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秉义一心为民 大清施以援手
得到冯玥怀孕的消息,何大请与秦淮茹十分高兴。又鉴于孙子何明远与胡家胡慧珍的婚姻状况,承认了冯玥是何家媳妇的事实。
何大请的话传遍何家,何家众人纷纷向冯玥祝贺,得知何家主将有子嗣,都携重礼前来。
刚回到四九城的何明远与冯玥,又在中兴大酒店摆了二十桌酬谢来祝贺的亲人谢。
何雨柱与秦京茹从深城回来,秦京茹拉着冯玥的手舍不得松开。还直说要呆在这,等着孩子出生,她要伺候月子。
何大清听冯玥说他大舅周秉义的困境,就让女婿王泽留意了一下。
雪,无声地落在光字片破败的屋顶上。周秉义站在高处,俯瞰着这片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三十年前,他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如今又回到了原点。
"周副市长,您看这片区域..."秘书小王撑着伞,欲言又止。
周秉义摆摆手,示意不需要伞。他任由雪花落在自己的肩头和发间,仿佛要用这种方式重新感受这片土地的温度。"叫测量队明天就来,我要最详细的规划图。"
回到临时办公室,周秉义脱下沾满雪水的大衣。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和图纸,最上面是一份调令——原本他即将升任副省级干部。他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份调令,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其塞进了抽屉最底层。
"哥!"周秉昆推门而入,带进一阵冷风,"你真的回来了?整个光字片都在传..."
周秉义转身,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他上前紧紧抱住弟弟,感受到对方身上熟悉的气息。"是啊,我回来了。"
"为什么?"周秉昆推开哥哥,眼中满是不解,"你明明可以..."
"因为这里需要改变。"周秉义打断弟弟的话,指向窗外,"你看那片老房子,比我小时候还要破败。三十年了,光字片还是那个被人瞧不起的光字片。"
周秉昆沉默了。他知道哥哥说的是事实,但内心仍为哥哥放弃大好前程而感到惋惜。
"明天陪我走走吧,"周秉义拍拍弟弟的肩膀,"我需要重新认识这片土地。"
次日清晨,兄弟俩踏着厚厚的积雪,走遍了光字片的每一个角落。周秉昆惊讶地发现,自己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地方,竟然有许多角落他从未涉足过。而更令他惊讶的是,哥哥对这片土地似乎比他还要熟悉。
"这里将建一所新学校,"周秉义指着一片低矮的平房区,"那边规划为商业中心...整个光字片要重新规划,我称之为'井田计划'。"
周秉昆看着哥哥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他多年未见的激情。"哥,你真的想好了?这工程..."
"我知道有多难,"周秉义打断他,"但必须有人来做。与其让别人来做,不如我自己来。"
就在这时,一队测量人员出现在街角,开始架设仪器。周围的居民纷纷探头张望,窃窃私语。周秉义挺直腰板,大步走向人群。
"各位乡亲,"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格外清晰,"从今天起,光字片将迎来新生!"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议论,有人鼓掌,更多人则面露怀疑。周秉义并不在意,他知道改变需要时间证明。
然而,改变的道路从来不会平坦。当晚,周秉义独自走在回住所的路上时,两个黑影从巷子里窜出。
"把钱交出来!"一把明晃晃的刀抵在周秉义腰间。
周秉义没有反抗,平静地交出钱包。其中一个劫匪翻看钱包时,突然惊叫一声:"操!这...这是副市长啊!"
两个劫匪面面相觑,丢下钱包落荒而逃。周秉义弯腰捡起钱包,拍了拍上面的雪,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
这件事很快在光字片传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说副市长晚上独自走路活该被抢,更多人则开始讨论光字片的治安问题。当记者闻讯赶来采访时,周秉义只是微笑回应:"此事还需慎重考虑。"
"哥!"周秉昆冲进办公室,手里挥舞着当天的报纸,"你看看这些评论!他们说你占着茅坑不拉屎!你为什么不对记者说实话?那天晚上你明明说过要'灭了它'!"
周秉义放下手中的规划图,示意弟弟坐下。"老弟,'灭了它'三个字太江湖气,不适合公开说。"
"但老百姓就喜欢听这样的实话!"周秉昆激动地说,"就算最后没做成,他们也会记得你是个敢说敢做的官!"
