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说德语(第二更)
当然伦敦与巴黎互相也看不顺眼,所以当星辉客机降落在伦敦之后,伦敦这边媒体就铺天盖地的报道。
星辉客机飞的航线是港岛—新加坡—埃及(加油)—伦敦,总航程超过一万五千公里。
在后世,港岛到伦敦大部分是从内地的西北方出境,这样航程要近一些。
但是这个时期内地西北方那边乱,肥熊在吐火罗国重拳出击,两伊也是打来打去的。
所以绕道从新加坡然后在埃及加油。
整个航程超过一万五千公里,所以要在埃及加油。
星辉客机最大巡航速度是0.88马赫,也就是980公里每小时,不过平均下来也就900公里。
星辉客机是4月2号早上8点起飞,到达伦敦花了18个小时,就是港岛时间4月3号凌晨两点,也就是伦敦时间4月2号晚上六点。
伦敦在晚上19点过才天黑,而且百盛公司也提前做好了准备。
机场外面不少的媒体,一方面是百盛公司公关,另外就是大家对于东方某些国家的飞机很好奇。
当然也有政治上的原因,带英最擅长的是什么,想必大家都知道。
可以说在后世争议区域,一大半都跟搅屎棍有关系,找到机会不搅合两下,感觉就不舒服。
当然也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李松的名气。
因为今天泰晤士报,卫报,等等报道了,众筹俱乐部拿到了超过五万架熊猫飞机订单的新闻。
所以晚上BBC电视台这些电视台的新闻纷纷报道了星辉客机,当然只是在机场外面照相。
BBC电视台在后面对东方某些国家可是长期抹黑,当然资本家的媒体,有钱就是大爷。
背后是什么人支持,这个大家心知肚明。
星辉客机最近出现在伦敦的各种媒体上的新闻不少,从星辉客机降落到港岛开始。
其中路透社报道的更加详细一些,因为路透社全程跟着星辉客机采访。
路透社的晚间新闻里面,主持人就现场采访了两名跟随星辉客机的记者。
“大卫,汉斯,你们从港岛乘坐星辉客机,飞行时长超过了18小时,超过了一万五千公里,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主持人是一个大胸金发美女,两名记者大卫还有汉斯精神抖擞的接受采访。
首先是大卫开口说道:“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很轻松的旅程,飞机上面有咖啡,有茶,我感觉就像是住在高档公寓一样,其中一半时间我戴着眼罩睡觉,还有一半的时间我们打扑克,听音乐,而且星辉客机的座椅带按摩功能,要是李松先生推出按摩座椅,我想我会购买一个。”
“真的吗?”主持人开口问道。
“当然,里面甚至还有一张一米八的大床,而且在飞机上,几乎听不到噪声。”大卫点点头。
小型喷气式客机的发动机在尾部,再加上私人飞机本身的设计,所以噪音远远低于普通的民航客机。
“那么汉斯您呢?”主持人又问道。
“这是我乘坐过的最舒服的私人飞机,无论是空间设计,还是布局,还是体验,特别是还有酒柜雪茄,当然要是别人不介意抽烟的话。”
“还有微波炉,我们中途还吃了一顿不错的美食。”
“不过我比较喜欢西红柿鸡蛋牛腩方便面。”
“沙发虽然没有按摩功能,但是坐起来也很舒服,比我工位的椅子坐起来舒服多了。”约翰开口说道。
“那么你们认为这架飞机的性能怎么样?”主持人开口问道。
“我不是飞机制造专业的人,但是我个人体验来说,非常的棒,当然我乘坐私人飞机的次数很少,只有那么一两次。”大卫继续说道。
约翰也开口说道:“我也觉得这架飞机非常棒,看着很漂亮,而且全程没有任何问题,飞行也很平稳。”
主持人又问道:“那么你们怎么看李松这个人?”
“企业家!”
“作家!”
“亿万富豪!”
“有良心的亿万富豪,不然也没办法把单引擎小飞机的价格做到一万美金一架,当时我听到这个价格,我承认我以为是愚人节。”
“那么你们认为这架飞机能够获得飞行许可以及适航证吗?”
