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无人应试的武举

“自太祖洪武皇帝之后,本朝的武将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商不器有条不紊地解释起来。

“便是来自于世袭制度。诸如一些拥有爵位的家族,卫所中的百户和千户,以及众多军户等,他们凭借家族传承,世代投身军旅,成为武将的重要来源。”

有句话商不器没说,这些人现在基本良莠不齐。

“其二,是文臣。比如大学士,在我朝很多的高级将领基本上都是由文官担任,像是于谦于少保。”

提起于谦,林平之不由得肃然起敬。

太渊跟他们说过于谦的事迹。

这位忠臣历事三朝,为官三十余载,位极人臣,其孤忠峻节,无论身处何种艰难险阻,都未曾动摇。

在国家命运危如累卵之际,于谦能殚精竭虑,全力保障家国安宁。他选将练兵,指挥若定,多次摧锋破敌,让中外得以安宁,人心因此而稳定。

而且,于谦的那阙《石灰吟》,更是传颂不衰。

每每读来,都让人心中涌起一股铿然正气。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当初林平之刚读到这句子时,浑身激荡,意气风发。

林平之的心理活动不去多言,商不器接着说道:

“其三,就是来自于武举考试。”

说到此处,商不器忽地哂然一笑:“林兄说现在武举没有牌面,看起来寒酸,那你可知,在天顺八年那届,武举虽已开科,但是无一人应试。”

没有一个应试?!

林平之怔住。

这可比今年的情况还要离谱啊!

“这是何故?”林平之十分困惑。

“究其原因,是我朝过于重视文学而轻视武学,民间都形成了浓重的“重文轻武”的风气,人们都以文举为正途,以考中进士为荣耀,不屑于武学和参加武举科考。”

商不器缓缓说道,言语间透着一丝无奈。

“再加上,由于士兵的户籍为军籍,和普通民籍有别,且违法犯罪的人就被罚去当兵,这使得军职人员社会地位低下,从而影响到了武举发展。”

商不器无奈摇摇头,“很多世家大姓不以子孙中武举为荣,反以为耻,认为这是自轻自贱,污损先祖之举。”

太渊看出商不器对武举有自己的看法,于是问道:“商公子也是出身书香门第,难道不认可“文贵武贱”吗?”

“道长这是考教不器了。”商不器神色坦然,从容回应道,“文与武,本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历史上哪个鼎盛的朝代,不是文治武功都蒸蒸日上。君子六艺里也有【射】、【御】两项。”

林平之这时想到,江湖上武林门派众多,习武之人更是不少,民间怎么就看不起武学了呢?

明明各门派习武的人挺多的。

而且江湖草莽来朝廷混个一官半职的,总比整日刀头舔血要好吧?

为什么那些人不愿意呢?

听到林平之的这一番疑惑,商不器一时也语塞了。

他熟悉朝堂内外事务,所以能理解那些朝堂内部参加武举的人不多,但是说到江湖上的事情,他就不甚了解了。

当然,他也不会否定说草莽之间无好汉云云。

与林平之相交后,林平之向其说过江湖中的一些事情,什么日月教、五岳剑派、青城派啦等等,还向他展示过自己一流武者的实力,让他真切见识到了江湖高手的厉害之处。

在商不器看来,这些江湖高手即便在正面战场上难以与大军抗衡,但在某些特殊方面,他们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妙用。

“这个,贫道或许有一些猜测。”太渊忽然说话了。

“师父,究竟怎么回事啊?”林平之迫不及待地问道。

太渊这几日也没闲着,察觉到江湖武者对此事的抵触后,就写了封信给东方白,让白凤带去。

恰好邯郸城也在北直隶,离京师不远,以白凤的飞行速度,半天就可一个来回。

看了信,太渊才知道那些江湖高手为什么对武举没有兴趣了。

“江湖人大都桀骜不驯,不喜规矩束缚。”太渊说道,“那些人一方面对投身朝廷的武者斥之为朝廷鹰犬,另一方面又对有学问的读书人很是尊重,像是华山派掌门岳不群曾考上秀才,便被众多的江湖人视为学识渊博之人。”

“嘿,真是矛盾的心理。”商不器总结道。

“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太渊说道,“因爱生恨的例子,史书上多得是。”

商不器露出了思索之色,面带古怪:“道长的意思是那些江湖武者是爱而不得?”

“或许是,或许不是,贫道也不能猜透别人的想法,毕竟……”太渊看了看一旁的小池塘,目光中透着一丝深邃,“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但是,师父,这个理由听起来很牵强啊。”林平之皱着个脸,“你像少林派、武当派等大门派,不是照样有很多约束人的戒律清规吗?”

“所以,为师刚才说的只是针对绝大多数的底层江湖武者而言,他们斗大的字都不识几个,而考武举必须要识文断字。”太渊说道,“而那些传承上百年的大门派,或许有其他的缘故。”

“什么缘故?”

这次,连商不器也忍不住好奇,开口相问。

在他看来,江湖这股势力实在是太过庞大,特别是见识过了一流武者的破坏力,他更是觉得这股力量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

他觉得自己当了首辅之后,肯定要面临这个情况,现在多了解一下不是坏事。

不得不说,年轻人就是气盛。

连举人都还不是的商不器,就想着当内阁首辅之后的举措了。

“你们可知日月教?”太渊提问道。

“听林兄说起过,了解的不详细。”商不器如实说道。

“江湖上称之为魔教,之前两位教主东方不败和任我行都已经死了,如今是任我行的女儿任盈盈担任教主。”

林平之说到东方不败死了的时候,不自然的看了一眼太渊。

他可是知道东方不败不仅没死,还化名为东方白,就住在邯郸城,和自己师父似乎交情不错。

看着太渊面不改色,林平之心下一凛。

自己的养气功夫还是不到家。

“东方不败?任我行?”商不器咀嚼着这两个名字,面露不喜,“好狂妄的名字!”

林平之暗自瞥了一眼自己这位朋友,脑海中瞬间闪过东方不败那身着红衣、威风凛凛的身影。

心中默想着,你这话可千万不能在那位面前说。

“日月两字合在一起是什么?”太渊好整以暇地问道。

“不就是个【明】字嘛。呃……明??!”林平之刹那间顿住。

“难道说……”商不器眸色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