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就差指名道姓,骂崔岘是‘祸国灾星’。
更令人瞠目的是,道家跟着钦天监一起开团了!
相比于钦天监,他们对‘天象论’的解读,显然更加权威。
而道家对崔岘的指控,也十分能站得住跟脚:此人违背天人感应、扰乱天地秩序!
龙虎山、终南山两代天师,向圣上奏疏:
“臣夜观天象,见荧惑入心宿,文曲晦暗,此乃‘邪说干正,天道失衡’之兆。”
“近闻开封有儒生崔岘,妄解‘天理’,谓其在人心而不在天。此论悖逆《尚书》‘天秩有礼’、‘天讨有罪’之训,轻慢天帝,亵渎阴阳。”
“夫天理者,乾坤之常道也。今有人欲将‘天理’私据于方寸之心,则祭祀无义,礼乐无凭。萝拉小税 已发布最歆彰劫”
“若人人皆言己心即天理,则君权神授何以尊?灾异祥瑞何以察?此非治学,实乃乱天之经,逆物之情!伏乞陛下为万民社稷计,正本清源,以全天道!”
不愧是道家,短短一番话,字字杀气腾腾。
继道家之后。
释家,也出手了!
五台山显通寺当代主持,本湛法师指控崔岘混淆儒释界限、破坏本朝正统思想。
他在呈给圣上的奏疏中,是这样说的:
“臣伏闻开封崔岘诠释‘心’、‘理’,此论危矣!其言‘天理非外铄,本自具于心’,实与禅宗‘明心见性’之旨暗合。”
“若使此说盛行,则士子不读经书,百姓不敬纲常,皆以‘本心’为辞,纲纪何以存焉?”
“昔梁武帝溺于佛空而国乱,此乃前车之鉴。·精\武/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今崔岘以儒名行释实,是以释乱儒,其祸更烈于佛!”
“伏惟陛下明察,儒学之纯正,关乎国本。若使此‘似儒非儒、似禅非禅’之异端淆乱视听,则圣学将不圣,王道教化将根基动摇。”
释道两家,一攻一守,配合默契。
合力将崔岘扣上‘异端’的帽子!
事态从这里,二次升级。
王朝上下一片哗然震动。
那崔岘,怎地一夜之间从‘大梁第一神童’,沦为‘人人喊打’的存在?
而且被释、道两家联手倾力围剿!
自‘百家争鸣’结束后,千百年来,从未有这般离奇事迹。
堪称旷古奇闻!
唯有站在王朝顶端的少部分人,惊骇意识到——
一场由崔岘引发的‘国本之战’,打响了!
道、释两家为何杀气腾腾?
不惜放弃‘世外高洁’秉性,也要置崔岘于死地?
当然是,崔岘从根源处,威胁到了他们的传承本源!
所以,他们急了!
不仅这两家。
儒家内部各个学派高层,同样齐齐亮起了屠刀!
当民间老儒、无知懵懂读书人叫嚣‘经贼崔岘’、‘《尚书》无错’、‘稚子不配掌院’的时候。
他们根本想象不到。
崔岘在开封与桓应那场辩论,引发了多少位高权重之人的恐慌。
更令他们恐慌的是,崔岘,还继任了岳麓山长的位置,拥有了崇高政治地位。
不可以!
必须要将此人尽快扼杀!
国子监。
书房。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14岁,他才14岁啊!这是哪里来的妖孽!”
“若他日后真成功修订了《尚书》——那岂不是当代郑玄、王弼?”
国子监祭酒手持《开封邸报》,看着上面关于崔岘与桓应的辩经内容,看着崔岘质疑《尚书》的错误,脸色格外苍白:“桓应,我不相信你看不透此人的狼子野心,为何要传位于他?”
“不!若任由此人成长下去,古文经学一派,必将覆灭!”
老祭酒神情数次变换。
而后,做出一个轰动国子监学子的决定。
曾记录崔岘两篇旷世奇作八股的文碑,被祭酒大人亲手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