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起飞的东君

第一百三十二章:五百主

 王诏下达。

 战争机器开始运转起来。

 赵佗与同僚们道了别,和杨熊、赵贲一起走出中郎官署。

 他回头,看着这间自己呆了好几个月的屋舍,心中略微感叹。

 此番出征,不管结果如何,当他再次回到咸阳时,都再也回不到过去那平澹恬静的郎官日子了。

 “虽然在这宫里每天做的都是些值守巡视的事情,但这几年待下来,我都已经成了习惯,如今将要离开,去上战场,还真有些舍不得啊。”

 杨熊在一旁感叹着,赵贲也点头附和。

 两人一番长吁短叹后,杨熊又忍不住向赵佗抱怨道:“我说你这赵佗,明明才进宫几个月,咋就又想着上战场,这不是和我俩争功么?”

 “我看你还不如在宫里待的久一点,好歹把故事给公主讲完,免得吊人胃口嘛,哈哈……”

 赵贲也跟着大笑起来。

 赵佗撇撇嘴,正想开口,突然看到中郎户将李由黑着脸从后方走来。

 刚才杨熊声音那么大,恐怕他早就听到了。

 “见过李君,吾等正欲向李君拜别。”

 赵佗等人连忙躬身行礼。

 李由板着脸道:“拜别就不用了,尔等上了战场,可要好好立功,莫要坏了吾等中郎的名头。”

 “唯。”

 眼见李由没有发难,赵佗暗暗松了口气。

 虽说赵佗和嬴阴嫚通过简牍传书,行事比以前隐蔽的多。

 但这宫里毕竟人多眼杂,总会被人瞅见他与公主侍女进行“交易”的一幕。

 一来二去,大家私下里都在猜测两人的事情。

 眼见事情泄漏,赵佗也不隐瞒,有些事情你越想隐瞒下去,别人可能就会猜测的越发离谱。

 在杨熊等人的好奇询问下,他把讲故事的事说了出来。

 杨熊不相信,非要让赵佗证明,无奈之下赵佗只能把故事又给这几个家伙讲了一遍,然后就收获了几位忠实的听众。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郎户将的李由岂会毫无耳闻。

 只是李由的涵养很好,没有在表面上为难赵佗。

 但赵佗很清楚,对方的心里肯定将他恨上了。

 因为嬴阴嫚的事情,两人注定不可能成为朋友。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一些本有可能成为朋友的人相互恨上了。

 而一些本来讨厌的人,却阴差阳错成了朋友。

 赵佗几人刚走出中郎官署没多远,就见到一人等在前方。

 杨熊和赵贲互视一眼,对赵佗道:“中车府令在等你,那吾等可就先走了。”

 赵佗眼皮跳了跳,走到那白面中年人身前。

 “见过中车府令。”

 “你我之间莫要多礼,昔日你在殿中直言相助之情,高一直铭记在心,一刻也不敢忘。”

 赵高说话的声音很温和。

 赵佗忙道:“中车府令客气了,以你在大王心中的分量,那一日就算我不开口,大王也一定会赦免的。”

 赵高澹澹一笑,他说道:“其他的事,高不多说。你且放心前去魏地,公主的事,高在宫中,自会周旋。”

 ???

 赵佗怔了怔,一时间没搞懂赵高这个“周旋”是什么意思,不过对方并未多说,很快就告辞离去。

 “赵高在对我释放善意……”

