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天命之人4

“小阿弟可不敢生气,千万别气坏了身子。

小阿弟不必担心,此次我们斩杀了突厥人十多万青壮,来年春暖花开时,小阿弟率大军北上,到时候从草原上横推过去,阻力会小很多,也很容易达成自已的目标。

且突厥人想突破前面的大房大军的截杀,至少还要被大房率领着的大军斩杀三万以上。

此次突厥人可谓是元气大伤,要知道草原上可不止有突厥人,还有契丹,党项,回鹘,铁勒,室韦等等民族。

可以想象,今年的草原上,肯定会非常的乱。待到来年,大草原上的异族人经过这次动乱过后,整个草原上的人口,最起码会减少三成以上,许多中小部落注定了会被吞并,消亡。”

二房族长李贺听到李俊的抱怨,见自已的这个小阿弟自说自话把自已弄得火冒三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出言安慰起了李俊。

二房族长李贺心里吐槽:“都说我们李氏族人暴躁,我二房还是李氏上下六房最暴躁的。

现在看来,貌比潘安的小阿弟其实才是李氏最暴躁的,平时只不过是没有暴露出来而已,相信不久后,天下人都会知道小阿弟有多么的暴躁。哇哈哈哈……天下人都说小阿弟心眼子小,睚眦必报,喜奇易。现在肯定又多了有“寡人之疾”的评价,其实都错了,暴躁才是小阿弟的底色……”

二房族长李贺说的这些,李俊怎么可能不知道?

只不过是颉利可汗完全就不顾自已草原可汗的脸面,头也不回的拼命的逃跑,从他布置的天罗地网中逃了出去,让他心里不痛快罢了。

作为一个大家族的领头羊,李俊要通盘考虑整个陇西李氏的利益,郁闷之下发泄一下没有问题,但是李俊知道自已不能意气用事。

从阿史那社尔这次异动,让大房回兵原州,从而让颉利逃过一劫考虑,李俊现在反倒是不想颉利回到草原上轻易地被人灭了。

还是那句话:事物是不断在变化的。

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从现在李氏的利益角度看,活着回到草原上的颉利可汗比死了的颉利可汗,更有利于自已接下来的计划。

那么自已就没必要执着于把颉利斩杀于汉地,必要的时候,自已也不是不能给颉利支持,毕竟现在虚弱,但又不至于被人轻易地灭杀了的颉利符合李氏的利益。

这也就是李俊为什么会同意义成公主的和谈提议,并且愿意和她进行大规模贸易的原因。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今天的朋友,明天可能就是敌人;今天的敌人,明天也不是不能握手言和,一切都只是利益的交换与妥协罢了。

大人物考虑事情,永远不会非黑即白,一切都只会从自已的利益出发。

这也就是为什么长安城里的权贵,无论如何都不会当面撕破脸皮,哪怕是面对杀父仇人,见面了也会笑着见礼。

至于转过身就互相捅刀子,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至少表面上大家都是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

李俊经常感叹贵族的圈子真脏,并不只是因为混乱的联姻,辈份乱七八糟的,还有这肮脏的为人处世之道。

李俊很早之前就悟出来了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张口闭口就是利益,这没有什么不好,最起码这个人是实诚的,是真小人;

但是一个个人张口闭口就是仁义道德,那么你就一定要小心点了,这个人要吃人了……

而李俊十分的清楚自已作为陇西李氏上下六房利益集团的代表,考虑事情就不能以自已的喜好为基准,而是要从李氏族人的利益为前提。

自已目前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个,为子嗣传承努力。

是的,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说法就是:为李氏集团整体的利益连续性努力。

粗俗的说法就是……甩粒,到处甩粒。

皇家为什么那么重视子嗣?

