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肖培的身世之谜

肖俊德从白城回到绥州,与冷苍南汇合后立即往京城赶去。

一路上风雪兼程十四天,终于在腊月二十四赶回京城。

两人丝毫不敢耽搁,立即前往宫里给陛下汇报和谈的具体事宜。

皇帝对二人的处置非常满意。“不错,总算是解决了!肖卿,冷卿,此次你们居功甚伟,辛苦了。”

“这是臣等的本分!”

“好,既然事情圆满解决,那爱卿也早点回家去歇息,好好跟家人过个年。”皇帝笑着说道

被陛下关怀的话语暖到,冷苍南恨不得把肝胆地剖出来献给皇帝,不禁欢喜的泪流。

从宫里出来,冷苍南含笑对肖俊德的道:“肖大人,我觉得你们想得太悲观了。陛下如此圣明,一定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我觉得你们大概是多虑了。”

他一直对肖俊德把自己几人比做夜壶而耿耿于怀。

我堂堂四代列候之家,怎么就成了,就成了陛下的夜壶了呢?

肖俊德眼带笑意看着他,“老夫拜托冷侯一件事吧!”

冷苍南笑着道:“看肖大人说的。咱们也算一起出生入死来着,有什么话不好说,还说得这么见外。您说就是,我都答应。”

肖俊德抱拳躬身,“老夫就拜托冷侯一件事。就是咱们说的那夜壶的事情,即将不要再与任何人谈了,好么?算老夫求你了。”

冷苍南哈哈一笑,“这算什么事,也值得老大人如此?”

两人在街上分道扬镳,各自往各自家里去。

回到肖府的时候,家里所有人都出来迎接。“恭迎“爹爹(阿爷)凯旋!”

肖俊德哭笑不得!不管签的是什么条约,给国家省了几多钱,到底是我们输了。

给你们这整的,倒像是我剿灭敌国回来了一般。

“好了,别整这些虚的,都散了吧!”肖俊德挥了挥手让众人散去。

但随即又道:“肖培你来,我有话跟你讲。”

肖娘子带着几分不安看着儿子,“也不知道你阿爷要跟你说什么,你且小心应答,别惹恼了他知道么?”

肖培点点头,“知道!娘放心就是。”

看着儿子跟着肖俊德走向书房,肖娘子心里忽上忽下的很是没底。

对了,如今也没人叫她肖娘子,都喊她肖夫人了。

她的夫君,就是肖俊德的二公子。当初她是伺候二公子的贴身丫头,日久生情,二公子便对她产生了感情。

少年男女的感情真挚而浓烈。少年便去找父母坦白心迹,要娶她做妻子。

肖俊德当年还是御史台官员,严肃板正,自然见不得这离经叛道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家。

于是大发雷霆,呵斥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人。

肖家次子也是气性大,直接就带着贴身丫头远走高飞。

肖俊德也曾多番打听,但始终没有他们的下落,直到他家大郎去平安州做学政,督察这次平安州的乡试,才从报名的人里面发现了肖培的信息。

虽然心情激动,但他也知道轻重,没有立即相认。毕竟乡试是国家伦才大典,要杜绝一切有可能作弊的嫌疑。

而且为了避嫌,虽然肖培的文章花团锦簇,被众位考官称赞不已,愿推为解元。

但他觉得自己跟肖培的关系总有曝光的一天,到时候要是有人说他徇私舞弊,那他就是浑身长满嘴也说不清楚。

于是他找了几个理由,最后将肖培选为平安州乡试第五名。

这个名次也不错,并没有解元那么显眼。

直到乡试结束,他回到京城之后,才跟父亲肖俊德汇报肖培的情况。

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打听清楚侄儿的境况,知道二弟已经病亡,家里就剩肖娘子和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时隔多年,肖俊德早就不再介怀此事。他曾暗暗想,只要儿子回来,其余一切都不是问题。

可恨那个逆子也是个犟种,近二十年来也不给家里来个信,如今竟然成了白发人送黑发人。

肖俊德哭了一个晚上,次日就安顿人回去接肖娘子他们进京。

肖培仆一见这么些人上门,并说来接他们进京,第一反应就是遇到骗子了。

但肖娘子自然是认得当头那人,正是府里的老管事。

从前,她见了人家是要行礼并问好的。

而如今他却要跪地给自己请安,并喊自己为二夫人。

肖娘子心里又是欢喜又是酸楚。难过的是自己的夫君已经离世,再也不能知道老太爷已经原谅他们了。

而欢喜的是,自己如今总算是得到老爷子的认可,儿子女儿也成了肖家嫡出。

一家人进京之后,就住进当年肖培父亲的院子。而肖培的才学也是得到肖俊德的认可,并专门还辅导了他一段时间,认为他有了会试的水平。

“虽然位次不会太高,但对于你这个年纪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此番他若是得中,就是肖家第三代中的第一人。而爷孙父子三代进士,也将成为海内佳话。

进了书房之后,肖培再次恭恭敬敬行礼,祝贺爷爷安然归来。

“坐吧!”肖俊德点点头,“我有话跟你说。”

肖培坐了下来,清亮的眼神看着肖俊德,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此次出使西戎,一路上见闻颇多,当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回头等你会试结束,不论中与不中,我都建议你也去西边走一走,增长见识。”

“是,爷爷,孙儿谨遵教诲。”

“我在西边结识到一位小友,这人虽然是武将,但识见和能力都是上上之选,未来前途不可见谅。他家有一女,年纪与你相仿,容貌才德都是好的,我有心为你纳此女为妻,不知你心里作何感想?”

若是从前,肖俊德自然是一言而决,哪里会询问孩子们的意思。

但经历了次子早亡后,他便变得柔和起来。

肖培站起来拱手行礼,“既然是爷爷看中的,那自然是极好的,孙子本该应允才是。只是孙儿在乡下读书的时候,曾受邻居杜叔资助,才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孙儿当时就想,若我将来有所成就,便想向杜叔的女儿提亲的。可是杜叔年前搬离,如今音信全无。

但孙儿觉得,人不可言而无信。想再寻找三年。若是三年之内还没有消息,想来华妹妹也以婚配,那此事就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