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甘薯收获02
舒伦舒服了,努力压制往上翘的唇角将冒平送走,脚步轻松的提着甘薯进了巡抚衙门。
宁承慢得了来宝的通知,将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完,抬脚来到王府。
胤?:“承慢,你的事忙完了?这么悠闲?”
宁承慢在府里住了近十天,身体见好,便搬到分给他的屋里住,同样是在龙城。
胤?不管宁承慢是什么位置,反正手头上有事就找他,宁承慢为此忙得脚不沾地。
就算过来府里找胤?谈事也是匆匆来、匆匆去,像这次一样慢悠悠的时刻太少了。
宁承慢坦坦荡荡道:“听说冒平送了甘薯过来给爷和福晋,奴才过来蹭个饭。”
他在府里吃的饭多着,半点不担心蹭不到饭。
胤?:“你又不是没吃过,用得着为了甘薯蹭饭吗?”
宁承慢出身广府,那边的甘薯己经种开了。
宁承慢官家出生,不缺吃的,家里有大厨,吃过各种甘薯的做法,不该像其他人一样稀罕甘薯。^x^i!n·2+b_o!o,k\.*c*o/m_
宁承慢:“这不一样,甘薯在广府是寻常之物,却是龙城百姓饱腹的希望,第一批甘薯意义重大,怎么也要沾点光才成。”
胤?:“爷过来龙城天天忙着,没有亲自下厨过,你的厨艺好,跟爷一起准备晚膳,就着这一批的甘薯,我们多弄些花样。”
宁承慢:“说起甘薯,还真有不少吃法,奴才给爷介绍一些,看我们今天吃哪几种。”
两人齐齐动手,用冒平送过来的甘薯做了一整桌花样。
有外脆里嫩,细腻弹牙的甘薯麻薯、层次感丰富的甘薯扭扭、香甜柔软细腻的甘薯发糕……。
林林总总十来样。
苏策丽坐到餐桌前,看着各色各样的甘薯小吃,股股香甜窜入鼻间。
苏策丽:“全是些府里没做过的吃食,膳房这么快就研究出了新做法吗?”
胤?:“这些是承慢做的,我打了下手,味道多样化,苏策丽尝尝。”
苏策丽拿起块甘薯发糕,尝了尝:“嗯,这个好吃,松软香甜,入口即化,承慢不愧是大厨的孙子,这手艺绝了。”
宁承慢眉眼弯弯道:“材料有限,还有很多花样没端上来,哪天膳房里有材料了,奴才过来给福晋再做些。^w\a.n\o¨p+e~n¨.?c-o!m!”
胤?:“我己经让人去搜集材料了,苏策丽很快就能尝到更多好吃的甘薯。”
苏策丽:“多谢两位了,你们也一块吃吧。”
宁承慢坐下随手取了块甘薯发糕入嘴,轻轻咬了一口,嘴动了动,发糕就融入口腔中,随后进了肚子。
宁承慢:“爷让龙城的父老乡亲一起去见证甘薯的收获特别有用,没有什么比亲眼看到大量的果实从地里取出来更让人有希望。”
胤?的笑容扩大了些:“是福晋提的,爷觉得确实该有些大举动激起龙城百姓的生活热情,让他们亲眼见证甘薯收获甚好。”
宁承慢:“福晋和爷爷从小生活条件优越,还能体恤百姓之艰辛,是我等的福份。”
胤?:“你给制衣厂那边下过令没?”
宁承慢:“下了,后天全部停工一天,工人们听了都很高兴。”
工人高兴不是因为能放假,而是有了亩产两三千斤的粮食,以后不用饿肚子。
苏策丽:“制衣厂很多人皆换了衣服,或许后面可以让他们以工换甘薯,明年百姓可以用换回去的甘薯育苗,大批量种植甘薯。”
宁承慢:“己经有脑子快的工人问出来了,奴才不知爷和福晋对这些甘薯是否有别的安排,没敢答应。”
胤?:“先给他们换着,今年的甘薯能收获两三百万斤,苏策丽说放太久容易发芽。他们换时,你给他们说明一下保存方法。”
苏策丽:“甘薯保存得当,能放几个月,若是有人愿意用家里的小麦过来换甘薯,给他换。”
“小麦保存的久一些,我们多存些,方便日后缺粮时拿出来用。”
甘薯是能制成甘薯粉放老久,只是五斤甘薯才做出一斤甘薯粉来,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明显不适合做这种事。
宁承慢:“用甘薯换小麦,得多花些甘薯。”
胤?:“甘薯产量大,今年种得少,先用三斤甘薯换一斤小麦试试。”
他们种甘薯,是为了让龙城的百姓不饿肚子,却不能白白送给他们。
想要甘薯,要么用劳动力换;要么拿钱买;要么用小麦换。
一斤小麦能换三斤甘薯,相信百姓知道这个消息,会有所行动。
宁承慢:“后天收获时有很多人过去,我在庄子里宣传换法。顺便让中丞大人出个告示。”
胤?:“这个事情由你安排,爷放心。制衣厂现在有多少人?”
宁承慢:“长工有西百多人,其中一百多是蒙古过来的;有几十个是外地过来的。临时工有一千一百多,全是龙城本地的父老乡亲。”
“我们每天能产出一两百件毛衣,厂里的人基本换过毛衣了,有些人还换了两三件。”
“奴才与几个商人签定了协议,让他们将毛衣输送到外面卖。顺便请他们帮忙宣传龙城需要人手做事。”
“几十个长工里有一部分就是听了他们的宣传找过来的。”
宁承慢做事一通百通,有蒙古的例子摆在这里,他便打起了大清其他地方的主意。
本着能薅一人是一人的想法,凡是过来龙城的商人,他都拜托了人家帮忙宣传。
事实证明确实有些用。
苏策丽:“所以一个地方想要发展得好,必须要让人能赚到钱。我们有厂子,能换衣服能换钱,能拿俸禄买日常生活用品。”
“有了这些基本生活保障,以后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找过来,替我们发展龙城。”
宁承慢:“福晋高瞻远瞩,奴才刚过来时,还想着节省人手,让蒙古人将衣服制好拿过来换,幸好福晋及时点醒了奴才。”
胤?:“如果有机会,多开几个厂子,多吸引些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