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一人压一军

或者说,换一个说法,蒙哥汗死在尹志平的手里,那还说得过去,天下人最多说一句:好胆,剑仙你都敢招惹?

可要是死在郭靖的小女儿手里,那算个什么事?

双方的身份地位和实力势力都不对等。

普通人握剑斩杀天下第一的故事也仅仅只是故事,他们这些蒙古帝国的高手都是废物不成?连大汗都保护不了?

“我的确是没有出手,不过,我这干女儿体内有一道剑气,一道只要受到致命攻击就会自动护主的剑气。”

尹志平这么一说,所有人瞬间都懂了。

合着只要不动郭襄的命,就不会有事呗。

忽必烈默然,这算什么?

就跟神话传说之中的一样,师父给徒弟法宝护身,遇到强敌徒弟催动法宝御敌,最后将敌人斩杀。

那这算是徒弟杀的还是师父杀的?

最重要的是,他也想要这样的长辈。

“剑气是尹剑仙的,大汗也是死在剑仙的剑气之下,这无可争议,此次大战,我蒙古认栽。”

“至于川蜀协定,我们需要回去选定新的大汗之后再来决定是否继续。”

蒙哥作为领军主帅,他既然死了,那么这场仗也就要结束了,就算打下去,也只是徒增伤亡而已。

何况,尹志平在,他们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是不可能有把握解决掉尹志平的。

忽必烈从兄长蒙哥的口中得知了蒙古帝国背后还有一个人掌控全局,甚至能操纵大汗。

蒙古帝国能有这么多先天境强者也是拜对方所赐。

只是那人已经被兄长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解决了。

在兄长的口中,尹志平是和那人站在同一层次的强者,既然他能解决那人,那么解决尹志平也不是不可能,只看舍不舍得付出那般代价。

可忽必烈总觉得其中有不对劲。

既然兄长能做的事,前任大汗窝阔台,甚至是前前任大汗成吉思汗又怎么会不做?

忽必烈可不认为蒙哥能比他们的爷爷成吉思汗更强。

只是因为忽必烈亲眼见过那人的尸首,还有旭烈兀这位黄金家族中的最强者在场,忽必烈压下了心中的怀疑,暂时选择了相信。

可现在,在见识到尹志平的手段之后,忽必烈又开始起了疑心,这真的是花费巨大代价就能解决的存在吗?

这不得是举全国之力才能抗衡的存在吗?

光是之前那道冲天剑气,就不是一般人能抵挡的,来多少人都是白搭。

“呵呵,这川蜀协定是你们两人大汗亲自答应的,窝阔台死后,我给你们面子,这才亲自走一趟哈拉和林,小子,相信我,你绝对不想看到我再去哈拉和林的。”

尹志平今天就是要以势压人,这川蜀协定,你认下最好,要是不认下,那就别怪我到时候下手不留情了。

“剑仙这是威胁?别忘了,我们大汗可是死在剑仙的剑气之下,纵是你说这剑气是郭襄身上的,可传出去又有多少人信?”

“剑仙也不想流传出去,剑仙因为一个干女儿,而弃天下万千汉家百姓于不顾吧?”

“剑仙能杀光在这里的十几万大军,难道能杀得完我蒙古帝国的百万大军不成?”

忽必烈很清楚,一味的退让是不可取的,尹志平的弱点其实很好找,其一便是他的师门长辈和亲人朋友,其二,便是黎民百姓。

很多人都默认,因为尹志平从小在全真教长大,受到了全真教的影响,这才有济世之心。

全真教那是什么地方?创派祖师又是谁?

那是当初的抗金头子王重阳。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尹志平应该是像郭靖一样的人,继承王重阳的衣钵守护大宋江山。

在以前,很多人的眼里,大宋江山就代表了汉家正统,也就代表了汉家百姓。

可在尹志平横空出世,以一人之力逼得蒙古签下川蜀协定之后,人们这才反应过来,汉家百姓就是汉家百姓,他可以是以前的大唐,也可以是现在的大宋,还可以是将来别的王朝。

王朝会变,皇帝会改姓,可汉家百姓就是汉家百姓。

动尹志平在意的人的后果,兄长蒙哥已经用自已的生命告诉了他们。

谁也不知道其他人身上有没有剑气的存在。

尤其是和杨过、尹天雪、公孙绿萼交手的金轮法王、旭烈兀等人,心里都是后怕不已。

要是自已当时真的抓到机会给与他们致命一击,现在化为齑粉的名单是不是就得添上他们的名字了。

如今忽必烈唯一能拿出来的筹码,就是自已身后的蒙古大军对中原百信的绝对掌控。

“呵呵,你可以试试,一旦你们做了出格的事,那么我可以保证,绝对会把你留着,让你亲眼看着你们蒙古帝国在我手中,亡国灭族。”

尹志平身上爆发出惊天的气势,压得蒙古众多先天高手弯了腰,那些不达先天的人更是跪在地上,更多的普通士兵直接趴在地上。

足足十几万人,尹志平仅凭气势就做到了绝对压制。

搭配上尹志平杀气腾腾的话,直让忽必烈冷汗直冒,却又倔强地抬起头,跪在地上的双膝尝试着站起来,却一次又一次地跪下。

金轮法王、旭烈兀等人冷汗从脸颊滑落,俱都像是感觉不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就是天下第一,被称作剑仙的男人吗?

“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底线,小子,你是聪明人,不会和你兄长一样,做一些超出自已能力范围的事情的,对吗?”

尹志平慢悠悠地、一步一步走到忽必烈的面前,缓缓弯下腰,拍了拍这位将来的元朝开国皇帝的左脸。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是,晚辈不会。”

只有真正面对了发飙的尹志平,忽必烈才知道自已的脊梁并没有自已想象的那么硬。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忽必烈就算不为了自已的性命,也要为身后这十几万的将士考虑。

这声‘是’,就像是在打刚才的自已的脸,那咬牙切齿的声音,表达着其内心的极度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