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童贯
宋王朝,东京。
与陕西诸路的穷困潦倒不同,东京之内一副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尤其是万寿门内,放眼望去尽是热闹喧哗的街道,人群身着多为丝绸,可见其富贵。
往里数十步,充斥着欢声笑语,酒肆茶楼应有尽有,东京达官贵人皆喜在此煮茶,高谈阔论,指点天下,满街全是胭脂酒色财气,令人流连忘返。
而在万寿门东处二十里地,有一高墙阔门威严府邸,此府邸匾额书写着枢密院府署。
赫然是当今大宋两府之一,而另外一府则是同中书。
枢密院负责管理兵籍、校阅军队、招兵补援、拣汰士卒、俸禄发放、军队升迁,赏功罚过等诸多权柄,可谓是当今朝廷最重要的部门。
宽阔厅堂内,一名身材魁梧,头发斑白,颚下长有胡须,穿着紫色官袍的老者倚靠在扶手椅上,这扶手椅乃是以琼州黄花梨木所制,极为奢华。
而此人,正是当今朝廷权倾中外的签书枢密院使童贯,童太尉。
自北宋沿袭唐朝以来的枢密院制度,除却宋太祖、太宗、真宗以外是以武人为主,此后近七十多年皆由文人把持。也就是狄青在北宋皇祐四年,仁宗时期进入枢密院成为副使,然而也仅仅是副使并非是正职,便遭受朝堂文武强烈反对,仅仅四年便被排挤出枢密院。
童贯以宦阉身份,竟能入主枢密院且成为签书枢密院使,可见其权势之滔天。
童贯面带阴郁,望着精美的房梁心中满是激愤,摆放在扶手上的右手,也不由紧紧握起,最终怒上心头,忍不住愤恨怒骂:“该死的金雕眼,端是可恶,欺人太甚也!”
而被其谩骂金雕眼的人,正是当朝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鲁国公蔡京,只因蔡京长有一双如鹰般狭小的眼睛。
童贯愈想愈气,他与蔡京在崇宁年间,也是如胶似漆,彼此扶持,崇宁四年自己能够占据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便是由蔡京极力促成的。
然而大观二年,他收复积石军、洮州之后,官家欲封赏他开府仪同三司,独揽军政大权,选置将吏官署,皆取中意,无需听命朝廷。但就在这时,蔡京却出言阻止,言他童贯以宦官身份,建节钺过矣,使相岂所当得邪?就因这话,他失去了唾手可得的赏赐。
幸好蔡京于大观三年罢相,政和元年,官家便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但在政和元年,出使辽国时,蔡京纵使罢相在临安,依旧不肯放过他上奏,说朝廷派宦官出使,岂不是说中国无人,此等言行,毋庸置疑的戳中了童贯的自尊心。
这一切,童贯全部记在心里,不过使辽国遇见来投奔的马植,其带来的信息,让他感到欣喜若狂。
那便是契丹武备松弛,斗志全无,丧失昔日辉煌时的军力,可谓是最孱弱的时候。
立国以来,燕云回归便是朝廷的夙愿,只要收复燕云者,便可为王,这是太祖、太宗两位皇帝所留。而如今契丹孱弱,使的他看到了封王的契机。
只是政和元年的宰相,张商英志意才疏,让他明白若是想要夺取燕云便离不开蔡京的支持。
为此,他不惜对蔡京放下过往仇恨,在官家面前进言,令蔡京复相,只要收复燕云,封赏王爵。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蔡京的确复相了,却始终想与他争夺军政大权不说,还一心阻止他收复燕云的志向。
在官家面前进言,他一介宦官志大才疏,徒有虚名,无实才干,岂能嘱付国家军政大事,这真正触及到了童贯的逆鳞。
他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收复燕云,获取王爵,但蔡京非但不肯相助,反而竭力阻止,这岂能让他容忍!
“假使无我,金雕眼如何能三度复相,而今相位一复,便忘恩负义,当真该死!”童贯豁然起身,将书案前的玉制笔筒往地上一掷,发出“咚”的一声,碎裂开来。
就在此时,门外忽然出现一人,身着青袍,大步朝自己走来。
“太尉,太尉!”
