这个三角。”

“禁卫军呢?禁卫军搞定了吗?”陆军副大臣伊尔马兹问道。

“禁卫军成立时间尚短,不可能三角的问题,还不到显现的时候。”戈辉解释道。

“还是说你们吧!”戈辉拉回话题,继续说道:“吸收同化土尔其民族主体疆域周边的附属民族,扩大土尔其族实力,保证土尔其民族主体疆域的稳定,只要基本盘稳固,就不惧任何风吹浪打,就能腾出手来对付外来之敌。我们打败日本满洲军和沙俄远东军,靠的就是稳如泰山的朝阳基本盘,把军队做大做强,硬碰硬的拼出来的,并没有神奇的操作。可能你们会认为我们的武器很先进,但真正能决定战争胜利的还是人,怕死鬼打赢任何战争。我们敢于牺牲,有敢打必胜的信念,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我们不能失去这里的一切,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咬牙坚持到了最后,赢了。”

听完孙婉儿的翻译,穆拉德五世内心是失望的,戈辉并没有说出什么新东西,强军他们一直在做,只是效果不太明显,那些附属民族如果能吸收同化,他们早就做了,问题是做不到。当然,他也理解,毕竟奥斯曼的国情和清国不一样,奥斯曼有更复杂的国际形势,有更复杂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他看了一眼坐在身侧的陆军副大臣伊尔马兹:“你说说吧!”

温和的笑容在伊尔马兹脸上绽放,还露出了一排洁白的牙齿,他对戈辉说的“军事制度失败”和“不可能三角”十分认同,他认为戈辉归纳总结的很精准,奥斯曼陆军最最应该解决的就是这两个问题,其实也是一个问题。

伊尔马兹用俄语说道:“我们对贵军感兴趣,能打败日本和沙俄,非常的了不起。日本距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并不了解,但是沙俄,我们与他们打了一百多年,我们知道沙俄的强大,虽然沙俄远东军,不是沙俄的真正实力,但是你们能打败他们,依然了不起。”

听完孙婉儿的翻译,戈辉只简单说了声“谢谢!”

伊尔马兹继续讲:“我直说了吧!为了强大我们的军队,我们想向贵军学习,全面的学习,和贵军深入的合作,还要购买贵军的武器装备。”

听完孙婉儿的翻译,戈辉直接告诉伊尔马兹:“我们也愿意和贵国在军事上展开深入的合作,如果你们愿意,下午带你们去南郊示范军营体验射击。都是禁卫军的现役装备,我们给欧美列强看的也是这些装备,他们购买的也是这些装备,关于军事合作的细节,体验射击之后,我们再详细沟通。”

“非常感谢!我很期待!”伊尔马兹高兴地说道。

中午,戈辉在外事局食堂,用工作餐招待了穆拉德五世一行。看到银亮的金属托盘里简单又不失丰盛的工作餐,让奥斯曼代表们看到了这位总督大人俭朴的一面。

下午,戈辉带他们去了南郊示范军营,和他们一起试射轻武器。看到戈辉标准的射击动作,几乎满分的射击成绩,再次震撼了奥斯曼代表。

禁卫军的轻武器给奥斯曼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fA-1903半自动步枪真的是划时代的武器,还有fA-26-j班用轻机枪(最新改型,巧合的是与后世英国的布伦式轻机枪的设计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口径改成0.2寸,使用0.2寸x1.3寸农场步枪弹,把从上方插入弹匣供弹,改成从左侧进弹的200发弹链供弹,火力持续性毋庸置疑),都使用农场步枪弹,冲锋枪、半自动手枪,都使用0.3寸x0.6寸(9毫米x19毫米,这里的0.3寸和0.6寸都是取整数,抹掉了零头。)农场手枪弹,弹匣通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高射速的fA-42重机枪、高毁伤能力的nd-84大口径重机枪,更是让奥斯曼代表震憾莫名。

迫击炮、步兵炮,也做了少量试射。

就在体验射击热火朝天的时候,光绪皇帝的特命钦差大臣徐世昌驾临南郊示范军营。

徐世昌坐在龙旗车里,并未下车,他就是想知道,我都来到这里了,你戈辉要不要出来迎接我。

当戈辉知道钦差大人到军营门口了,立即和穆拉德五世亲王简单解释一下,由宁远参谋长陪他们继续体验射击,然后去军营门口迎接徐世昌。

坐在轿车里的徐世昌远远地看到两个人向军营门口走来,戈辉走在前面,一身简单的禁卫军军官常服,不戴任何佩饰,简单干练。走在戈辉身后的是副官兰方舟,昨天就是这个兰方舟在朝阳路口检查站迎接他的。

