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惊悚,安嘉和的进阶版!

赵莉影提到的家暴致死案新闻,让众人陷入短暂沉默。

这个新闻就是发生在近期,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这个案子很特殊。

因为医院的死亡原因鉴定是“心梗”和警方介入后的调查的结果“系钝性外力作用致颅脑损伤死亡”,居然完全是两回事。

这已经不是家暴了,而是升级到了故意伤害,甚至于谋杀了。

范彬彬摩挲着茶杯边缘突然开口:“到家暴题材,《不要和陌生人话》确实是里程碑,但二十年过去了,很多人对家暴的认知还停留在‘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层面。”

“确实如此,之前那个被家暴十六次,最后被打的只能挂尿袋生存的那个家暴案,也很轰动,天呐,想想都觉得可怕,十六次啊!为什么要到了无法挽回的时候,才制止?”杨蜜也点头道。

“其实这就涉及到了像彬彬的所谓家暴在很多人心里其实依然还是“夫妻吵架,床头打架床尾和”以及咱们国人古有的观念那就是“劝和不劝离”,或者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段姻,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陈默道。

“还不止,其实还有一种是受害者自身的原因,特别是有孩子的母亲,通常会被旁人劝,为孩子好,或者家丑不可外扬等等,所以会有顾虑,所以才会一味的忍让。”赵莉影道。

“可是却反而会放任了施暴者,让他们变本加厉.”

杨蜜突然调出平板上的一组数据。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涉家暴刑事案件仍超8万件,但实际报警率不足10%。”

她滑动屏幕展示受害者画像:“更讽刺的是,超过60%的施暴者受过高等教育。”

“家暴题材确实值得拍。”

景恬皱着眉回忆道:“但问题是怎么拍才能不让观众觉得‘老套’或者‘强行教’?以前的《不要和陌生人话》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冯老师演的安嘉和太真实了,直接把观众吓出心理阴影,到现在都有人对他演的‘家暴男’有恐惧感。可现在的观众什么没见过?

光是‘施暴者狰狞、受害者悲惨’这种套路,早就看腻了。

如果还是那种‘坏人打人、好人哭诉’的老路子,观众只会觉得无聊,反而达不到真正让人警醒的效果。”

“对啊!其实这些年也不是没有相关的题材的影视作品,但是却根本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像当年《不要和陌生人话》那般造成轰动,更不用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高媛媛点头道。

“这个题材值的拍,但是很难拍啊!主要是,尺度问题,和重点放在什么地方?”高媛媛又道。

突然大家都看向张予绮。

“你,你们看我干什么?”虎娘们这会儿被大家不约而同的目光给弄的有些心虚。

众人都突然笑了出来。

起来,在场的各位,可以能和“家暴”扯点关系的话,大概就是虎娘们了。

“我,我现在很温柔的好吧?”张予绮有些此地无银的模样辩解道。

“好了,你们别闹了,聊回家暴这个话题吧,你们觉得,主题是放在,教被施暴者如何反抗,还是放在家暴现场,亦或者是放在普法层面?”陈默笑着安抚了一下炸毛的张予绮,然后问道。

“教施暴者如何反抗,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不同的人本就有不同的生存环境,面对的环境不同,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其实很多人并不是不知道该如何反抗,或者并非不知道可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问题在于,她们会不会去做!”赵莉影分析道。

“就像《不要和陌生人话》里面,每一次施暴后,安家和总是会跪地求原谅,而夫妻之间的关系,情感维系,再加上传统的观念,才导致了那些人一直到最后忍无可忍才会选择斥之法律。”她又继续道。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题材难出彩的原因。

像现实案例,其实已经有很多很多,比如那个被家暴十六次最后之间挂着尿袋生存,当初开庭审理的时候可是引发社会巨大的关注。

其实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懂不代表会去做。

“其实最可怕的家暴还不是这些明面上看的见,摸得着的!”陈默突然开口道。

“你是puA?”景恬突然插嘴。

“嗯,对,或者比较隐晦的方式。”

陈默若有所思地敲着膝盖:“如果要做,就得撕开更隐蔽的暴力形态。”

陈默想了想继续道:“现在影视剧里面拍家暴,不是打就是骂,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如果当事人愿意,可以随时寻求法律或者相关单位的保护。