“甚事!”童贯冷脸看着对方,见其脸上面带欣喜,心中火气更加旺盛,若是此人无故打搅,他正愁着如何宣泄心中愤恨。
“太尉喜事,太尉喜事!”这名男子身着绿袍,乃是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官。他一见童贯阴沉着脸,心中顿时一惊,知道自己撞到童太尉发怒时了,这几日他听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蔡相抨击之事。
那人不敢有丝毫延误,连忙道:“太尉,青山寨指挥刘然上农书,可使粟米增产三石!”
“增产三石?”
童贯闻言一惊,他虽为宦官,却并非五谷不分,不识农事。他和那些自小生长宫廷内的宦官不同,童贯是在二十岁时,才阉割入宫,拜当时大宦官李宪为义父。
在那二十年中,他家境贫寒,也曾耕种过田亩,只是心中傲气,不屑与寻常老农一般庸庸碌碌,这才自愿阉割入宫,也因如此,他阉割的不完全,年纪也大,才会生长胡须。
“此话当真?可有虚假?”童贯自己就是弄虚作假之人,可太清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此事重大,兼之他此时心中愤怒之时,若有人胆敢弄虚作假,他不介意给对方来个满门抄斩。
那人连忙道:“太尉,此话当真,不敢有假,此人乃是何知州弟子,何知州为其担保。”
何仲源弟子?
童贯微微思索,只觉得刘然此人名讳极为耳熟,随即想起了什么,望着此人道:“这刘然,莫非是商榷论之中,署名人之一的刘然?”
“禀太尉,正是此人。”
“竟是此人!”童贯恍然大悟,刘然的名讳他听过两次,一次是何灌上书商榷论,此策论一出,朝堂诸公皆为之侧目,纵如蔡京那金雕眼也连连称赞。
并且何灌在河州的商榷税收,一年可达七十万贯,这可不是一笔小财。
而第二次,便是在去年,湟洲边境刘然率弓箭手,袭杀近百党项横山羌甲士,大破近万羌人。
因是近年来难得的捷报,他也将其呈现给了官家,官家大喜之下,还对他赏赐了一尊玉璧。
童贯颔首,转身回到书案后,坐在了扶手椅上,对其招了招手:“你继续说。”
这名检详官见此,心中一喜,知晓自己这回禀报对了,急忙上前,将何灌与刘然所呈的公文,一五一十的全都说了出来,还将刘然所写的农书,恭恭敬敬双手奉上。
童贯一边翻阅刘然所写的农书,一边听着检详官的汇报,时不时点头。
过了许久,童贯叹息一声:“何仲源收了个好弟子啊,文武皆不差。”
在童贯看来,自己能给出这句评论,是刘然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随后童贯手掌摩挲着刘然献的农书,对着眼前的检详官笑道:“我观你已许久,见你在检详官做的不错,该是往上提一提了。”
检详官一听此话,惊喜下跪道:“多谢太尉大恩!标下没齿难忘。”
“退下吧。”童贯没再看检详官,随后摆了摆,就叫此人退下。
在检详官离去之后,童贯不复方才怒气腾腾的模样,而是一脸振奋。童贯弄虚作假,为人贪婪,就连军中器械和将官之职,也私底下贩卖,将西军视为自家禁脔,视其生命如草芥,以至西军粮饷乏困,祸乱极大。
但再怎么说,也是能被史书记载,且从最低等的宦官,一步一步爬上现在权倾天下的签书枢密院使。
不说百折不挠,但亦可说是有一颗坚韧的心,以及较之常人,所没有的独到之处。
他也看出刘然所上的这份农书,有多大的价值。
尤其是在边疆之地,一旦粮足,那掌握军政大权的他,才是最大的收益人,并且击破党项之后,契丹还会久远么?
只要西北战况大胜,也能给赵佶吃一颗安心丸,那他的军权就可高枕无忧。
“刘然,此农书可谓是我的及时雨啊。”童贯先是一喜,随后双眼闪过寒芒:“金雕眼,你给我等着!”
刘然身为青山寨的指挥使,那就是他的嫡系了,更何况他也不断拉拢何灌,想要纳为自己阵营,不禁喃喃自语:“是何仲源弟子,那该如何封赏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