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爷爷奶奶给的红包
菲菲不老实,小胖手伸向李老爷子的碗,被李老爷子用指节轻轻一敲:“小馋猫,这个烫,爷爷给你晾晾再吃。”
李复兴给爷爷的碗里添了些汤,劝道:“爷爷,烟就少来几根吧。明儿我上街给您称点水果糖,嘴里没味儿了就嚼一颗,总比抽烟强。”
老爷子咧嘴一笑,也不搭话,只把自己咬开一个口,露出大块肉馅的饺子夹到孙子碗里:“就你孝顺。来,吃这个,馅儿大。”
菲菲忽然指着李复兴的碗,含混不清地喊:“红的,红的!”
大伙儿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才发现一个糖馅饺子破了皮,红糖水把饺子汤染出了一圈好看的红色。
李老太太刮了下菲菲的鼻子:“小机灵鬼,这是甜的,吃了长个儿。”
一时间,碗碟的轻响,咀嚼的脆声,孩子的呓语和老人的笑谈交织在一起,汇成一股暖流。
所谓团圆,大抵就是如此。
无关乎山珍海味,也无需什么豪言壮语,不过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几句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话,就足以让人的心变得无比充实和安宁。
李复兴喝下一口酸甜的汤,觉得这便是过年最好的味道。
饭后,奶奶起身去拾掇碗筷,爷爷却拍了拍胸口,从最里层的棉袄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包。
他打开后,露出两张簇新的五元纸币。
“复兴,拿着。”
李老爷子把钱塞进李复兴的手里,粗糙的指肚在他手心划过,带着一种坚实的力量,“爷爷给的压岁钱,钱不多,是个念想。”
李复兴正想把钱推回去,奶奶也从一个旧铁皮饼干罐里摸出一个小红包,直接塞进了菲菲的棉袄兜里:“我们菲菲也有,奶奶给的,留着买糖吃。”
菲菲的小手在兜里摸到了红包硬邦邦的轮廓,乐得咯咯直笑,一头扎进奶奶怀里,嘴里喊着:“糖!糖!”
李复兴握着那两张钱,心里又酸又涨。
他知道,这十块钱对平时连买袋盐都要掂量再三的老两口意味着什么。
“爷爷爷奶奶奶……”
“让你拿着就拿着。”
爷爷眼睛一横,可嘴角的笑意却藏不住,“我知道你现在不差这点,但这是老辈儿的规矩,压岁钱,压住一年的邪祟。”
奶奶也跟着说:“就是,怎么,还嫌少了?要是嫌少,明年我让你爷再多攒点儿。”
李复兴将那份沉甸甸的关爱塞进内袋,低声向两位老人道:“爷爷爷奶奶奶,钱我收下了。”
话音未落,院门便被“咚咚”敲响,几个孩子的嗓音穿透了门板:“大哥,开门!我们来拜年了!”
李复兴刚把门栓拉开,三个小家伙就争先恐后地钻了进来。
是李德军家的旺财、旺业和旺花。
他们身上的棉衣颜色已经褪了,两颊像是被冬霜染了色,手里还捏着燃了一半的呲花。
“大爷!奶奶!过年好!”三个孩子齐声高喊,声音清亮得像冬日里的冰碴。
最小的旺花有些怕生,总往哥哥们身后藏,一双眼睛却诚实地黏在了堂屋桌上的糖果盘上。
“哎哟,快进屋暖和暖和。”
奶奶连忙把他们往里让,伸手就去拿糖果,嘴里念叨着:“旺财又长高了嘛,旺花的棉袄袖子都短了。这小辫子谁给扎的?真好看。”
三个孩子挨着炕沿坐下,好奇的目光在屋里四处打量。
旺财一边呵着白气一边搓手,嘿嘿直笑:“大哥,我们就是闻着你家的香味来的。”
旺业也使劲点头附和:“我娘都说,大哥你去年给的压岁得比我爹的还厚实呢。”
李复兴听得忍俊不禁,从兜里掏出早就备好的三个红包。
红包用红纸仔细叠成了方块,每个里面都封着一张崭新的一块钱,在这年月,对孩子们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
他把红包分别塞到三个孩子手里:“拿着,祝你们新年长高长壮。”
旺财把红包揣进兜里,用手按着感受了一下厚度,嘴角咧到了耳根:“我就知道大哥最向着我们!这红包比我叔给的压手多了!”
旺业按捺不住想当场拆开看看,被旺财眼疾手快地按住了手腕:“回家再看!我娘教过,当着人面拆红包是没规矩。”
旺花把红包放进棉袄最里层的口袋,用小手紧紧捂着,“谢谢大哥。”
“先别忙着走。”
李复兴说着,打开了奶奶那个印着大牡丹的铁皮饼干盒,抓了三大捧糖,不由分说地塞进三个孩子的手里。
“旺财这捧你拿着,多给你爹娘带几颗尝尝鲜。”
五颜六色的糖纸在屋里晃得人眼花,三个孩子手心攥得满满当当,笑得露出了缺了门牙的牙床。
旺财给弟弟妹妹递了个眼色,然后响亮地喊道:“那我们去下一家啦!谢谢大爷!谢谢奶奶!谢谢大哥!”
“路上看着点车,别跑那么快!”奶奶不放心地追到门口嘱咐。
那三个孩子却像撒欢的小兔子,揣着一兜的红包和糖果,一溜烟地朝着村西头跑去,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
李复兴掩上门,一转身,就看到菲菲正扒着炕沿,小脸贴在窗户上,羡慕地望着外头。
“想出去玩了?”
他走过去,轻松地将她抱进怀里。小家伙顺势搂住他的脖子,整个身子都朝外探着。
“在家里是该憋坏了。爷爷奶奶,我带她出去转转,沾沾喜气。”
李老爷子摆了摆手:“去吧,多见见人。中午早点回来,让你奶给你们炖鸡吃。”
奶奶已经抓了一把炒花生塞进他的口袋:“路上给菲菲吃。外面风大,把围巾给她裹严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