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如愿以偿的苏氏族人

苏定方不自觉就把手放在桌子上一摞名单上,这份苏氏族人祖宗十八代的详细名单,这些年族老们一遍又一遍的对照了不知道多少遍,就怕出错。

天才蒙蒙亮,苏定方便领着十几个苏氏族老来到户籍大管事的办公地,还没来得及开口,便见一个李氏户籍书吏小管事快步朝他们而来。

“见过苏大管事,请跟我来,我们大管事知道你们等不及,让我来迎你们进去。”

“烈谢过兄长,兄长请!”

苏定方领着十几个苏氏族老,快步跟上来人,进到户籍大管事的住处。

李氏户籍大管事是刘姓家生子大家长的十七叔,刘姓家生子上代大家长最小的弟弟刘秀成。

刘大管事今年三十五岁,比好几个侄子还小几岁,是由大嫂带大的。

这样的情况在李氏十分的常见,每家每户都成十几个孩子,李氏族人衣食住行医疗等方面都有保障,孩子的成活率高,所以经常一群小屁孩玩要,有的是爷爷辈,最多的就是管比自已小的叫叔的。

“定方,别多礼了,快过来坐,我就知道你一睡没睡。

我这里准备好了,还加了好些人手,我们先把事情办了,你也好放心领兵出征。”

标准的李氏族人样貌,性格的刘大管事见苏定方进来,站起来便招呼要向自已行礼的苏定方过来坐。

“烈惭愧,给秀成兄添麻烦了。”

“欸,定方兄说哪里的话,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别说这些见外的话。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这是我的份内之事。”

刘大管事拉着苏定方坐下来,端起茶杯邀苏定方喝一口,这才继续羡慕嫉妒的说:“定方兄,相信你们已经准备好了,那就把名单交给他们吧。

今天我怕耽搁了你的事情,特意多安排了七个人。”

苏定方站起来行一个叉手礼:“麻秀成兄和众位兄弟了,这是我苏氏族人的详细名单。”

刘大管事接过来交给一旁的两个户籍管事:“开始吧,不要让苏氏族人等急了,仔细点。”

李氏户房众人,取出一本本新的户籍表,在苏氏族老激动的注视下,按照苏氏族人给出的详细名单,一个个的在李氏禁军白姓族谱

刘大管事从一个木盒子里取出一个桃木牌和一面金牌,郑重的交给苏定方:“定方兄,这桃木牌是我李氏族人的身份牌,战死之后可放入祠堂享受子孙后代的血食。

这面金牌一定要把它当命根子一样的保护好,这是进你们禁军白姓禁地……大书房的通行证。

禁军白姓禁地里,有春秋战国到今天为止,所有的战争记录和这个世界上出现过的所有兵法战策,是我们李氏绝对的禁地。

这是郎君赏赐你这些年为李氏的付出,让你有机会跟着你们白姓上代大家长学习。”

苏定方颤抖着双手接过,眼泪不自觉的就流下来了,他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刘大管事拍了拍苏定方的肩膀,轻笑着说:“定方兄,不怕你笑话,某真的是很羡慕嫉妒你能领兵作战。

我李氏族人已经有快二十年没有和人大干一场了,如今郎君兴举族之兵找人干仗,没有想到二路军前锋官落入你的手里,真的是羡慕死个人。”

“哈哈哈……秀成兄,你跟着郎君北上,一样的有机会。

说起来就生气,当年我们没有骑兵,许多人都没有见过重骑兵,虎牢关下成就了他李世民的无上功勋。

这次我苏烈正准备和兄弟们,重骑兵对重骑兵,和当年的玄甲军硬碰硬的干一架,被战马踩死了我也无怨无悔。

昨天我收到了郎君的命令,没有办法和玄甲军硬碰硬甚是可惜,秀成兄如果有机会,定要多斩杀一个玄甲军,当烈欠秀成兄一个天大的人情。”

苏定方见刘大管事听到他的话,眼角,嘴角都疯狂的抽搐,愕然的问:“秀成兄,你……你这~~”

刘大管事叹了口气:“定方兄昨天到这里已经是晚上了,许多事情还不知道。唉,可能让会州那支骁府卫逃过一劫了。”

苏定方满是不可置信的从太师椅上站起来问:“秀成兄,这是为什么?郎君已经调动五路大军包围住了这支大军,瓮中捉鳖了,怎么可能让他们逃过一劫?

一万三千多全甲大军呐,郎君怎么可能会把到嘴的肉吐出来?”

刘大管事挥挥手,气愤的拍一下太师椅扶手:“定方兄,现在处理好你苏氏族人入李氏族谱的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你很快就会知道。

对了,我还要恭喜你,你阿娘已经是府邸里面的三等丫头了。”

苏定方欲言又止,刘大管事叹了口气说:“郎君要考虑的事情太多,根本就没有办法随心所欲。

你只要知道,郎君比谁都眼馋那一万三千副铠甲。

你知不知道郎君这五年来,花了多少钱粮才让族人们有现在的披甲率。

郎君为了这次的军事行动,足足准备了五年,你是粮草督运大管事,你应该知道我们李氏这次调动了多少粮草。

而这还不算这五年来,我们李氏日夜不休往老窝屯的粮草。

郎君现在都不愿意见各库房大管事了都,现在少了这一万三四副铠甲的找补,郎君该面对什么样的阻力?”

苏定方叹了口气,坐回太师椅上不甘心的说:“秀成兄,我是粮草督运大管事,上三房老窝那的粮草不归我管,就灵州方向大军的粮草,我就督运了十万石。

加上往灵州的十万流民的粮草,振济灵州灾民的粮草,我足足运了二十万石。

上三房老窝不用长途运粮,但是三路偏师每天都要消耗多少粮草我还是能算出来的。”

凉州,鄯州往南两路大军六万人,动用的是李氏屯在鄯州的粮草。

而我们李氏在鄯城的粮食,大部分是郎君从南方运过去的。三年前,西域才不用从老窝运粮过去,反倒是有粮食运回来了。

但是无论从哪里运,距离都超过了一千五百里。

秀成兄,千里运粮是什么概念你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