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就要20响盒子炮

晋绥军359团的王团长比较倒霉,据说后来因为这事让阎长官给撸了。~小?税*宅- ¨追¢罪.辛¢蟑!节?

一是间谍的事,二是突围出去没返回的事,阎长官觉得他丢了自己的脸,李云龙一个团能在老炮的配合下拿下黎城,他却是跑了,还让游击队捡了便宜。

阎长官觉得丢脸,还给八路补充了点武器………

次日,鬼子来了两架侦察机,被八路用机枪驱赶,张健没动,想着让鬼子多来点再说。

经过和李云龙探讨后,新一团的战绩排名也出来了,第一名是二营二连,第一波和鬼子交手,不但果断夺了北桥沟炮楼,还硬生生挡住了鬼子的疯狂进攻。

第二名有两个,二营一连和警卫连,他们及时赶到战场,支援二连。

第三名就多了,一营一连、三营三连、二营三连、侦察连,共西个。

一营一连果断杀进城中,不但冲散伪军,还快速冲到鬼子指挥部。三营三连虚张声势,收拢了更多的俘虏。

二营三连在外围防御和厮杀的同时,还堵住鬼子,没有让一个鬼子逃跑。

侦察连及时堵住城门,又快速支援二营战场。

这么个结果是张健综合考虑的意见,李云龙也没怎么管,按照他的意思,一二三名应该都是二营的,但这又显得不太好不是?

这样一来,二营同样也算是包揽了前三名。大家对这个排名还是很认可的,谁也没有意见。?1\3?x!s!.~n¨e`t·

听说这个结果后,各个营连长纷纷把手里的大眼盒子炮和王八盒子或送人或上交了,这玩意要不是实在没有,是真不好用啊。

坑爹的王八盒子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这大眼盒子炮可以说是晋造武器中最不成功的玩意了,老西改造过后的武器都是很受欢迎的,因为他更适合华国人使用。

可唯独这个大眼盒子炮招嫌弃,它的全名叫做“晋造17式手枪”,同样是仿制的毛瑟C96。

但为了追求大威力的老西,也为了适配太原兵工厂仿制的汤姆森冲锋枪弹药体系。??他别出心裁的硬是整成11.43毫米口径(原版是7.63毫米)。

要知道这玩意在汉斯就是因为其后座力太大才被淘汰的,老西这么一整,后座力不就更大了吗?

所以,他只能通过加厚枪机件、延长枪管膛线来承受大口径弹药带来的更大后坐力,但没多少作用就是了,再改也改不成步枪和冲锋枪不是?

因枪管粗大,外表也比较丑,所以大家都叫它大眼盒子炮。

晋绥军的军官都嫌弃这玩意,他们宁愿自己花钱买自己的配枪,上面发的他们不用。只有老西的炮兵才无奈用这东西防身的………

至于新一团这些军官,你也别指望他们有多高的眼光,几乎清一色都要的是20响盒子炮,汉斯原产的更好。-6_吆~看?书?枉/ ~追`醉~新_章`节?

唯独张大彪和季老六不一样,季老六就不说了,参加过特训,算是有见识的,人家要的是勃朗宁m1911。

而张大彪这货本来就有一把20响,只是有些旧而己,他也没打算送人,他还看上了张健用的霰弹枪。

这东西好啊,他亲耳听见,张健一喷子下去,好几个鬼子惨叫。

堂堂大营长,背步枪丢人,扛机枪又不太方便,手枪又不太趁手,这大喷子不就是给俺量身定做的吗?从此身背大刀,一手盒子炮一手大喷子多好?

为此,他又蛊惑手下一连长也要霰弹枪,可惜人家不上当,就要毛瑟盒子炮,并且叫上教导员、副营长,什么的一起抵制他。

“骗谁呢,大家都把旧枪上交或送人了,你的枪为啥还要留着?”

………

收到大家报上来的清单,张健也郁闷的对李云龙说道;“老哥,这20响真有那么好?”

“确实是用惯了,这不,我有了老弟送的枪,这盒子炮也照样舍不得丢啊!”

“行,我还以为大家看我拿着这玩意多才都要的呢!”

“啥,老弟,你都带的是这玩意?”

“嗯,也有几把别的,就这吧,通知他们轮流过来领奖品!”

“老弟,不等晚上的表彰大会了?”

“不等了,现在过来还能给他们拍个照,晚上光线不好!”

“拍照,好,这个好。”

除了张健的奖品,还有李云龙报上去的立功人员,上面也送来了一些军功章和锦旗,这个张健就不管了,先把自己的东西发了就行。

先到的自然是警卫连季老六和他的副连长、指导员了,张健给了他们要的手枪和手表后,又给他们几个大箱子,说是警卫连每个官兵都有。

箱子里面是一个个小盒子,每个盒子里有一条烟、一条毛巾、一件背心、两盒肉罐头、一瓶老干妈、还有几个各种南方水果。

给他们的手枪、手表,以及毛巾和背心上都印着“黎城战斗纪念”等字样。

这是第二名的,第三名的小盒子里少个背心,第一名多个煤油打火机。 别的连的战士也有安慰奖,一瓶老干妈加一条毛巾或背心,阵亡的战士也可以把奖品折现送家里的。

毛巾和背心都是张健考虑的,这头上包个毛巾是这时代华北人民常见的装束,冷天可以防寒,热天可以擦汗。

不过现在几乎没有了,习惯包头巾的最年轻的也有八十多了,所谓羊肚儿手巾是也,晋省的在后面挽疙瘩,陕省的在前面系英雄结。

背心则是被称作"晋省人宿命单品"的“二股筋”,算是晋省的特色服饰,承载着代际传承(如母亲为子女准备)和地域认同………

不一会,各营连长纷纷到来,张大彪领上霰弹枪,张健简单教了一下怎么用后,他就拿着到处炫耀,不过大家都嗤之以鼻就是了,一致认为20响的镜面匣子才是最好的。

二营长和他的教导员、副营长每人领了三个都舍不得送人的,自己用俩,剩一个给警卫员,或者警卫员用俩,自己用一个………

发完奖品后,张健不厌其烦的给他们拍照留念,还有的要三三两两的合照,张健也照样拍。

这边拍完,张健又拿着相机去了驻地,不管谁要求拍照,张健都给他们安排上。

这年头,很多战士都是第一次拍照。他们很兴奋,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满是纯真。

让张健想起,很多华国人第一次拍照居然是鬼子办良民证的照片,很让人心酸啊………

到了晚上,八路文工团的过来慰问军民,又是表演节目又是放电影的。

本来张健是没兴趣参加的,可文工团的过来找他问有没有别的电影。

来来回回的就两部电影也确实看腻了,张健想了一下,把沈晶冰在战场上拍的片段,前世拍的某些电影片段组合一下给了他们,其中包括金陵大屠杀片段,731片段等等,全长三个小时。

看电影前都收了枪的,就这还是整的乱糟糟的。李云龙保证过不会出现电影事故,结果他自己都上头了。

得亏放电影的也够专业,人家经验丰富,能及时停止,文工团别的人也能及时安抚,没有出现第一次在李家坡那样的事。

电影过后,战士情绪高涨,还都纷纷请命攻打上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