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以发代首,小惩大诫
走出皇宫后的周彧和张鹤龄,心中满是不甘。
对视一眼,各自冷哼一声,分道扬镳。
周彧和张鹤龄都是外戚,两人本身并无出众才能,且皆是贪得无厌的财迷之辈。
不过,到底是伯侯之尊,平日里在京城的贵戚圈子里也有不少来往。
离开皇宫后,两人各自匆匆拜访了那些平日里交情尚可的贵戚,这才得知了陛下突然对他们发难的缘由。
今日朝堂之上。
吏部尚书屠庸偕同九卿上言说:“先帝曾明确诏令,勋戚之家不得占据关津陂泽,开设店铺,侵夺百姓利益。”
“而现在勋戚诸臣却未能恪守先帝诏令,纵容家人在繁华通衢之地开设店铺,拦截商货。都城内外,此类现象比比皆是。”
“而且,永乐帝时期曾有榜例规定:“王公的仆从不得超过二十人,一品官员的仆从也不过十二人。”可如今,勋戚们的仆从竟多达数百人,严重违背了旧例。”
“这些仆从之中,大多是市井无赖之徒,他们冒名牟利,最终利益皆落入这些小人之手,致使民怨沸腾。”
“今今周、张两家为了些许琐事纷争不断,已然有损朝廷的威严,请陛下戒谕两家修好,凡有店肆,一律停止。”
“请陛下敕令都察院张榜禁戒,对于那些扰乱商贾、侵夺民利之人,令巡城御史及所在有司执治。并且仍依照永乐帝时期的榜例,裁定勋戚家人的数量,不得随意滥收……”
两人还打听得知,不止是屠庸和九卿,六科、十三道等诸多言官,也纷纷就此上奏进言。
张鹤龄听闻这些缘由后,气得咬牙切齿,恨恨不已。
“这些言官吃饱了撑的,就知道骂这个说那个的,多管闲事!”
他也只敢背后骂骂那些言官。
至于屠庸,他是吏部尚书,朝廷重臣,张鹤龄还是知道自己自己的斤两的。
而那些九卿,亦是朝堂中流砥柱,也绝非他能得罪得起的。
“本来只是一次寻常小事而已……”
最后,张鹤龄把目标对准了那个闹事的小子。
他已经查清楚了这小子的来历,只是个准备参加武举考试的武夫,没什么背景。
自己因为这件事损失了那么大的利益,总得找个地方发泄发泄。
张鹤龄愤愤地想着。
决定明日就召集人手,好好教训教训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周彧那边也在做准备。
欺软怕硬是他们这些外戚的行事风格。
然而,令那些被召集的人手感到奇怪的是,第二日一大早,他们就被莫名其妙地遣散回各家了。
原来,今日清晨,张鹤龄还在睡梦中,突然被一阵莫名的寒意惊醒。
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
却赫然发现自己的床头竟然放着一柄短刀,寒光闪闪。
“……??”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瞬间把还睡眼惺忪的他惊得冷汗直冒。
腾!
整个人一下子从床上弹了起来。
顿时清醒得不能再清醒。
惊呼一声的他,连身边搂着的小妾都顾不上,眼睛警惕地四下扫视。
“侯爷,怎么啦啊~~?”
被叫声吵醒的小妾,伸出一双白皙细腻的藕臂,甜腻腻的撒娇道。
张鹤龄此时却没心思去欣赏小妾的雪白。
扫视一圈没有发现异常。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小心翼翼地伸手拿起了那把短刀。
“啊!”
小妾如受惊的小鹿。
“侯爷,您拿刀作甚?”
张鹤龄没有理她,他看着这把短刀。
上面有一撮一掌长的头发,刀柄上还缠着一张纸条。
张鹤龄连忙打开纸条,上面写着。
“以发代首,小惩大诫,西街之事,到此为止。”
熊!
一股怒火猛地从张鹤龄心底燃起。
他堂堂当朝国舅,竟然被贼人如此威胁,简直是奇耻大辱!
但与此同时,张鹤龄亦是升起一阵深深的惊惧。
贼人竟然能悄无声息地摸进府来,割下他的一缕头发。
自己要是不按照纸上说的做,恐怕下一次……
想到这儿,张鹤龄浑身一惊颤。
他不是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名臣,心性坚韧。
张鹤龄对自己认识很清晰,自己只是个靠着姐姐才有如今地位的俗人。
喜欢美人,喜欢钱财,但要是没了命,就享受不到这些了。
想到这儿,他纵使再不甘,也不想去招惹能随时夺去自家性命的人。
“侯爷……”
身后又响起自家小妾那勾人的呼唤。
张鹤龄把纸条一收,捏成一团。
下了床,他要去把昨儿个召集的人全都遣散了。
天大地大,自己的身家性命最大。
无独有偶,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长宁伯府,周彧也收到了一柄短刀和一张纸条。
…………
小院子里。
“师父,事情就是这样。”林平之正在跟太渊汇报自家的举动,“我去了长宁伯府,我让剑心去了寿宁侯府,如此一来,事情后续就解决了。”
“嗯,快刀斩乱麻,挺好。”太渊微微点头,神色平静地说道,“这种人成不了事,但坏事的能力确实有的,要是仗着权势给你武举添点麻烦,你也就什么都做不了。”
太渊一顿,问道:“此事你有跟商不器说吗?”
林平之摇摇头,“商兄毕竟出身官宦世家,我怕他对这种手段心存芥蒂。”
“不错,等你进了官场,那就有官场的规矩。”太渊说道,“到时候,如非必要,这种手段就要少用,所谓的“侠以武犯禁”,就是如此。”
林平之眉头一挑。
师父叫我少用,而不是不用?!
“水随形而方圆,人随势而变通。”
仿佛是看出了林平之心里所想,太渊说道,“就像你这次的做法,你只是一介白身,比权势肯定不如周彧和张鹤龄,但你同时又是一个武道高手……”
“所以,弟子这次的做法刚好是以长击短。”林平之接口说道。
“纵横家说,驭人有六术。”太渊说道。
“对君子要敬之以德,对小人要驱之以利,对智者需晓之以理,对勇者需动之以情,对强者得挟之以短,对庸者得迫之以势。”
让两徒弟思虑一会,太渊问道:“你们觉得此二人是何等人?”
“小人。”林平之毫不犹豫地答道。
“庸人。”绯村剑心也几乎在同一时间说道。
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
太渊扫视他们一眼,笑着问道:“说说看。”
林平之神色认真地说道:“此二人作为贵戚伯侯,却大肆占据店铺,与百姓争利,为了利益如此丑态毕露。而且在知道弟子要报考武举了,还派人报复,心胸狭隘,有仇必报,实乃小人无疑。”
绯村剑心微微点头,接着说道:“面对弱者,色厉内荏,面对强者,懦弱顺服。当我和师兄展示出比他们更大的实力,他们就乖乖听话,不敢造次。”
太渊面带满意之色:“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