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热闹小镇

她们当然没有去人挤人。

十一走在前头,带着小晴一行人来到路边一间茶馆。

茶馆的屋檐下挂着几串褪色的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茶馆门前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被雨水冲刷得干净整洁,偶尔有几片落叶飘落,更添几分宁静。

茶馆的门面不大,但干净整洁,门口挂着一块写着“清风茶馆”的牌匾。

茶馆的老板是个中年男子,身材微胖,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一双眼睛里透着精明。

十一带着小晴一行人来到茶馆门口,茶馆周围只有三三两两的人。

大多数人都跑到不远处聚集了,那里显然有什么热闹的事情。

春桃和夏荷扶着小晴,小心翼翼地走进茶馆。

茶馆内布置得颇为雅致,几张木桌整齐地排列着,桌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具。

茶馆内的人不多,显得十分安静。

茶馆老板看到一行人,立刻迎了上来,满脸堆笑地说道。

“几位客官,请进请进,里面请。”他穿着一件干净的青色长衫,腰间系着一条围裙,显得十分利落。

茶馆老板将小晴一行人引到一张靠窗的桌子旁,春桃和夏荷扶着小晴坐到椅子上,然后给她整理衣裙的皱褶。

小晴扭头打量四周,茶馆里没有其他客人,显得十分安静。

她轻声十一。“他们在看什么?”

“我有内力也只是目力更好看得更远,不是能透视。”十一笑呵呵地说道。“应该是镇上的集市活动,比如今天正好是镇上的集市日,周边村落很多人都会来赶集。”

小晴点了点头,轻声说道。

“上次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萧条,现在却这么热闹,真是挺让人欣慰的。”

“这也说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十一笑着小声说道。

他们两个坐得近,即便十一声音不大,小晴还是能听到。

茶馆老板端来一壶热茶,放在桌上,轻声说道。

“几位客官,这是本店特制的茉莉花茶,希望你们喜欢。”他一边给小晴她们上茶,一边熟络地搭话。“看几位外貌不凡,特别是这位小小姐,真是好看。”

一侧的十一笑吟吟地接着老板的话茬开始搭话。

“我们家小姐只是到鹿角城探亲的,听说鹿城这边挺乱的,前不久还闹了饥荒叛乱,我们家大人很担心在鹿角城的族亲,就由我们家小姐前去探望一番。另一方面也是留在鹿角城的老祖宗特别喜欢小小姐。”

茶馆老板连连点头,说:“我懂,我懂。”

他看了一眼小晴,好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

“难怪你们家族佬喜欢这位小小姐。”

即便此时小晴身上并无穿金戴银、华丽饰品,但无论是衣裙料子、身上气度都不是寻常人家能养出来的娃娃。老板见惯了形形色色的路人,他一眼就能大概看出一个人的身份高低。

其实像是小晴这种官家小姐还算是比较好认的。

毕竟在这个年头,像是她这种手上不见任何茧子,脸上、脖子、手背等露出来的皮肤白得晃眼睛,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大小姐。

寻常人家的姑娘随便做点活计都不可能会有这种外貌的。

这不是长得好不好看的问题,只是出身、地位、工作决定了有没有条件的问题。

同理的还有习武之人手上多少都会有持握兵器的茧子。

而且通过身边的人也能大概推断出身份地位,春桃夏荷两个站在身旁做伺候姿态的丫鬟外貌条件也不低,能用得起这种丫鬟的家里条件自是极好的。

除了丫鬟,还有十一和玄平师兄两位侍卫,都是看起来就不简单的人。

手底下的丫鬟侍卫外貌不凡,作为小姐的自然也不会差。

如果这点眼力都没有,茶馆老板这些年就算是白混了。

出身好的人不但惹不起,还会出手阔绰。

无论是为了不得罪大人物还是为了多拿点银钱,茶馆老板都伺候得更加用心了。

与小晴她们的谈话也显得更加热情。

“从全国各地升官后分家搬到京城的人并不少见,老一辈的人都喜欢留在老家,说是有感情了不愿意走。”

“所以在大夏,子孙到京城当官,族亲留在老家的情况并不少见,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举家迁往京城的。”

十一笑着说道。“是啊,我们家大人也是这样的。”

茶馆老板一边给小晴她们上茶,一边继续说道。

“你们有所不知,几个月以前,这里还是一片人间炼狱,到处都是病死饿死的难民。”

“虽然上一年京城派过来的精兵打散了叛乱匪军,但没有赈灾,这里的受难百姓还是活不了。叛乱是真的、灾荒也是真的、瘟疫也是真的,但这些都解决了。新登基的皇帝陛下是个有能力的人。”茶馆老板啧啧称赞地说道。

小晴听到这话,朝坐在身旁的十一无声地眨了眨眼,一双杏眼满是笑意。

对上了她的视线,十一毫不尴尬,反倒摆出一副好奇的模样继续搭话。

“新的皇帝陛下怎么解决这又是叛乱又是灾荒的啊?据我所知,大夏朝廷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啊,上任老皇帝在位的时候那不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茶馆老板却说。

“所以我说皇帝陛下有办法啊。我只知道大夏朝廷推动建设的这个生产队真是个好办法啊!连我这种外行都能看出来一点点门道了。”

“不是单纯的赈灾,而是让百姓干活再给饭吃,那些受难老百姓当然不在乎干活,他们还很乐意干活就有饭吃呢。”

“大夏朝廷让那些百姓开荒、种田,听说这时候生产队里头都开始第一茬收成了!赈灾能拨多少次粮食银钱?生产队这种组织百姓自己种田的方法才是长久之计!”

茶馆老板一边给几人上点心茶水,一边兴奋地介绍最近在鹿省里发生的事情。

“生产队是大夏新皇推行的政策,周边小镇村落是最早得知的,因为生产队待遇好,不少村民都举家搬到生产队成为一名普通工人了。”

“生产队里头的工人每天都有饭吃,干得好还有工钱,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好事。生产队丰收了,百姓的生活有了保障,大家的日子自然就渐渐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