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李氏族规
中军大帐里面,李俊和二房族长都是手里拿着烟,边抽边相对着踱步。
“小阿弟,你别着急,大兄在前面以逸待劳准备好了截杀突厥人,我们二房,三房的族人也在急行军追击,颉利可汗没有那么容易逃到草原上。
至于大房的族人会不会被突厥人反包围,这个你完全就不必担心。
只要突厥人不逃跑,停下来和我们干仗,我们陇西李氏会把突厥人的屎都打出来。
哼,干仗,我们陇西李氏怕过谁?
他娘的,我们陇西李氏族人跑不过四条腿的马儿,还打不过突厥人吗?
日他先人十八代祖宗,颉利是娘们吗?
这么多骑兵在手,只顾着逃跑,倒是停下来和我们干一仗啊。”
李俊觉得二房族长二兄说的没毛病,颉利怎么说也是一个王者。大军在手不干仗,只是一味地逃跑。
这没道理的好不好?
“他娘的,颉利这是来干嘛了?
兴师动众的南下,然后碰到了对手就逃跑,那他南下干什么来了?就是为了逃跑?
这没有道理好不?他一个王者,不要面子的吗?”
大帐里面的众人听到两个族长的吐槽,也觉得颉利可汗很搞笑。
同时众人也在心里吐槽自已的两个族长:“你们要不要听听你们都说了什么?
我们陇西李氏加上崔,郑,独孤家族的骑兵就有八万多了。
再加上我们还有五十万壮奴,披甲率超过了五分之一。
我们摆明了要把突厥人全灭杀了,突厥人不拼了命的逃跑,难道等着我们把他们堆成京观?
不要说现在颉利只有十万出头的骑兵,再给他三十万骑兵,他一样的逃命,慢一点都是对自已的小命不尊重。”
但是没有办法,谁让两人是自已的族长呢?大家只能在心里叨逼叨的吐槽……
。。。。。。
“出去干活的人有回信吗?”
李俊觉得自已这次派人出去干活,应该是没有那么顺利,毕竟佛道两家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已会抢劫他们,佛道两家的人还不藏起来。
但是李俊早已经准备好了,正所谓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
李俊等这一天等了好久了,怎么可能让佛道两家逃过一劫?
在突厥人经过之前,李俊就派出了大量的人手监视寺庙,道观。
为了抢劫顺利,李俊很早之前的时候就让人把突厥人可能经过的地方的所有寺庙,道观的财务状况调查清楚了。
李俊知道自已之前抢劫佛道两家,已经打草惊蛇了。
为了不让两家的寺庙,道观转移走财产,李俊还派出了族中的斥候把突厥人经过的地方的寺庙,道观监视起来了。
“禀大族长,斥候早已经监视起来了这一路上的寺庙,道观。
虽然佛道两家想藏起来,但是他们逃不了,只不过是要族人们多费点心思。
所以,现在还没有回信,但请大族长放心,相信很快就有回信了。”
回话的是二房上代禁军大家长,三房禁军白姓的所有能人,都在前面领军作战,只留下一个上代四长老在李俊身边听用。
所以此时此刻回李俊问话的是二房禁军上代大家长,由此可见等级森严,规矩严格成什么样了。
“只不过……只不过……”
“放肆,小阿弟问话,吞吞吐吐的成何体统?
看来是我对你们太放松了,大族长问话,你们回话竟然敢吞吞吐吐,连最基本的如实回答都做不到,看来我得请出家法了。”
二房族长李贺见自已二房禁军上代大家长回答李俊的问话,竟然吞吞吐吐的,于是暴喝出声。
李俊对于二房族长二兄的小心思了如指掌,他这是害怕自已有意见,另外二房族长更怕娘亲认为二房族人对自已不敬。
就算是自已和娘亲不见怪,大房,和下三房的族人知道了,就算是不认为是对大族长的不敬,也会觉得二房族长对自已的族人缺少管教。
如果大房族长觉得二房族长对自已的族人缺少管教,也可以拿出家法伺候。
而二房族长二兄这一下子,就算是给二房禁军上代大家长一个定性,也把处置权收到自已的手上。
至于怎么处罚二房禁军大家长,则完全就由他自已说了算。
不处罚是不可能的,二房,三房族长贴身记事,会把这件事情记录的清清楚楚。
年底的时候,各房刑堂的人会作出评估与处罚,会记录在个人的档案里。
赏功罚过,陇西李氏千多年来讲究的就是公平公正公开。
二房禁军上代大家长在族长暴喝出声的第一时间就知道自已犯大错了,他心里懊恼的无以复加:“我怎么忘了此时此刻是大族长,族长召开的中军议事了?”
李俊觉得没有必要小题大做,更不能让娘亲对二房禁军上代大家长产生误会,娘亲出手的话,问题就严重了。
李俊觉得二房禁军大家长犯错了,自然有刑堂的人按族规处罚,这一点自已也没有办法改变。
作为陇西李氏家族的大族长,李俊有最后的赦免权,但是这也要在一年一度的赏功罚过的名单出来以后。
虽然李俊有赦免权,但是不代表二房禁军上代大家长犯错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规矩就是规矩,他想要消除这条犯错记录,也要依照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他必需拿功劳来换。
这有点类似于警告,记过,记大过的性质。
二房禁军上代大家长背着这条犯错记录,在接下来没有消除这条记录之前,升迁,人事任命等等褔利,是没有他的份的。
严重的是不光他面对人事任命的时候有影响,甚至是会影响到他的子侄等直系亲属。
这个才是李氏族人最害怕的,这个时代可没有祸不及妻儿,罪不及亲人的说法。
连坐……
陇西李氏不光是在行军法的时候如此,平常的生活中也是如此的。
一人犯错,打杀全家在这个时代太正常不过了,根本就没有一人做事一人当这么回事。
“二兄不必如此动怒,白大家长也不是有意如此的。
不过你们都要谨记:在我们陇西李氏,有什么事情都可以直说,说的不对也不会有任何处罚。
集思广益嘛,毕竟我只是一个没有多少人生经验的小子,处理事情的时候难免有许多错漏之处。
我们陇西李氏壮奴都是直来直去的性子,以后说事情万不可吞吞吐吐。万一娘亲有什么误会了就不好了。”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