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柳暗花明

对韩志诚和黄吉发的初步审讯结果,第一时间被送到了市长高焱的案头。

高焱看完卷宗,脸色阴沉,他拿起电话,直接拨给了市委书记萧云海。

很快,两人在萧云海的办公室碰了头。

高焱将卷宗递过去:“萧书记,你看看这个。”

萧云海扶了扶眼镜,接过卷宗。

高焱沉声说:“这个案子,已经不是简单的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了。它涉及到一个我们可能忽略的问题,国土资源的乱采乱伐,和在极度追求利润之下,对矿工安全的极度忽视。”

萧云海看得很快,当他看到黄吉发对矿难赔偿的供述时,手指停顿了一下。

“一条人命,他只给人家五百块,还克扣了一半。”萧云海合上卷宗,感叹道,“简直丧尽天良。”

高焱说:“云岭乡是个贫困乡,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一次矿难死了五个人,只是因为那里的矿规模小,雇佣的矿工人数少。那些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呢?他们的生产规模大,雇佣的人数多,如果不按生产规范来,出一次事故,可能就是十几条,甚至是几十条人命。到那时,我们林城,将又一次‘震惊’全国。”

萧云海点点头,神色凝重:“我同意高市长的观点,安全生产不可忽视。安监部门必须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除了安监部门,我希望纪检和公安部门也要参与其中。”高焱立刻跟上,“我认为,安全问题,往往伴随着腐败和犯罪行为。萧书记觉得呢?”

萧云海看了他一眼,说:“我同意。可以组成多部门联合检查组,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挖。”

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高焱的心情放松不少。

这次来林城任职,搭班子的萧云海给了他很大帮助,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这让他的履新过程很顺利。

而715案和随后的一系列案件,又为他扫清了大量工作中的阻碍,使得高焱得以在各个关键位置上,提拔那些之前一直被打压的人。

这些人上位之后,无疑都会靠向自己。

从而让他的政治理念,更加通顺地执行下去。

“这个刘乡长,我有印象。”萧云海忽然说,“是730案的有功人员吧?”

“也是咱们林城人。”高焱补充道。

萧云海说:“这么一位年轻又有能力的干部,放到最贫困的乡,也能凭自己的能力,这么快就做出成绩。还是组织上看人更准啊。”

高焱笑了笑:“是的,这个同志的能力,一直受到省里的关注。这次把他放到咱们市,也是领导的一种爱护,我对他抱有更高的期望。”

萧云海说:“理解,中央一直在提倡干部年轻化。有了这种实打实的功绩,组织上应该把目光多放到这样的人身上。”

“还是应该多考验考验。”高焱话锋一转。

“对,他还年轻,基层的经历更有利于他的成长。”萧云海顺着他的话说。

高焱叹了口气:“我们上级部门,能够给出的支持有限。风暴过后的林城,经济增速不能放缓,这是林书记对我的要求。所以,有限的资金,没法投入到偏远地区。”

他看着萧云海:“这位同志又抱有改变当地贫困局面的迫切心情,这两者的矛盾,也是很突出的。”

萧云海明白了。

这位高市长前面铺垫了半天,就是为了这一句。

高焱作为政府主官,经济压力巨大。

年底的增长指标不光不能降,还要有所提升,才对得起之前的一系列大动作。

这是省委林书记的要求,也是压在高焱身上的一副重担。

在这种情况下,高焱不可能把宝贵的资金投入到改善一个贫困乡的基础建设上面。

既然给不出资金支持,那就只有政策扶持了。

给政策,让下面的人自己去想办法,也是这些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思路。

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这些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解决资金问题。

没有能力的人,就算给了资金,也可能打了水漂。

刘清明无疑是个有能力的人,高焱敢为他开这个口,自己也要担上风险。

萧云海果断开口:“我们还有很多地方的群众生活困难。不光是我们市,国家的扶贫资金也很有限,发到下面,也往往被挪用。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他们的做法肯定是违规的,但也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基层干部,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乡镇干部,普遍生活困难,乡财政可能连基本工资都发不出来,他们很多时候也是没有办法。”

高焱点点头:“萧书记说得对,困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同志去解决困难,又不给任何支持,他们也很难办。”

萧云海笑了笑:“高市长,想怎么支持?”

