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草原巡山队

远处忽然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一辆墨绿色的吉普车正向我们驶来。我们三人下意识地绷紧了身体,生怕又遇上吴哥那样的盗猎者。沙尘中,车身轮廓渐渐清晰。

待看清车身上的红色旗帜,我立刻站起来拼命挥手,嗓子都喊哑了,“救命!这里!这里有人!”

一位身着军装的男人从车上跳下来,他五官坚毅,皮肤黝黑,眼神中带着几分警惕,“我们是索南草原巡山队的,你们为何会出现于此?”

我只说带弟弟们来自驾游,遇上沙尘暴,车子陷在了流沙里。说这话时,我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无知的游客,而不是刚从地下古墓爬出来的探险者。

对方打量了我们几眼,见我们都是年轻人,个个灰头土脸,嘴唇干裂出血,眼中的警惕才稍稍松动。他朝车子招了招手,“上车吧。”

副驾驶的队员递来三瓶矿泉水,“运气不错!这两天有盗猎团伙在猎杀白鹿,连夜调派五辆车出动巡查,这才与你们相遇。”

烟吾正仰头痛饮,听到这话猛地呛住了。他剧烈咳嗽起来,脸涨得通红。我连忙拍打他的背,心里却暗暗庆幸没有在这里遇到那些盗猎者。

司机一边开车一边说道:“索南草原太大了,二十三万五千平方公里呢。最近的保护站开车来都要奔波48小时,要不是碰上我们,你们早就...”他没说完,但那后果不言而喻。

我们三个挤在后座,低着头认真接受教育,就像做错事的小学生。我们不停地点头,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开到规定路线外,更不会擅自进入无人区。

看我们一片赤诚,两位巡山队员也不再多说。车厢里安静下来,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声和轮胎碾过砂石的声响。

远处,朝阳正从雪山后升起,万古冰川被映得金光灿灿。阳光洒在雪面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美得令人屏息。

“那是苍穹山脉吗?”我忍不住问道。这片土地虽然危险,却有着难以形容的壮美。

副驾驶的队员点头,“对,那是银霄峰,是天岭山脉南支。东面耸立着巴颜喀拉山,白鹿常在这一带活动。”

今天天气晴好,万里无云。阳光穿透稀薄的空气,将大地染上一层金色。吉普车转了个弯,雪山的全貌呈现在眼前,巍峨壮丽。山脚下有条玉带般的溪流,是积雪融化而成,一直向东延伸。暖阳洒落水镜,波光粼粼,宛如撒落的碎金。

车子突然停下。

“怎么了?”安德轩探头问道。

队员指向前方的浅滩,两头白鹿正在溪边饮水。

“马达声会吓到它们,待它们离去。”队员点燃一支烟,轻声说道。烟雾在晨光中缓缓升起,又被微风吹散。

等那对母子喝够了水,才慢悠悠地往山林走去。它们的步伐从容不迫,仿佛对这片土地充满信任。

车子重新启动,缓缓驶过。当我们经过它们身边时,那头母鹿忽然转过头来,对我们轻轻颔首,凝望着我们远去。它的眼神温柔而深邃,让我想起了九纹鹿。

“我们在此驻守,还不就为了这些事。”队员感慨道,声音里带着几分自豪。

司机接话:“近年偷猎者销声匿迹,但还是得防着。我们在这里,就能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这片土地需要动物,也需要我们。索南草原不只是动物的天堂,也是咱们的栖息地。只要我们在,白鹿就能安心地繁衍生息。”

烟吾听得出神,目光追随着那对远去的母子鹿。察觉到我的目光,他又倔强地转头看向窗外,但眼底的光芒却出卖了他的心思。

我轻轻叹了口气,望向窗外连绵起伏的雪山。阳光下的索南草原美得惊心动魄,却也处处暗藏危机。就像我们的未来,既有光明璀璨的一面,也有暗流涌动的阴影。

但至少,我们还活着,还能看到这片蓝天。

此时,我们来到保护站,这里的房间虽然简陋,但总算有了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水泥墙面斑驳着岁月的痕迹,木制的窗框在高原的风中发出细微的呻吟。

最让我欣喜的是这里居然能烧热水!看着浴室里那个老旧但依然坚守岗位的热水器,我几乎要感动得落泪。

几天的风餐露宿让我浑身沾满尘土,连头发都结成了团。迫不及待钻进卫生间,打开水龙头的那一刻,温热的水流瞬间让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

热水冲刷过身体的感觉实在太美妙,仿佛连这些天的疲惫都被冲走了大半。水汽在狭小的空间里弥漫,模糊了镜子里的倒影。我闭上眼,任由温暖包裹全身,脑海中不自觉浮现出这几天的经历。

擦着湿漉漉的头发出来,鼻尖立刻被一阵诱人的香气勾住。循着香味走到餐厅,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由得咽了咽口水。

巡山队员们正围着一口冒着热气的大铁锅,安德轩一见我就兴奋地挥手:“姐,快来!这边还有位置!”

火锅里飘着软糯的粉条和切块的土豆,几块深褐色的牦牛肉在汤里翻滚。虽然没有什么青菜,但这在高原上已经是难得的美味。浓郁的香气让人食指大动。

“天啊,我从没觉得土豆能这么好吃!”安德轩像个饿了三天的狼崽子,狼吞虎咽地往嘴里塞着食物,脸上写满了幸福。

一个年长的队员笑着解释:“这是用野生菌和牦牛骨头熬的汤底,在这个海拔,能吃上这样的火锅也算是福气了。”

骨汤的鲜美让每个人都喝了个精光。饭后,大家自然而然地围着火塘坐下。巡山队员们的态度也从最初的严肃变得轻松起来,或许是因为共同的经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娱乐方式很是单调。一个年轻队员从房间里取出一把略显陈旧的尤克里里,在火光的映照下轻轻拨动玉箫。悠扬的歌声随着夜风飘散,驱散了高原夜晚的寒意。

“来首《卓玛》吧!”有人提议。

年轻队员笑着应允,手指在玉箫上灵活地跳动。藏族民歌独特的韵律在简陋的房间里回荡,仿佛能穿透墙壁,飘向远方的雪山。

安德轩这个活宝居然跟着打起手鼓,还即兴跳起了他那套“神舞”。扭动的身姿在火光中投下夸张的影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也就是在这里没人认得,不然非得被当成招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