周秉义摇摇头:"为官者,言出必行。我宁愿少说多做。"
不久后,周秉义带着慰问金走访了几户特困家庭。令他意外的是,这些家庭都婉拒了他的好意。
"周市长,我们知道您是好意,"一位老人拉着他的手说,"但我们不能要这钱。拿了您的钱,我们以后还怎么监督您的工作?"
周秉义站在寒风中,看着老人关上的门,内心五味杂陈。他明白,这是民众对官员的不信任,也是对他最大的鞭策。
回到办公室,周秉义彻夜未眠,重新审视着规划方案。天亮时分,他做出了决定——加速推进"井田计划"。
拆迁工作很快展开,但阻力也随之而来。有人质疑补偿标准,有人不愿离开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更有甚者开始散布谣言,说周秉义从中牟利。
"哥,要不缓缓?"周秉昆看着哥哥日渐消瘦的面容,心疼地说。
"不能缓,"周秉义坚定地说,"秉昆,你和郑娟先搬到新区去,给乡亲们做个榜样。"
周秉昆犹豫了:"这...会不会有人说闲话?"
"正因为你是我弟弟,才更应该带头。"周秉义的眼神不容置疑。
在周秉昆和郑娟搬迁后,孙赶超成为第一个在新区购房的居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配合拆迁工作。
一年后,光字片焕然一新。破旧的平房被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取代,学校、医院、商场一应俱全。看着居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周秉义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然而,一封举报信打破了平静。信中指控周秉义在拆迁项目中收受贿赂,涉及金额巨大。纪检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哥!"周秉昆冲进哥哥的办公室,脸色苍白,"他们怎么能这样诬陷你?"
周秉义却出奇地平静:"秉昆,清者自清。"
调查持续了两个月。期间,各种流言蜚语甚嚣尘上。有人翻出周秉昆和孙赶超在新区获得房屋的事,指责周秉义徇私。周秉义始终保持沉默,每天照常工作。
最终,纪检组长吕川亲自向周秉昆通报了调查结果:周秉义经手的每一笔资金都有明确去向,没有任何说不清楚的地方。常进步家和肖国庆家获得房屋分配是因为他们是烈士家属和老工人子女,完全符合政策。
"你哥是个清官、好官,"吕川感慨地说,"这样的干部现在不多了。"
消息传开后,那些曾经质疑周秉义的人沉默了。有人提议在新区的广场上为周秉义立一座铜像,被他婉言谢绝。
"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周秉义对弟弟说,"真正的奖励是看到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然而,随着光字片成为高档社区,房价飞涨又引发了新的矛盾。一些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开始抱怨,说改造反而让他们失去了家园。
周秉义没有回避这些问题。他推动在新区的边缘地带建设了一批经济适用房,并制定了严格的购买条件,确保真正需要的人能够安居。
"哥,你太累了,"周秉昆看着哥哥鬓角新增的白发,"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
周秉义笑了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就是我的考虑。"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政务院副总理王泽来到光字片视察。看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特意约见了周秉义。
"何部长向我提起过你,"王泽意味深长地说,"他说官员有两种,一种是政客,他们为升官一心钻营,勾心斗角,拉帮结派,打压异己……,一种是像你这样的官员,虽然努力攀登权力高峰,但想的是有了更大权力能更好的造福于民。"
一个月后,周秉义被任命为吉省省长。临行前,他试图拜访冶金部前部长何大清,却只得到一次电话交谈的机会。
"牢记使命,一心为民,有事你可以通过冯玥找我。"何大清简短而有力的嘱托通过电话线传来。
周秉义握着话筒,郑重承诺:"我一定不负所托。"
离开光字片那天,许多居民自发前来送行。周秉义看着这片曾经破败如今焕发生机的土地,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眼眶湿润了。
"哥,"周秉昆紧紧抱住他,"常回来看看。"
周秉义点点头,转身上了车。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至少,光字片已经成为了他希望的样子——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车子缓缓驶离,周秉义透过车窗回望。阳光下的光字片熠熠生辉,就像他心中永不熄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