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巫族入天庭,元始大怒

不多时,冥河自盘古神殿离开后不久,整个洪荒之中,又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巫族,包括十二祖巫以及诸多于巫妖量劫之中幸存的大巫、巫族几乎全部加入了天庭,虽然这其中还有诸多问题,就比如,十二祖巫是否会真心臣服昊天这位道祖的童子,巫族身上的因果、业力是否会牵连到天庭等等。

但是,可以确认的是,一,大批巫族加入天庭一事,得到了天道的认可,天庭的气运不仅没有随着巫族的加入而下滑,反而随着巫族的加入而提升了。

原因也很简单,天庭于洪荒之中的作用,便是梳理洪荒天地,巫族衰落是天意,可巫族如今执掌之道,即能够梳理洪荒天地的地仙之道也应于洪荒之中存在,也是天意。

二者结合,形成了如今洪荒之中巧妙的局势。

……

金鳌岛上,正给阐教的弟子们讲道的元始都不由得停下了讲道,在察觉到发生了什么之后,元始大怒,其面上虽不动声色,但金鳌岛周围的天气却是印证了其心情。

墨云沉沉压向大地,间只余一片白茫茫的轰鸣。闪电如裂天之剑,瞬间劈开昏黑,将万物映成惨白,狂风化身暴虐的巨兽,裹挟碎石断枝抽打万物,这狂暴的天地织成密不透风的白色牢笼,纵是咫尺,亦成天涯。

恐怖的天威压的四海生灵尽皆俯首,不多时,元始收敛了心情,之前恐怖的天气这才散去,四海生灵方可安居。

‘可恨,可恨!为达一己私欲,不惜牺牲洪荒天地,当真可恨至极!’元始在心中痛骂冥河的自私。

巫族加入天庭这件事,冥河没藏着,整个洪荒天地之间,是个人就知道这件事是冥河干的,当然,不需推演天机,元始也清楚这件事必定是冥河一手策划。

原因也很简单,巫族和天庭两方,天庭一方有道祖背书,可为洪荒正统,占据大义,但整体体量远远不足以支撑其责任,巫族如今衰败到了极点,但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有极大的体量。

二者虽然有几分互补之意,可是这其中如果没有人撺掇,本来毫无联系的巫族和天庭两方,怎么会结合在一起!

“有阴谋!”这就是元始的第一想法。

再一联想冥河最近在干什么,冥河将要干什么,元始当即便是觉得自己明悟了冥河的用意,同时,在心底,元始也又给冥河记上了一笔。

冥河最近最为关注的,毫无疑问就是人族之事,冥族辅佐地皇成就功业之时,诸位圣人们都有所试探,但最终毫无例外都是失败而归,没有一位圣人的试探最终得到了实际上的成功,冥河将人族看的极严,甚至还要超过伏羲证道之时。

而接下来冥河要干什么,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自然就是人族三皇之中的最后一位,也是人族三皇之中最为重要的、功德最多的一位,人皇!

至于这其中和巫族有什么关系,元始一推演,便觉得自己明悟了一切。

要知道,人族之中,目前可是有大量的同时有人族和巫族血脉的“巫人”的,人族和巫人说是一个种族也对,说是一个种族内的两个种族也好,二者之间,是存在产生大规模的矛盾,甚至是演变为一场惊天动地的人族内战的条件的。冥河不想让这场人族内战在人皇在位之时爆发,同时,他也不想亲自下场大开杀戒,所以,其索性和巫族进行利益交换,以让巫族加入天庭、能够重新回到洪荒天地之下为交易条件,换取那些巫人对于人皇的支持!

“抱薪救火,祸至无日!这奸佞当真是该死,难道他之后,纵使洪水滔天,也可以视若无睹吗!”对于冥河的行为,元始大为震怒。

元始主张的观点便是阐天释道,在他的视角之中,洪荒天地之中,跟脚更加深厚的生灵毫无疑问就是应当在跟脚薄弱的生灵之上。

元始对于巫族的厌恶,甚至还在其向来看不上的“披鳞戴甲,湿生卵化之辈”之上,对于人族,元始的意思是,越纯粹越好。

这些巫人能够和人族彻底融为一体吗?

不可能!

他们虽都是“人”,却截然不同,早晚那些巫人要聚集于一处,届时酿成大患,以致天翻地覆的地步,如果是元始门下的弟子辅佐人皇,元始觉得,为了人族的纯粹和正统,他一定会让门下弟子辅佐人皇开启一场战争,彻底打垮巫人,进而确立纯粹的巫人在人族之中的主导地位。

如此,祸患不生,巫族也失去了借助人族再起的可能!

‘冥河这是要袒护巫族啊!’元始思索着,此刻,冥河的动机和接下来其要做的事情已经非常明朗,在元始看来,这就是冥河为了一己私欲,不惜牺牲未来的天地主角人族的纯粹,为了一时的气运,不惜埋下滔天祸患的行径!

更可恨的是,现在元始根本没有任何阻止冥河的手段和能力,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个人修为也好,门下势力也罢,冥河都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

还有,那冥河如此袒护巫族,当真只是为了巫族本身吗?

怕不是还是为了对付他们三清,为了盘古的气运!

再一想到在人皇时代没能解决掉巫人的祸患,那些巫人未来不知要掀起多大的劫难来,元始的心情恶劣的无以复加。

“老师,可是又有什么喜事?”却在此时,十二金仙之中的黄龙真人看向元始,开了口。

此刻,黄龙修为尚浅,在圣人道场玉虚宫之中,自然是感受不到外面的狂风骤雨,自然感受不到自家老师此刻已经恶劣到极点的心情。

元始看向黄龙真人。

喜事?

这天底下还有喜事吗?

他当初怎么收了个这么没有眼力见的弟子呢!?

看来以后,他招收弟子,不仅要看跟脚是否深厚、气运是否昌隆,也得看看这弟子是否有眼力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