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相半半道人

第155章 四海

李步蟾缓步走了过去,竖起耳朵听着动静,房中都没有响动,看来这白衣庵搞不好就是仨人。

到了挡头那间房外,细细一听,房中果然有呼吸之声,手指蘸上口水在窗户纸上捅破一个窟窿眼,凑过去一看,还真有一女子,像条咸鱼一般,躺在床上,摸着自己的小腹,呆呆地看着房顶。

二十来岁,身长六尺,圆圆的脸上那颗朱砂痣分外聚焦,李步蟾给渡夫兄点个赞,在窗户上轻轻敲了两下,轻声问道,“徐三娘子?”

“谁?”

里头那咸鱼小娘子好似被踩了尾巴一般,猛地将头甩过来,翻身起床,走了过来。

李步蟾没有回答,俯身将布囊从门下缝隙中塞进去,“张家大郎就在外面,这是他给你的。”

“张家大……大宝?”

徐三娘子尖叫一声,又赶紧捂住嘴巴,眼泪像决堤的洪水,唰地从眼眶跑了出来。

“别哭了,我先走了,你有东西捎给他么?”

听到李步蟾的话,徐三娘子抽泣着将布囊拉了进去,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囊从门下递了出来。

不待她出言感谢,李步蟾说了声“保重”,抽出布囊往身上一揣,就疾步走了出去。

功德簿可是拖不了多久,容不得他叽叽歪歪,若是被人发觉,事情就大条了,他可不想面对九阴白骨爪。

万幸,走到佛堂门口,夏汉升他们正好出来,他投过来问询的眼神,李步蟾轻轻颔首,他便松了口气。

韵达尼跟着从佛堂出来,笑容可掬,显然是被功德击中了笑穴,连中途不见了某人,也没发觉异样。

一路将众人送至门外,韵达尼尤自倚门目送,齐德隆回望两眼,问夏汉升道,“大橘兄,记得我们同读《东坡志林》否?”

“东强兄,你这张嘴,和毒蛇互咬一口,毒蛇怕是爬不出五步去吧?”

夏汉升还没搭话,李步蟾在一旁幽幽地接了一句,几人旋即捧腹大笑。

齐德隆说的《东坡志林》,是史上第一促狭鬼苏东坡的随笔集,里头就有一首调侃尼姑的诗,说的是尼姑还俗改嫁。

“短发蓬松绿未匀,袈裟脱却着红裙。

于今嫁与张郎去,赢得僧敲月下门。”

说笑之间,几人来到山脚,渡夫候在道旁,见李步蟾过来,眼睛一亮。

不待他开口相询,李步蟾将那布囊给他,这布囊与之前的那个式样相同,不过图样不同于那个的鸳鸯,这个绣的是并蒂莲花。

看着手中的布囊,渡夫眼睛一红,赶紧将头掉了过去。

“渡夫兄好福气!”

李步蟾由衷地赞了一句,等渡夫重新扭头过来,又将白衣庵中的结构布置细细说了,最后问道,“还有什么地方用得上小弟么?”

渡夫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是欢喜过头了,竟然还没感谢人家。

一番礼节之后,渡夫摇头,“亏了小李相公援手,若是我们一家子能够团聚,一定上门拜谢!”

他是不敢再麻烦李步蟾了,今日之事已经冒昧了,他如何还能开口?

李步蟾哈哈一笑,也不强求,将自己的地址给了渡夫,便携友归去。

***

岳麓书院,膳堂。

“体斋兄请!”

“勿用兄请!”

郭瀚随卢藏步入二楼的雅室,室内挂着李东阳写的条幅“灯火夜深书案静,齑盐春早饭堂香”。

郭瀚只在驿站住了一晚,一行人便移步河西,到了岳麓书院住下。

他可以按照官员的规矩住驿站,也可按照学官的规矩住府学,还可按照考官的规矩住考棚,更可按照提学的规矩住书院。

在他之前,邵宝邵二泉提学湖广,每次来长沙府,也是住在岳麓书院。

郭瀚与岳麓书院并无渊源,他之所以来此,主要是眼下正值伏天,住在山间比住在城中当然要舒爽一些。

欣赏了李东阳的书法诗句,郭瀚啧啧赞叹了两声,转头一看,摇头道,“勿用兄,过矣!过矣!”

“体斋兄,不过四簋之宴,已是极简至朴,只在清欢矣!”

卢藏哈哈一笑,请郭瀚落座。

两人分席而坐,郭瀚轻叹道,“学官承至圣先师之道统,自然是要简朴立身的,不怕勿用兄笑话,兄弟我还曾拟过一首联语,“宦海风波,不到藻芹池上;皇朝雨露,微沾首蓿盘中”,这学官……也是一言难尽啊!”

郭瀚此联直白粗浅,上联“藻芹池”指的是官学的冷清,下联“苜蓿盘”说的则是学官的清苦。

唐玄宗时,闽人薛令之曾任东宫侍讲,这位薛令之名声不显,实则是位大牛,他是福建第一个以诗赋登第的进士,还是厦门岛的开拓者。

薛令之家徒四壁,小日子相当苦逼,天天吃苜蓿,写过一首《自悼》诗,“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从此之后,“苜蓿盘”便用来形状寒士之清苦,陆游就有“苜蓿堆盘莫笑贫”之句。

卢藏也是一脸戚戚,感同身受,举杯叹道,“体斋兄此联,实在是深慰我心,如我岳麓书院,学田不过十顷,师生所食,亦只得苜蓿也!”

郭瀚也举起酒杯,一脸的坚毅之色,“那又如何,既为师,为学,便当君子固穷!”

卢藏捋髯饮酒,“君子固穷,饮胜!”

两人一饮而尽,都是呵呵一笑,举箸吃菜。

他们的席上也是如卢藏所言,只有四道菜,分别是清蒸的红斑鱼,红烧的熊掌,椒盐的鳆炙,焦溜的驼峰。

这四道菜,红斑鱼来自南海,熊掌来自北疆,鳆炙来自山东,驼峰来自西域,所以虽然只有四道菜,却是被称为“小四海”。

大明建国百五十年,物资丰盈,物贱而银贵,费银一两,可置办荤素菜肴百盘,如冯驯当日的接风宴,二十来人,费银可能就是一两上下。

今日卢藏接待的这个“小四海”,一席之费,恐不下中户人家一年之积。

两人吃吃喝喝,谈谈笑笑,评点五湖文章,遍数三湘英俊。

酒过三巡,郭瀚说话也随意了,由书院的礼门联说到了李步蟾。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副对联有大气象,看来,岳麓书院又将重现正德七子之盛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