可是还有一些,比如经济控制,举个例子,丈夫把妻子的工资卡没收,每个月只给两百块买菜钱,美其名曰‘管家’,实则是经济控制。

或者精神打压,也就是现在流行的puA,比如老婆想出去工作,丈夫就天天她没用,打击她的自信,这就是精神打压。

还有更隐蔽的,社交隔离,比如丈夫不许妻子加同事微信,周末出门要报备,美其名曰关心,实际上是把人囚禁在婚姻里。这些新型家暴,在现在的电视剧里顶多当个背景板,一笔带过。”

“嘶!”众女都是倒吸了口冷气。

这些的确没有打骂那么明显,但是却更加可怕。

一个是肉体上的直接伤害,一个是精神上的间接伤害,两者之间孰轻孰重不好对比。

但是论隐晦性,显然陈默的这些更加的隐蔽。

可以,这才是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

“但是这样的话,会不会太猎奇了?”张予绮问道。

“我的意思是,是不是不具备社会普遍性?”她又补充道。

陈默点了点头道:“没错,我的意思是,两者兼顾!”

“所以需要结构暴力逻辑!”陈默突然坐直了身体。

“你们记不记得《旗袍大婚》里那个全息互动?如果把观众置于施暴者视角.”陈默突然道。

张予绮倒吸冷气:“让观众自己按下'家暴按钮'?这太残酷了!”

“但可能比百万次普法宣传更有效。”

高媛媛轻声补充:“就像《熔炉》改变韩国法律那样。”

“不过,这个很难吧?电影不可能去用全息技术来做到全片都那样吧?”赵莉影反驳道。

陈默笑着道:“当然不可能,我的是这种方式!不需要直接,只需要让人们又代入感。”

陈默若有所思地环视众人,手指轻叩桌面:“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案例——闺蜜鼻青脸肿地哭诉丈夫家暴,亲戚朋友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杨蜜咬着吸管回忆:“去年我助理的表姐就遇到过,她婆婆天天劝“他已经知道错了,都跟我保证不会有下次了,再了孩子不能没爸爸”。”

“更可怕的是一些调解员。”

赵莉影突然冷笑:“我拍《第二十条》的时候,记得见过,有位大姐被菜刀砍伤手臂,调解员居然:“他都知道错了,日子总要过下去”。所以,最可怕的不是暴力本身,而是整个社会都在帮暴力找借口。”

高媛媛突然攥紧茶巾:“记得《不要和陌生人话》热播时,全社会都在骂安嘉和。可二十年后”

她苦笑着展开被绞出褶皱的茶巾:“我们反而在教受害者如何‘更温顺’。”

讨论中,陈默的创作轮廓逐渐清晰。

“你们,如果采用《记忆碎片》式的倒叙结构,开场即葬礼,通过亲朋好友的拼图还原受害者生前遭遇的“温水煮青蛙”式的暴力升级。

以及期间遇到的种种,如善意的,恶意的,敷衍的对待,以及导致的后果,最终酿成悲剧.”

“你的意思是让每个人在那些身边人当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范彬彬问道。

陈默点了点头,眼神逐渐聚焦在某个虚空的点上,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对,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前三分之一的剧情,就用最直白的家暴场景冲击观众。比如男主抓着女主头发往墙上撞的特写,皮带抽在背上泛起的血痕,还有摔碎的碗碟扎进膝盖的慢镜头.要让观众看得胃部痉挛。”

他突然抓起茶杯重重砸向地毯,女人们吓得一哆嗦。陈默却盯着四溅的茶水:“就像这样,每次施暴后男主都会跪着用毛巾一点点擦干净地板,镜头就死死盯着他发颤的手指和茶渍里倒映的女主淤青的脸。”

“但中期开始.”

他忽然放轻声音,从抽屉取出条丝巾缓缓缠绕在景恬手腕上:“暴力会变成无声的绞索。比如每天只给二十块菜钱却要求四菜一汤,发现私藏零钱就把整锅热汤浇在她手背上。”

范彬彬突然倒吸冷气——陈默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手指正悬在她手机上方:“社交隔离更可怕。当闺蜜发来聚会邀请,男主会笑着替她回复‘好呀’,然后转头就取消她的打车软件绑定。

同时穿插每个阶段,亲朋好友的态度,和劝解,让每个人都好像觉得自己的劝起了效果,但是结果却是细思极恐.”

张予绮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道:“这也太可怕了吧?这简直就是安嘉和的进阶版!”

“对啊,这太可怕了,不过,会不会有些太”

“这只是目前的一点想法,具体的还需要多了解一些真实案例之后再看。”陈默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