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黄鸳的怀疑
陈伟站在仓库门口,目送老板的车渐渐远去。
“这老板倒是豁达,居然主动给朋友介绍生意,少见。”
一直沉默寡言的刘欣忽然开口:“我刚才听那些卸货的工人说,他在山里开了家分厂,专门生产炸药,隐蔽得很。为了掩人耳目,工人都是信得过的老人,工资翻倍,就是不准回家。”
陈伟一愣,瞬间明白了老板的盘算,原来他是嫌王石抽成太高,想绕开他这个中间商。
他没再多说,只是默默掏出那张名片,把上面的号码存进手机,随后抬头对刘欣和刘勉一挥手:“别愣着了,干活!”
三人配合默契,刘欣迅速拉下电闸,监控屏幕瞬间熄灭;刘勉则快步走向卷帘门,厚重的门帘缓缓降下,将仓库与外界彻底隔绝。
三百吨的货物堆满了两个巨大的仓库,陈伟轻轻抬手,所有的货物便无声无息地消失,全部纳入他的浴缸空间之中。
做完最后一单,陈伟又又又一次准备动身前往学校。
为了便于货物收发,陈伟提前在京城郊区租下了一座破产工厂的厂房。
这里原本是一家老旧的机械加工厂,后来因经营不善倒闭,厂房闲置多年。他看中的是这里的地理优势,虽然地处偏僻,四周荒无人烟,但紧邻国道和高速公路,交通极为便利。对于需要频繁运输货物的他来说,再合适不过。
他让黄鸳安排人手,把厂房重新整修了一番,把原本堆积的废旧机器清空,只留下宽敞的仓储空间。厂房内部重新粉刷,加装了照明和监控设备,地面也做了防潮处理,确保存放的货物不会受潮变质。
这里将成为他在京城的货物中转站。由于不在城区范围内,盘查相对宽松,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厂房所在的乡镇距离出海口不远,方便他接收海运货物。
想到这里,陈伟不由得盘算起即将到港的那批货,二十多个集装箱的大米和小麦,外加十几个集装箱的冷冻肉类,正从海外运往津港。
为了保证安全,他还特意嘱咐黄鸳,再找几个靠谱的老人来负责看管仓库。工资开到了一万,在这片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已经算是极高的待遇了。
他对人员的要求不高,懒散一点也无所谓,只要能守好大门,登记进出车辆,确保货物交接不出差错就行。唯一的要求,就是嘴巴要严实,不该问的别问,不该说的别说。
黄鸳听完他的安排,眉头微皱,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老板,你不会是在做什么见不得光的事吧?”
陈伟笑着摆手:“你想哪儿去了?我就是用来做仓库周转的。你也知道,我的直播公司现在全国收农产品,总得有个地方囤货吧?而且,同行竞争激烈,要是让他们知道我们的货源和仓储点,搞不好会来捣乱。”
黄鸳将信将疑,但见他语气坦然,也不好再多问,只是再三叮嘱:“老板,你现在事业蒸蒸日上,可千万不能干违法的事啊!尤其是你投资的德辉电子,马上就要被列入国家新能源重点扶持企业了,红头文件都快下来了。一旦落实,你的身价至少翻几倍,这可是真正的泼天富贵!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什么岔子,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陈伟连连点头,语气诚恳:“放心,我有分寸。违法的事我绝不会碰,你就别瞎操心了。”
黄鸳叹了口气,虽然心里仍有疑虑,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暗自希望陈伟真的如他所说,只是在正经做生意。
挂断电话前,黄鸳对陈伟说道:"机票已经订好了,明天头等舱。学校那边联系不上你,电话都打到我这儿来了!"