“当然,这架飞机的性能比同类的更加优秀,就像是熊猫飞机与同类型的飞机。”
“我也认为是这样的,当然具体的还要看航空相关机构的认证,但是我相信李松先生不会撒谎的。”
有飞机相关的专家看到采访直接翻白眼,小型喷气式飞机是为富豪服务的,肯定比民航客机舒服,比民航客机的头等舱都要舒服太多了。
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这架飞机飞行超过一万五千公里,就这点来说,基本上已经合格了。
关注这架飞机的人很多,很大一部分是想看看这架飞机的具体参数,制造工艺,单纯的看录像或者照片,得到的答案不是很准确。
现在欧洲进行飞行许可认证的是联合适航局,总部在荷兰,星辉客机作为百盛公司的飞机,而港岛现在属于带英,所以在相关手续上就要简单很多了。
星辉客机不但在媒体上被关注,业界也是十分关注,因为从一架飞机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一下子就冒出来的长安飞机制造厂的制造工艺水平,还可以看出来整个东方国家的高端制造业。
因为本身就提前申请了,加上业界都想知道结果,所以在伦敦时间4月3号早上十点,联合适航局的工作人员就在机场的一个机库里面,先对飞机进行初步检查。
一行十几个人首先对飞机的尺寸等等进行检查,因为申请的时候有相关数据。
“至少是五万吨级别的锻压机制作的。”三个负责检查起落架的人仔细辨别了一番。
这些专家从金属的光洁度,材质,纹理可以判断出大概的制造工艺。
另外就是从尺寸,同样的零部件,超大型万吨锻压机制作的成品比其他方法制作的更轻,尺寸更小,但是强度以及其他数据反而更高。
所以只要量一下飞机起落架的尺寸,大概就可以判断了。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技术来源是肥熊?”
“不可能,肥熊都没让他们参观。”
“肥熊不是傻子!”
“还有这零部件制造工艺,也达到了世界主流水平。”
正在观察飞机发动机的专家,转动了一下飞机叶片,然后仔细观察。
长安飞机制造厂这次来了两名技术人员,不过这两人全程没啥事情,两名飞行员也在待命。
当地一个保全公司派出了二十名安保人员,对飞机进行保护,另外这个保全公司还请了航空专家作为这次任务的顾问。
之所以请航空专家,主要是监督联合适航局的人工作,防止有人使坏。
李松可是知道西方这些所谓的机构,都是什么德性。
国内在后面大豆方面的失利,根源就是某个所谓的权威机构的预测减产,导致国内的加工厂高价购买期货,结果大豆丰收了,然后内地加工厂直接破产了。
还有某些评级机构,也是一样的操作。
而且欧美的这些国家的行业标准,其实就是相关的公司搞的。
就是自己当选手又自己当裁判,用行业标准来把其他人拦在市场之外。
什么环保标准,什么排放标准,后来演不下去了,某些国家直接退出气候协定。
而且环保的民众自己砍柴烧。
百盛公司这个操作是公开的,就差把不相信拿个牌子写出来了。
但是联合适航局还真没办法,而且联合适航局内部的人成份很复杂,多方的探子云集在里面。
因为适航局接触到的都是各个国家最新的技术。
第一天的检测完了,后续还要进行飞行测试,测试噪音,油耗,舱内压力,自动灭火系统,起降距离等等的。
纽约与伦敦的时差是五个小时,所以当伦敦这边完成了第一天的工作,纽约才到中午。
波音公司,麦道公司,还有阿美相关部门都拿到了第一天的鉴定报告。
虽然这些人早就有了心里准备,毕竟一次飞行16个多小时,飞行距离超过一万五千公里,还有那些记者的反应,要知道记者这个行当只要有话题,肯定会有人说出来的。
飞机要是有什么缺陷,这些在飞机上的记者早就公开吐糟了。
哪怕这些记者拿了钱,也会私底下爆料。
但是没有任何爆料,也说明了问题。
更早一些内地的官媒宣传的时候,少部分人其实已经相信了,但是大部分不信,以为是内地与麦道公司的谈判的原因,内地放的烟雾弹。
“制造技术达到了主流制造技术!”
“零部件成品达到了一流水准,同型号的零件公差在限定范围之内。”
“部分零部件的确采用了万吨水压机技术!”
“设计达到了一流设计。”阿美相关部门部长卡尔拿到初步鉴定报告之后,也是感觉无语。
没有人比这些人知道,超大型万吨水压机,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内地有制造大型装备的基础。
其实历史上内地也是突破了超大型万吨水压机,各类型号的军事装备,民用装备一下子就出现了。
“这些该死的吃土豆的家伙,要不是我们阿美,他们早就说德语了!”卡尔最恼火的是伦敦的态度,所以气的破口大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