 赵佗面色古怪,不过很快就释然了。

 人这种东西,并非一成不变。

 从后世来看,赵高在秦始皇死后的作为堪称乱世奸贼,人人唾骂。

 但在如今,赵高确实是个谨守法律,又恪尽职守的好秦吏。且他深得王者信任,是秦王政的心腹之臣。

 和赵高交往,搞好关系,对赵佗日后行事颇有好处。

 只是此人不能完全信任,还需留个心眼。

 告别赵高后,赵佗并没有马上出宫,转身走向秦宫的一处角落。

 那里,正有一个鸟鸟婷婷的少女在等着他。

 ……

 赵佗把宫中和家里的事情处理完之后,收拾好行装,乘坐公车,前往军营。

 因为这一支偏师的任务,只是押送关中本地和来自汉中郡的刑徒隶臣们前往魏地,所以人数不多,只有战卒五千人。

 按制度,五千人为一曲,设军侯一人。

 其下,每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

 这支偏师里,高级军吏的名额只有这区区六个,正是赵佗和杨熊们所眼红的位置。

 如果在以前,大夫爵位能做五百主,官大夫或者公大夫级别能当二五百主,公乘这一爵位就有成为军侯的资格。

 但随着秦国的高爵者越来越多,军队内部也开始卷起来。

 比如这一次,竟然有一位左庶长亲自请命来做这支偏师的主将。

 而且这位左庶长还是赵佗的老熟人,老领导。

 桓昭!

 他曾是李信手下的校尉,在易水之战中,因夺取长城截杀燕国溃军的功劳,升级为左庶长。

 但在之后的几场大战里,桓昭却连连错过立功机会,破蓟都时没他的份,截杀燕国公卿大夫时他又没参加,费力的打下居庸塞后,军功又不够他升一级。

 桓昭心里憋了口气,特别是看到上级李信连升两级,再往下的赵佗更是一场战争下来,连续升了七级,这可让他一双眼都红了。

 如今眼见有立功的机会,桓昭顾不得脸皮,以左庶长之尊,亲自去和一群五大夫抢夺这位置,终于如愿以偿,成了这支偏师的主将。

 在左庶长桓昭下,这支偏师里还有两位五大夫爵位的军吏,他们自然无可争议的成为了两个二五百主。

 余下三个二五百主的位置,则要由剩下的六、七个公乘来争夺。

 “赵佗,好小子!有你在我麾下,此番前往魏地必能建立大功!”

 军帐之中,桓昭当着众多军吏的面,十分热情的拍了拍赵佗的肩膀。

 “见过左庶长。”

 赵佗脸上也露出见到老领导时的激动表情。

 周围的那些公乘们皆是又嫉又妒的看着赵佗。

 有了当二五百主的爵位资格,又遇到老领导上司,这剩下的名额,怕是要被这小子内定走一个了。

 但赵佗心里,实则一个咯噔。

 桓昭是什么人?

 他在伐燕之战里可是清清楚楚,此人心胸不大,特别是当初在截击燕王之事上与自己大唱反调。

 事后桓昭虽然没说什么,但赵佗光是看到他的目光,就知道对方对自己很不爽。

 如今桓昭却在军帐中对自己夸赞有加,十分热情,怕不是另有算计。

 赵佗的预感很快就应验了。

 在宣布剩下的三个二五百主人选时。

 桓昭对着众人笑道:“尔等刚才见我夸赞赵佗,是否认为我会以私情将其提拔?”

 帐中鸦雀无声,赵佗嘴角抽了抽,知道对方要开始了。

 “如果是这样,那你们就看错我桓昭了!”

 “为将之道,选拔用人,当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赵佗此子,虽然聪慧,又是我的老部下。但他年龄过小,经验不足,如果不经过锻炼,就让他统率一军,恐怕会像当年赵国的马服子一般,酿成大错。”

 桓昭说到这里,特意看了赵佗一眼,对众人笑道:“此等徇私之事,吾绝不为也。”

 “所以,此番出征,我绝不会循私情,讲亲疏。帐中诸君,若是犯错,我不管是什么身份,都会秉公执法,尔等知晓否?”

 “吾等知晓。”

 在诸人的应答声中,桓昭当场将两名公乘任命为二五百主。

 到了最后一个名额时,他更是笑道:“此支千人,就由杨熊来统率。杨熊,你是杨端和将军的后辈,又在宫中任职好几年,颇有资历,想来也有能力,可有信心?”

 “禀左庶长,末将有信心!”

 杨熊满心激动,昂着头红着脸。

 桓昭满意的点点头,这才看向赵佗,和蔼道:“赵佗啊,你还年轻。该在下面多锻炼锻炼,学习诸将驭军的手段,方能成长起来。我都是为了你好,这番良苦用心,你可明白?”

 “下吏明白。”

 赵佗咬着牙。

 “嗯,能明白就好。”

 “如此,你且先做一个五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