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修房子
第323章 修房子
了解完事情经过之后,大队长也便没再问什么,而是带着唐清书他们一起回家了。=搜#>搜u小?说?·/网x| )更[:x新o+最*\[快<
次日,宋石早早就去到了戏台那里,本来心里是想着等到了做检讨的时间,他就直接上去快点念完,然后就赶紧离开的,但是看着那些人慢慢的来,他心里又生出了怯意。
等到跟他站在一起的人,一个个都上去念完了检讨,他还是没下定决心。
看到他半天不动,唐清书和宋余淮走了过去。
“宋石,他们都已经做完检讨了,你也该上去了吧?昨天公安同志说的难道你都忘了不成?”
宋石纠结半天,最后对着他们说道。
“我还没做好准备,能不能等会儿再上去做检讨?”
这下面的人这么多,他要是这会儿上去了,那他前段时间的坚持还算什么,肯定得被村里人笑话死。
但是不上去肯定也不行,所以宋石这会儿就想着拖延会儿时间,等底下的村民看着没人做检讨,慢慢散了之后他再上去念,这样也少丢些人。
唐清书也知道他的想法,忍不住冷笑了声。(?;求′,′书|?帮?′ =))最£1)新¨#章?>¢节3更?|新;快?_|
“宋石,你别在这耍这些花招了,大伙今天看到你出现在这儿,心里肯定都知道你是要上去做检讨的,你要是不上去,他们肯定不会散,所以你在这儿拖延再长时间也没用。
与其在这磨磨蹭蹭的,还不如赶紧上去把检讨念了,这样你就可以回去了,再说昨天在公安同志面前,你不是说的很好吗?难不成你昨天都是为了蒙骗公安同志?其实你根本没认识到错误?”
听到他们提起公安同志,宋石心里顿时有些慌了。
昨天公安同志让唐清书和宋余淮监督他的事情,宋石心里可还记得很清楚,所以哪怕心里再不情愿,他还是咬了咬牙说道。
“唐知青你这是说的哪里话我怎么可能会欺骗公安同志呢?昨天我是真的认识到错误了,今天我也是真的准备上台做检讨的,我就是想着没准备好,所以打算再准备一会儿,既然你们都这样说了,那我现在就上去念。”
听他这样说,唐清书便也点了点头,然后对他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
“行,既然宋同志你认识到错误了,那就别浪费大家伙的时间了,趁着大家都还在这里,赶紧上去把检讨念了,让大家都感受一下你认错的态度。??;2x?8)?+看2书@÷ˉ网? ¤?最2新?章?节x更?#新2)快`”
再说村里人肯定会等宋石做完检讨之后才慢慢散了,他们两个人也得等到看宋石做完检讨之后才能回去,必须得把他监督好,让宋石磨蹭下去,那耽误的还是他们两个人的时间。
现在到了这种情形,想逃避也逃避不了了,总是咬了咬牙,便直接上了台。
台下众人这几天都没有看到宋石做检讨,心里说实话还是有些失望的,也已经议论了很长时间,今天看到他出现在这儿,便知道他会上去做检讨,所以也都等了很久。
“这宋石可算是来了,他这几天都没来,我还以为他是对派出所的处罚决定不满呢。”
“可不是嘛,我记得第一天的时候还有三个人没来做检讨,等到第二天就只有他一个人没来了,没想到今天他倒是来了,看来昨天那几位公安同志来咱们村里的时候去警告过他了。”
“唉,这宋石也真是的,要做检讨就快点做嘛,一个大男人磨磨唧唧的,这不是浪费咱大家伙的时间吗?”
站在台上,看着底下众人开始议论,宋石心里慌的不行。
根本没心思去搭理台下的人,也顾不上去听他们在说什么,只是快速的低头念着手里写好的检讨。
念完之后,他就直接从侧边跑下了台,然后直接跑回了家。
看到这一幕,唐清书忍不住感叹道。
“这宋石跑的还挺快的嘛,之前还没发现他竟然在这方面还挺有天赋的。”
这要是在末世被丧尸追,他肯定能跑的更快。
宋余淮笑了笑,“宋石这人天生就好面子,今天被逼的上台做了检讨,乡亲们还一直在议论他,他感觉丢了面子,可不就得跑的快一点嘛。”
两人相视一笑,也没再多说什么,边散步边回家去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天气也慢慢的变暖了。
呆这么长时间内,小尸一直都没有发布新
的签到任务,搞得唐清书都以为这个系统快出问题了。
不过看到它在空间的泉水里安逸的泡澡,唐清书就寻思着应该是没啥事儿,也就慢慢的不惦记这事儿了。
因为她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来了这么长时间,她也该准备准备修自己的房子了。
虽说在宋家住着也很舒服,但是到底还是自己的小窝更加安逸。
她已经在宋家借住了那么长时间,现在天气也变暖了,也该找时间修自己的房子。
这件事情之前也都跟大队长和宋母说过,所以他们听到唐清书想修房子,也没有丝毫意外,而是直接把村头那个荒废的那个院子批给了她。
为了防止村里的人有意见,大队长对村里的说法是,唐清书是大队的唯一一个赤脚医生,给她单独分个地方也是为了防止村里人去她那里看病没有场地,而且院子也可以用来制一些药材什么的,这样也是为了大家好。
听到大队长这样说,村里人的意见慢慢也就小了不少。
再加上唐清书为了防止大队有人对这个事有意见,还掏了五十块钱把那个院子给买了下来,这钱也直接交给了大队,平均分给了村里的所有人,大家伙自然对这件事就更没意见了。
修院子的时候,宋余淮从村里找了十几个人年轻人过来帮忙。
本来他们是不要工钱的,但是唐清书觉得不太好,最后确定下每人每天给一毛工钱,然后管一顿饭。
家里的粮食不一定够,所以唐清书专门去镇上买了些粮食回来放在宋家的厨房,这样给他们做饭也不用费宋家的粮食。
新家的器具还没添置,所以在那边做饭不太行,还是得在宋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