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离婚的时候,前夫一家自认为有梁靖远这个大孙子就足够了,压根不关心景雪萍生的两个孩子,再加上他们想利用这两个孩子拿捏一下景雪萍,让景雪萍知道她一个女人压根就没本事跟能力养活两个孩子。
可景雪萍把两个孩子养活的好好的,而且梁靖远则被关进了监狱。
为了摆脱前夫一家的骚扰,景雪萍主动提出愿意去北京帮冷秋月开办贸易公司。
冷秋月是大二下学期一边上学一边注册的贸易公司。
虽然只是一个小作坊,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冷秋月很大胆的让景雪萍做了他们这个贸易公司的总设计师。
她还记得景雪萍给霍瑾辰做衬衫的事情,觉得景雪萍在缝纫方面有天赋,于是主动向冷建国提出了将那些丝绸面料交给景雪萍的建议。
当然了,最后证明冷秋月的这个建议是非常正确的,不但没糟蹋了这批好料子,也为冷秋月打开了在东南亚跟香港的旗袍生意,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赚到了钱。
甚至这批丝绸做的旗袍景雪萍整整分到了五千块钱的分红。
当时景雪萍捧着手里的五千块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笔钱也成了小作坊的第一桶金。
直到冷秋月大四毕业,时间来到了一九八九年,冷秋月的小作坊已经初具规模,除了景雪萍还有另外两名女裁缝,每个月能手工缝制出十几件高档旗袍,如果碰到款式复杂的,三个人要花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刺绣裁纸,所以每年能出口的旗袍也不过二百件左右。
好在冷秋月承接的是高档旗袍,每一件旗袍都价格不菲,有些手工款式繁琐的,一件能卖到几千美元。
类似于后来的私人订制。
其实说起来冷秋月能够打开高档旗袍这个销路还多亏了施玉兰。
冷秋月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参加了一次由外交部组织的中外文学交流活动。
当时冷秋月受施玉兰的委托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做翻译。
为了展示中华传统,冷秋月提前打电话给冷建国,询问景雪萍能不能用闲置在仓库的那些丝绸做一件旗袍。
景雪萍一口就答应了,询问了冷秋月的三围后,她选了一匹月牙白颜色的丝绸,用了十天的时间手工为冷秋月赶制出了一件旗袍。
那件旗袍穿在冷秋月的身上,在那次中外文学交流活动上,冷秋月可以说是惊艳全场。
当时有一位东南亚华侨询问冷秋月身上的旗袍是从哪里买的。
冷秋月当时正在筹办创办贸易公司的事情,于是说是自己公司的员工亲手缝制的。
那位华侨满脸惊喜,当即就与冷秋月交换了联系方式。
冷秋月就是借助这位华侨慢慢的将自己的纯手工高档旗袍打出的名气。
但之前两年冷秋月还在读书,所以哪怕开办了贸易公司依旧有些小打小闹,如今她终于毕业,那自然要准备大干一场了。
拿到毕业证的第一天,冷秋月就请了公司的三位员工吃饭。
包间内,冷秋月主动替三位员工斟满了酒。
景雪萍连忙道:“东家,下午还有个活没赶出来呢,这喝了酒眼睛会发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