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榷关总署的宗宰,是武安驸马。

锦衣卫的指挥使,乃是臧浩。

这三位跟天子的关系,那还用讲吗?

他们做的种种,势必不会影响到皇权威仪的。

而徐黜这个人,生前做了什么,不管是结党的,还是没有结党,那都是心知肚明的。

天子脾性怎样,满朝文武更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

虽说徐黜的死很突然,是染疾病逝的。

可这并不代表天子就会由此放过。

这涉及的就深了。

但凡警觉的都会联想到后宫,也正是联想到这一点,他们却也不敢再深想下去了,这不是人臣能妄加揣摩的!!

在这中枢之上,很多时候你不能只想一个层面,这是需要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的,由此再去做出判断与选择。

“科贡抡才乃是我朝国策要事。”

在短暂停顿后,张洪动了,抬手朝御前作揖,语气铿锵道:“今岁在我朝十六道要召开考试,以为我朝遴选一批新才,然在臣看来,科贡抡才,涉及到十六道考试乃是要务急务,需陛下亲裁定夺才是!”

楚凌没有说话,笑着看向张洪。

他就喜欢跟聪明人交谈。

自己是什么想法,那都是一点就透的。

如果涉及十六道的主副考官,真想跟张洪探讨商榷的话,那在熊严提及此事时,大可与之商榷即可。

毕竟人是吏部尚书,举荐一些人,出任十六道主副考官,这是在人职权范围内的。

但是楚凌并没有这样做。

“臣这样讲是有原因的。”

见天子不言,张洪继续道:“在正统四年,陛下出于国情的考虑,改会试及殿试,使我朝科贡抡才更为完善。”

“而至明岁,我朝将再召会试及殿试,这对参与考试的学子而言,将会是一次盛况。”

“但站在国朝的角度,既召会试及殿试,那定要真正遴选出一批英才,以叫他们在中枢观政后,放任到各处担其职责才行。”

“卿的意思,是今岁的十六道考试,要比往届更难一些?”楚凌向前探探身,笑着对张洪说道。

“陛下英明!”

张洪朗声道。

看来接下来的科贡抡才,只会是愈发的严格了。

与此同时,在张洪心中暗暗道。

从吏部提出铨选改制,推动高薪养廉,在朝的不少高官就看到这一层面了,而后出现了廉政总署,还是叫睿王徽暂领了,这就更加确定了他们所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科贡抡才就是最后一环。

明确会试、殿试制度,这只是个开始。

向下的道试,府试,县试,肯定是要逐级进行改制的,至于怎样改,这是谁都不清楚的事情。

因为这一切的根源在天子这。

天子怎样想的,才是关键所在。

“卿能这样想,朕很欣慰。”

楚凌笑着对张洪说道,说这些时,楚凌从御案上的案牍中抽出一份名单,随即道:“针对十六道主副考官人选,朕初拟了份名单,卿来看看,若是其中有不合适的,卿可以讲出。”

言罢,楚凌将名单递给了李忠。

李忠低首双手捧起,随即便朝张洪走去。

张洪暗松口气的同时,心跳也跟着加快。

‘道试必须要严抓才行。’

看着李忠、张洪二人,楚凌双眼微眯,‘这是整个科贡抡才的关键,不把这一层给严抓起来,那通过各种手段,上来的滥竽充数之辈,就会危害到整个选才体系!!’

其实跟那些重臣想的一样,楚凌对于道试,府试,县试是有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