"你这假请得也太久了,不能再拖了,我已经和你导员打过招呼,保证你这周一定返校。再拖下去,你的学籍都要成问题了。"
"好,我知道了。"陈伟点点头,目光不自觉地转向一旁的刘勉。
进京之前,他们三人已经商量妥当。
刘欣转入一所贵族学校读高一,他的基础薄弱,只能从高一开始慢慢补。陈伟也清楚,按部就班地走传统高考路线,对他来说希望渺茫。
他想让刘欣试试体育特招,传统武术这条路子,说不定真能搏一搏。
虽然进省队、国家队不敢想,但争取个普通大学的特招名额,应该还有希望。不过文化课也不能落下,就算去了京都,补习还得继续。
刘欣去上学后,保护陈伟的重任就全压在刘勉肩上了。可问题是,刘勉要怎么名正言顺地跟在自己身边?总不能天天蹲在校门口当保镖吧?
不过黄鸳马上给出了办法,说是许老在学校投资了几个项目,让刘勉用项目组工作人员的身份进校园,不是什么难事。
就这样,三人进京的方方面面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明天就要走了,他拿起手机拨通了黄师傅的电话,准备为凤双双囤积足够的食物,确保她在他离开后能安然度过一段时日。
电话那头的黄师傅声音洪亮,背景音里夹杂着其他司机爽朗的笑声。
他们刚入职不久,崭新的车队和优渥的待遇让这群汉子干劲十足。
陈伟没有多说,只是简短地下了指令:“去市场上运粮食和蔬菜,一车五百块辛苦费,下午五点截止,当场结账。”
二十多辆货车马上分散驶向城市的各个角落。
有人直奔粮油批发市场,有人冲向水果市场,还有人开往蔬菜集散地,更机灵些的司机直接打电话摇人,联系相熟的批发商老板:“赶紧送货来!有多少要多少,现结!”
公司的福利让这群司机毫无后顾之忧,基础工资两万,车辆和油费全包,高额保险和养护都由公司承担,如今再加上这额外的提成,每个人的眼睛都亮得吓人。
黄师傅比别人多想了一步,问陈伟要不要水。
“要!”陈伟的回答干脆利落。
黄师傅咧嘴一笑,方向盘一打直奔城郊的大桶水厂。
仓库里的水桶早已被木板框成整齐的方阵,装卸工人们动作麻利,根本不需要他动手。他只需来回往返,十三趟下来,六千五百块轻松落袋,成了车队里赚得最多的人。其他司机最少的也跑了四趟,额外捞了两千块。
下午五点,陈伟叫停了运输,一天的忙碌终于告一段落,司机师傅们三三两两地收拾工具,说笑着准备各自回家。
就在这时,陈伟忽然抬手示意,朗声叫住了大家。
"各位师傅,先别急着走,我有个事儿想和大家商量。"
人群立刻安静下来,二十几双眼睛齐刷刷望向他。
陈伟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在京郊新租了个大仓库,离津港口就四十里地。往后要是各位得空,希望能去那边帮忙运几趟货。"他说着掏出烟盒,挨个给师傅们递烟,"规矩照旧——吃住全包,油费车损算公司的。每趟额外给八百提成,月底还另有两万二底薪。"
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一个司机把帽子往后脑勺一推,露出晒得黝黑的额头:"陈总,您这话当真?"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陈伟笑着掏出手机,"上回的运费补贴,不都是当天到账?采购款见票即付,这规矩雷打不动。"他顿了顿,"今天诸位最少的也挣了几千,要是觉得这活计不划算......"
"干!必须干啊!"还没等他说完,人群里就炸开了锅。
"别说京郊,您就是要往莫斯科拉货,我也第一个报名!"
不用操心油费,不必心疼车损,还有固定工资打底,这还要什么自行车。
"陈总您就吩咐吧,电话一响,我们随叫随到!"
陈伟点点头:"直播公司这边的活儿也不要耽误。到时候我会和那边打招呼。"
夜色渐渐暗下来,陈伟招呼大家去食堂吃饭,师傅们却纷纷摆手。
"今儿挣了笔大的,得赶紧回家让婆娘数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