因为子嗣不单是为了继承,而是为了一个以血脉为绑定的利益集团,在关键时刻进行一个互保。

玄武门之变李二打破了这个千百年来的传统,就注定了李唐皇族的结局。

没有必要为此洗白,二十一世纪中外的世家大族选择的依然是嫡长子继承制,就可以知道这个制度几千年都被大家使用,就十分的灵性了……

。。。。。。

李俊打算回老窝坐等和青鸾娘子,青衣娘子大婚,顺便看草原上的大规模的乱斗。

至于草原上的民族会和平相处?

开什么玩笑?

草原上的民族都是信奉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他们的图腾可是狼……

现在颉利被自已打成了丧家之犬,其他的部落会放过扑上去咬一口,甚至是把突厥人吞掉的机会?

颉利可汗被自已打成了丧家之犬,他不得宣示自已依然是草原上的王的威严?

这是根本的矛盾,根本就没有办法调和,再加上自已还会帮忙拱火。

想和平相处,你好我好大家好?

李俊表示:我同意了吗?自已的两个憨憨跟班带领着两三万人的大商队,还真的只是做生意的啊?

二房族长的中军大帐里面的众人,看着自已的大族长,族长美滋滋的抽烟,俱都是咽了咽口水。

大族长的话让众人都热血沸腾,更是恨死了只是拼了命的逃跑的突厥人,俱都是在心里对颉利可汗破口大骂:“额贼,能不能不要只顾着逃跑,停下来好好的和我们干一仗行不行?额贼,四条腿跑的快了不起啊?有本事你们停下来和我们干一仗啊?……”

李俊当然不知道自已的族人心里在想些什么,他默默的抽烟,眼神却死死地盯着沙盘。

不知不觉中,手里筷子一样长的“秦时明月”香烟便已经燃尽,李俊把单脂玉过滤嘴交给旁边的侍女。

看着沙盘上的山川河流,有感而发的李俊突然间就笑着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二兄,我正在想是不是放过颉利跑跑一马?

但是前面的大房,四房,五房,六房的族人肯定是非常不愿意的,尤其是二房,三房,崔,郑,独孤家都弄了这么多战功,捞到了那么多战获的情况下。

我这个大族长下这个命令容易,我就怕前面负责截杀突厥人的族人会不满。

现在他们一个个的想干突厥人都想疯了,我突然间就下令放突厥人一马,换我也不高兴啊!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啊!烦呐……”

“哈哈……小阿弟,你说的太对了,哈哈……二房的追击大军,我一松口,额贼贼,一天就追出去一百四十里。

这还是全副装备的情况下,都他娘的快赶上马儿的速度了。”

不过二房族长哈哈大笑一会儿后,便严肃的说:“小阿弟,为兄虽然一辈子不拿事,思考事情肯定没有你这个领头羊要考虑的全面,深远。

但是为兄还是要告诉你,你只要考虑清楚了就下大族长令,族人们莫敢不从。

族人们大多目光短浅,只顾自已能看到的眼前的一点点利益,这就需要你这个领头羊通盘考量,给大家指明方向。

小阿弟放心,只要你下了大族长令,族人们都会遵令行事,干仗嘛,我们陇西李氏还没有怕过谁。

至于干谁,我们无所谓,只要能让族人们过上好日子。

不要说放过颉利这些残兵败将,就算是马上就和他联手干其他人又如何?

只要干仗能给族人们带来足够多的利益,干谁不是干?”

大帐里面的众人听到自已的大族长,族长的话,俱都是一副趾高气昂,得意洋洋的样子,看的李俊十分的无语……

李俊知道族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干仗和种地一样的,都是自已的本职工作。

所以族中的妇人和孩子打扫战场,都不会对血流成河的战场感到害怕,不适。

族人们认为打扫战场就和收获庄稼地一样的,自已的庄稼地收获的时候到了,这有什么好害怕的?

有时候李俊仔细一想,族人们这样的想法也没有毛病,毕竟打扫战场是胜利者的权利。

自已能打扫战场,就代表着族人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难道不值得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