戈辉走了军营门口站住了,没有再向前走,就那么看着徐世昌的座车。

徐世昌的鼻孔里喷出阵阵粗气,显然是气到了,因为戈辉没有到车前迎接,更别说亲自为他拉开车门了。罢了,昨天让一个副官迎接他,就已经充分说明戈辉对朝廷的态度了,计较眼前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吗?徐世昌不禁对此次朝阳之行,又加深了一层担忧。

“开门吧!”随着徐世昌的命令,大内侍卫拉开了龙旗轿车的车门,徐世昌探身下车。

戈辉抬手敬礼,公式化说道:“欢迎钦差大人。”

“既然你不见我,那我就来见你。”徐世昌不冷不热地说道。

“还请钦差大人见谅,洋大人来访,戈辉不得不亲自陪同。”戈辉平静地说道。

洋大人?东北禁卫军什么时候把洋人当大人了?能当人都不错了,居然找这样一个烂借口,徐世昌气笑了,但他还是接受了戈辉的说辞:“原来如此,洋人在我大清的确地位超然啊!”此时,他的目光已经飘向枪声最激烈的方向。

戈辉立即说道:“大人如果感兴趣,不如也到里面看看吧!”

“先传陛下口谕”徐世昌收回目光说道。

戈辉、兰方舟,以及军营门口的卫兵,同时立正敬礼,戈辉严肃地说道:“谨听陛下训示。”

徐世昌眼中精芒一闪,心中骇浪惊涛,戈辉居然不跪听?

哧啦——大内侍卫的腰刀已经拉出一半,听陛下口谕居然不跪,大逆不道,该杀。

门口的卫兵第一时间举起了手中的fA-1903,黑洞洞的枪口瞄准了大内侍卫。

徐世昌正欲开口阻止,但见身侧的大内侍卫统领阿尔精阿伸出一条手臂,拦住身后的大内侍卫,冷声下令:“收刀”,声音不大,冰冷异常。

哧啦——拉出一半的腰刀,又被推了回去,大内侍卫们肃然而立,不动如松。

戈辉的目光落在刚才抬手阻止大内侍卫的侍卫统领身上,淡淡一笑。

侍卫统领阿尔精阿对徐世昌轻声道:“大人请继续。”

徐世昌平静了一下内心,大声说道:“传陛下口谕……”

戈辉、兰方舟,以及军营门口的卫兵,再次同时立正敬礼。

徐世昌继续说道:“特区还是不是朝廷的特区?你戈辉还是不是朝廷官员?你请列宁来朝阳到底想干什么?”除世昌最后用“钦此”结束了光绪的口谕。

戈辉放下敬礼的右手,平静地说道:“特区永远是朝廷的特区,永远都是,戈辉是朝廷的官员,永远都是,请列宁先生来朝阳,特区,就试验田,戈辉只是想做一个尝试,为朝廷做一个尝试,为朝廷寻找一条走向中兴的大道。走对了,或者走错了,朝廷都有经验可借鉴。” 说完,戈辉再次敬礼。

徐世昌微微皱眉,戈辉的理由冠冕堂皇,还真挑不出毛病来。 他硬挤出笑容,和声说道:“戈大人,带我到里面看看吧!”

“请”戈辉侧身让路,让徐世昌先行,这已经是相当大的礼遇了。

此时,射击场上,枪声依然激烈。

穆拉德五世手里捏着一颗0.2寸x1.3寸(6.4毫米x42毫米)农场步枪弹啧啧赞叹道:“这是我所见过最短最瘦最轻的步枪弹了,区区15克,威力不但不逊色欧美步枪弹,反而有所超出。”他是亲眼所见,30丈外,4层5寸厚(160毫米)的干松木板,直接穿透。同样是30丈外,0.2寸厚的匀质钢板,直接穿透。还是30丈外,20寸厚的猪肉盾,直接穿透。别看外表只是一个极小的弹孔,切开猪肉盾,里面是超过碗口粗的巨大空腔,空腔内的肌肉被彻底搅碎,另一面的出口也近似碗口,想象一下打在人体上,恐怖得让人浑身颤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