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啥?!
五百斤?!
不是,这也太多了吧?!
不过,他们手里有钱其实倒是不嫌多的,但是他们现在的身份已经不一样了啊。
“妈,五百斤炭是不是太多了,传出去让人知道我们手里还有钱不太好。”
苏则犹豫了一下,家里面的家底他多少知道点的。毕竟提前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准备,就是担忧买得太多了,被人知道他们日子好过。万一被人惦记上了,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他连忙和乔九如商量道。
“妈,苏则说得对,我们得低调。”
周晚晚现在也变得小心翼翼多了,担忧这好不容易平静的生活出现了变故。
宁愿不买,或者买少点,也不能冒头打眼。
“阿如,听孩子们的,买个上百斤就行了。反正明年冬天,还可以再买,放在家里也占地方不是?!”
苏怀远倒不是觉得五百斤炭太多,他想到的也是低调些,就算生产队的人护着他们。可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他一边说还一边对妻子使眼色,不能光明正大的买炭,他们也可以暗地里买啊。
“行,那我们买两百斤怎么样?!一百斤我们自己用,一百斤给华珠他们送过去。”
乔九如是个很听劝的人,一百斤应该不会太引人注意了吧?!
大冬天的谁家不烤火啊?!总不能一直在炕上躺着度过整个冬天吧?!
“行,这样也可以。反正九叔他们都知道华珠就在隔壁的生产队,我们给她买炭不是正常的事情么。”
苏怀远觉得两百斤炭也不太突出,又明说了是给女儿买一百斤,九叔肯定不会觉得是什么大问题。
一百斤炭,大概就是装两个麻袋而已。其实看起来,真的一点也不多。
这么一想,周晚晚和苏则也就不反对了,他们只是谨慎而已。
父母想不到的地方,就由他们来想。一人计短,两人计长,防止出错。
“我去找一下老蔡他们,问问他们要多少。”
“算了,不如找老蔡和老冯他们一起去和老叔说,省得误会是我们一家子买的。”
儿子和儿媳妇都胆小怕事,刚刚还那么谨慎,搞得苏怀远也觉得拉上其他人好一点,省得误会不是?!
果然,苏则和周晚晚立马就点头然后无比的赞同,他们也是这样想的。
于是,苏怀远吃完了午饭之后,连休息都不休息了,先去找老蔡老冯他们说买炭的事情去了。
“你是说九叔说我们可以买点炭?!”
“老苏,你家要买多少?!”
“我们打算买两百斤,一百送去给华珠,她那边更合适用炭。”
“炭比柴耐烧,平时放在小炉子里烧个水,下个面条什么的,熬点小粥真的很方便。”
“那炭多少钱一斤?!贵的话,我们也买不起。”
“听九叔说是四分钱一斤,十斤就是四毛钱,一百斤就是四块钱。我们家人多就用得多,你们可以买个二十斤,或者三十斤,够用个冬天就行。不用囤,明天冬天可以继续再买。”
“一块多就能买上三十斤,这个价格比烧煤好啊,味不大还不呛呢。”
“三十斤够我们用一个冬天了,一块二倒是真的不贵。”
“这也是因为今年有老苏老乔带着我们,所以这日子才这么好过,不然以前哪敢想啊?!别说一块钱,就是一毛钱,我们都得惦量惦量,宁愿受冷也不敢乱花一分钱。”
“是啊,那我打算要个三十斤,两个人够过一个冬天了。”
“对对对,我也要三十斤。”
“既然都买上炭了,可我们还缺个小泥炉呢。”
“公社上有卖小泥炉的吧?!我也要买一个。”
“我也想买一个,这种小炉子太实用了。”
“小炉子我来想办法,先去把炭买了,要不下大雪了,咱们也不好出去了。”
“对对对……”
牛棚的人知道了苏怀远的来意后,真的是有些惊喜,特别是现在他们有钱了,不是过去窘迫的时候了,怎么会不想让自己好过一些呢。
这些事情说好了之后,就由苏怀远,老冯和蔡庆文他们三个人去找了九叔说买炭的事情。
九叔知道他们都要买炭后,记下了数量后,就说过两天就让白连山把生产队也要买炭回来的人家一起登记好后统一去采购回来。
一到冬天,生产队里的老人日子就不好过,容易生病,一个不好连冬天都过不去。
所以,生产队里家有老人的,每年都会准备一些炭专门给老人们烤火用。
牛棚的人每户三十斤的数量对于九叔来说,还真是不多。苏怀远要两百斤,九叔也没觉得惊讶,他也猜到了小如要给自己的女儿准备。
另外,小如家里还有一对双胞胎,比别人多买些也很正常。而且,就算炭今年用不完,明年还可以接着继续用,半点都不会浪费。
办好了买炭的事情后,苏怀远他们就约好继续上山找柴了。
只要没到下大雪不能走动的时候,就没到歇下来的时间。
所有人都像松鼠一样,不停的囤囤囤,努力的把需要的东西往家里搬。
直到下午,白连山带着的那几十个壮劳力才从深山里出来,他们不仅自己出来了,还抬着一个被咬撕成不得人样的人一起出来的。
幸好现在是大冬天,天上又时不时的飘着小雪花,这么多动物都冬眠了,深山里也才没有夏天那时候那么多的危险,不然去找昨晚发出枪声的地方都有些艰难。
不过,白连山他们找到昨晚的现场时,狼早就走了,只留下了一具被撕咬死的人。
这人得摸清他的身份,所以不带下山又不行,万一再引来猛兽,遭殃的就是他们山下这些生产队的人了。
好在他们人多一起壮胆,才没有那么害怕,不过现场也很吓人很恐怖就是了。
“对了,我中午已经给公社派出所打了电话汇报了这个情况。那边说会给县里反映,如果有行动的话,我想人也应该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