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徐行软下语气:“儿子只想提醒母亲,莫要因为一己私欲,将家中的和谐打乱。”
徐母愤怒地瞪他。
当年若不是他一意孤行非要娶珍娘为妻,何必跟家里反目那么些年?她后来可是妥协了的,愿意让珍娘为妾室,但是必须在徐行取了正妻之后再为妾。
否则谁家好姑娘愿意嫁给徐行?
珍娘后来也是点了头的,是徐行这个倔脾气,坚决不同意。
徐行想到这些前尘往事,想到自己的问题,屈膝跪到徐母跟前:“儿子以前不懂事,做了许多错事,让母亲受累了。儿子只是觉得偷听之行为不可取,还望母亲日后改掉此毛病。”
徐母没有争辩,把他扶起来:“我又不是在跟你问罪,跪什么?”
她只是气郑书雅在外人跟前那样说她的儿子,才会一时冲动把徐行叫过来。
她眼下也有点后悔,倒像是她在挑拨儿子儿媳妇了。
“雅娘比我小几岁,我以前的名声也确实不好,儿子已经悉数跟她坦白。我与她之间的问题,儿子都会想办法解决,母亲不必操心。不过她若对您不敬,儿子定会批评她。”
徐行公正公平,徐母虽然还是不高兴,还是尽快就着儿子给的台阶下了。
“所以建楼阁之事,母亲意下如何?”
徐母看他一点儿不气郑书雅在背后说他坏话,还一门心思想着建楼阁,还能有什么意见:“你自个儿出钱,你那些哥哥嫂嫂也不会有意见。赶明儿我瞧瞧怎么安排工匠进出才不影响其他院子,到时候再跟你商议。”
“母亲这是同意了?”
徐母无奈叹气,没好气道:“你听不懂人话了?还要怎样才算是同意?”
母子二人又聊了片刻,徐行便起身告辞。
走到外面,看见徐母的贴身丫鬟后,徐行顿住脚,叫住其中二人:“你们虽是丫鬟,可母亲若做糊涂事,你们也需提醒劝阻,不能一味纵容。”
两个丫鬟面面相觑:“还请五爷明示。”
徐行自然不愿意将事情直接言明,摇摇头便离开了。
两个丫鬟进屋找徐母,转述了徐行的意思后,徐母无奈道:“他以为是我让你们偷听雅娘和将军夫人聊天。”
其中一个丫鬟急忙跪下:“大夫人,都怪奴婢不小心听到那些话,也怪奴婢多嘴告诉您,奴婢这就去找五爷解释。”
“回来。”徐母叫住她,“他不会信的,日后只当没听到那些话便成。”
她以前确实有让丫鬟偷听的毛病,毕竟那时候她万般担心徐行真的娶珍娘。后来徐行与家里反目,独自住出去,她日夜愁苦,渐渐改掉了不少小毛病。
那丫鬟扭头又跪下,求徐母给她一个改过的机会:“五爷若因此又跟大夫人生隔阂,倒是奴婢的罪过了。求大夫人给奴婢一个机会,去找五爷说清楚。”
徐母头疼地摆摆手,随了她。
那丫鬟起身便追出去。
徐行急着跟郑书雅分享喜悦,又人高腿长,丫鬟一直追到水明楼才赶上他:“五爷,还请五爷听奴婢解释。”
徐行皱眉:“没什么好解释的。”
“求五爷给奴婢半盏茶的工夫,奴婢不能看着五爷和大夫人再生龃龉,今日之事真的都是奴婢的错!”
他们说话的声音有点大,惊动了不远处假山后的郑书雅。
她尴尬地看看旁边的阿黎,朝她嘘声,主仆二人尴尬地想从另一头绕回去,却听到徐行和那个丫鬟的脚步声朝这边靠近。
郑书雅主仆当即顿在原地,往假山凹进去的地方藏了藏。
“大夫人担心少夫人不懂招待的礼数,让奴婢端着好茶从旁提点……奴婢不知道少夫人屏退了丫鬟,进去时旁边也没人提醒,便不小心听到了那些话……奴婢觉着少夫人在您背后如此说话不妥,心里气愤,便没忍住在大夫人跟前多了嘴……”
丫鬟解释完经过,跪下去:“五爷与大夫人分散多年,大夫人的眼睛都哭坏了。如今心绪好转,又好好敷药,才不会经常疼痛。奴婢万不能因为自己的罪过,惹您二人生罅隙啊,求五爷莫要误会大夫人,她也只是爱子心切……”
徐行听完她的解释,对徐母的怀疑自然消散了:“好,我明白了。放心,我不会与母亲生龃龉,你回头让她也莫再胡思乱想,雅娘很好,不是那种在背后说人坏话的性子。”
丫鬟看徐行的神情不似作假,再三叩头道歉后方才离开。
徐行回屋去找郑书雅时,郑书雅立马带着阿黎走到另一边,从另一个方向回了屋。
她心里叫苦不迭,没想到自己安抚钱岁宁的话会被丫鬟听了去,更没想到会传进婆母耳中。
徐行已经在屋子里找了一圈,看到她回来便喜不自禁道:“母亲已经同意建楼阁,你可有什么建议?可有喜欢的式样?”
郑书雅诧异道:“我喜欢什么样的,便建什么样的?”
徐行毫不犹豫地点下头去。
再想到自己刚刚不小心偷听到他和丫鬟的谈话,还处心积虑绕道回来,她顿时心生愧疚。
良心挣扎了几息,郑书雅仰头看向他:“徐郎是去和婆母商议建楼阁之事的?”
徐行刚点头,她便指向院子里的小假山,一双眼四处闪躲,没敢看徐行:“我刚刚和阿黎在院子里散步,走到假山后恰好听到徐郎在和人说话。当时我们走不成,不小心将你们说的话都听了去。”
徐行蹙眉。
郑书雅惭愧道:“我相信婆母的丫鬟是无意听到我和将军夫人的谈话的,就像我刚刚,也是无意间听到了你们的谈话,我保证我不是故意偷听!”
她说着举起手,做出要对天起誓的姿态。
徐行无奈地笑出声,握住她对天起誓的那只手,盯着她的红唇道:“可有人说过你的唇很好看?”
郑书雅愣住:“啊?”
“它不适合道歉,你猜它适合做什么?”徐行挑了下眉,眼里风流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