高焱说:“具体的办法可以商量,只要不出格,可以允许他们灵活处理嘛。”

好家伙,这是通了天的支持啊。

萧云海心想。

但他知道,高焱也是在赌。

萧云海点点头:“我同意市长的意见,是应该给予基层工作人员必要的支持。”

高焱听得出来,萧云海还是有所保留的。

这是他做为市里一把手必须要有的态度,防止事情失控。

……

下午两点,苏清璇开车载着刘清明来到林城市局。

“我先去上班了,结束了给我打电话。”苏清璇说。

“好。”

这是刘清明第二次来市局。

第一次,是他做为优秀毕业生来市局报到,却被人事处的人告知,他的分配单上的单位有误,不是市局刑警队,而是城关派出所。

当时的他,心情十分灰暗。

那是明知道自己被阴了,却无能为力的挫败感。

那一次市局之行,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第二次踏足这里,刘清明的心情截然不同。

虽然看到那些身穿新式警服的同事,还是会有一丝羡慕,但也只是为了曾经的理想有所偏差而已。

马胜利已经知道他要来,特意在办公室等着。

两人在私下的场合已经熟不拘礼。

“老马,能让我看看审讯结果吗?”刘清明开门见山。

马胜利给他倒了杯水:“案子没结,按规矩本来是不应该给你看的。不过你是案发地的主要领导,有权了解案件走向。”

刘清明伸出一个大拇指,意思是“还是你会。”

在马胜利的办公室,刘清明仔细查看了对韩志诚和黄吉发的进一步审讯结果。

看得出来,在将他们带离熟悉的环境,让他们认识到没有任何人能把他们捞出来的时候,这两个人全都崩溃了。

他们交待出了大量犯罪事实,这些事实触目惊心,所以才会引起高焱的重视。

刘清明对此毫不奇怪。

一个掌握着暴力机关,一个掌握着财政命脉,在失去约束的情况下,这两个人要是罪行轻微,才是咄咄怪事。

马胜利在一旁说:“这个黄吉发,在你们乡的七个小煤窑里,拥有八成以上的股份,每年的分红就达到了三十多万。”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几分嘲讽:“可笑的是,你们乡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他个人收入的五分之一。你们乡的干部工资、教师工资都发不出来,还要挪用扶贫专项资金。”

刘清明掩卷长叹。

“是啊,”他说,“我买包三块钱的软白沙还要掂量掂量,他随手掏出来的,就是二十多块一包的蓝芙蓉王。有没有天理?”

马胜利哈哈一笑:“那是给你们散的。你不知道吧,他另一个口袋里,装着没拆封的软华子,一百块一包,我都没抽过。”

刘清明说:“这就是我来的目的。我现在穷疯了,你就告诉我,能不能查封他的非法收入?”

马胜利说:“已经派了经侦的同志下去,先一步冻结了他在信用社和其他银行的存款。据他自己交代,大概有两百来万。”

不等刘清明高兴,马胜利又说:“不过这些钱,按规定都要上缴国库,你们乡,可能分不到多少。”

“我知道。”刘清明问,“那七个矿呢?”

马胜利说:“明面上是村集体所有,不过按这个股份比例,村里分得很少,基本可以认定为私矿。你想打他们的主意?”

“对,”刘清明说,“我想从这上头想想办法,解决修路款的缺口。”

马胜利说:“那得等案子审结,市里拿主意。不过高市长那边,我会在报告里给他提个建议。”

“那我先谢了。”刘清明说。

有了马胜利的报告,高焱那边又有了默许,这事基本上就稳了。

两人又聊了一些各自的工作,马胜利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

他接起来一听,脸色一喜,放下电话,对刘清明说:“徐婕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