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领导,这个任务比较艰巨啊。”

“老实说,我心里其实也没底,主要是给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

“您看能不能再向上面争取几天,哪怕三个月都行。”

市委大楼。

副书记办公室里。

接到常务副省长徐致远的电话,黎卫彬意外倒是不意外。

最近这半年多时间,因为黄江高新区的事情,这位徐副省长其实没少给他打电话。

说起来黄江高新区也是恰逢其时碰到了好时候。

上半年的时候,已经萎靡了好几年的光伏产业终于迎来历史性地发展机遇。

按照有关部门的意见,上面在最近一两年极有可能会针对光伏产业做出重大性的政策调整。

这一点徐致远早就跟黎卫彬透露过。

原本江南省跟这个事情是完全没多大关系的。

毕竟在这个产业上,前些年江南省完全就是零投入。

然而很不凑巧的是,随着上面提出这个建议,然后有关部门就开始进行产业摸底调研,想详细地获得整个产业的情况。

这一调研,问题来了。

在全国的前十大产业集群里面,江南省居然榜上有名,而之所以能让江南上榜,正是因为黄江市高新区这一年多的高速发展。

不到两年的时间看似不长。

但是对于一个高新区来说,如果路子走的对,能够聚集的资源是相当可怕的。

就拿黄江高新区来打比方。

自从黎卫彬推动高新区改革以来,一直到现在,整个高新区从事相关产业的企业已经从过去的几十家增加到了107家,具备实力也就是经营规模过亿以上的更是占据了百分之七十左右。

其中。

超过百亿级规模的企业有3家,超过50亿不到百亿的有2家,而超过10个亿的那就多了,足足有20余家,而且覆盖了从材料到电池,再到技术组件和应用等各个环节。

简而言之一句话。

黄江高新区不知不觉之中,居然已经具备了一个完整产业链的研发、设计、生产再到应用的技术水平。

摸底出现这种情况,省领导自然是大喜。

徐致远更是立马就启动了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产业园的项目。

“别跟我讨价还价。”

“三个月?一个月都别想了。”

“我告诉你吧,这个机会别人想要都要不到,你还跟我推三阻四。”

“就这么定了,最多一个月,在10月中旬之前,你们黄江必须把完整的材料送上来做初评。”

“任务完不成为你是问。”

“当然了,我也不是不近人情,这一次你们黄江高新区要是拔得头筹上榜了,我就考虑向省里要一笔钱支持你们的工作,两千万够不够?”

话筒里。

闻言黎卫彬脸都绿了。

两千万?

徐致远这是打发叫花子呢。

他们高新区翻新一条环路都不止2000万,到徐致远这里居然成了大数目。

堂堂常务副省长,不至于这么抠吧!

“领导,两千万是不是太少了点。”

“要不您再添个零?”

“正好我们高新区眼下有一个援创工作,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区校联动的规模,引进国内一流高校和研究所的人才过来自主创新创业,攻关新能源技术方面的一些课题。”

“眼下这笔款子还没有着落,要是有您这两个亿,我保证三五年内,我们高新区肯定能在新能源技术上有一个质的突破。”

其实黎卫彬真不是夸大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