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贷款成功
李保海见张荣英一意孤行,梗着脖子,“签就签,你非不听劝,以后要真咋了........”
“不用你管!!!”张荣英一字一顿道。
李金民张嘴想说啥,但发现自已魂没张荣英稳,骨头没她硬,李家老祖宗可能也没张家的强。
算了,低下头,不开口了。
李保国和李保海在张荣英的催促下,立下了字据,张荣英打着一碗水端平的借口,顺带让李保国给李保军也写了一份。
拿两套院子贷款,以后不管赔赚,张荣英都自已承担。
李保军张了张嘴,“你不是说带我做个体户,当大老板吗?”
张荣英道,“老娘这是给你的保障,你当你大哥他们傻子?你不签万一真赔了,这债你给我还啊?赶紧签了,我依然带你干就是了。”
浑浑噩噩的李保军也签了,签完他目光复杂的看向张荣英。
以前总觉得他妈偏心,养着老大一家,宠着老四,就对自已,不是打就是骂,没个好脸色。
原来他错了。
他妈还是爱他的,带着他干个体户,还不让他承担风险,多母爱啊。
三个人的协议,六份,还让李金民李保凤李保喜金枝他们做了见证人签字。
张荣英捡起自已那三分,表面淡定的一批,其实内心已经在狂欢了。
哦嚯嚯嚯嚯~
有了这玩意,等自已生意干起来了,谁敢来沾边,直接拍他脸上。
以后,自已的生意,全都是自已的。
把协议收好,张荣英朝着李金民道,“咋地?要不咱俩也签一份?”
李金民像是被抽走了精气神,“签啥签啊,夫妻一体,你要真.......我还能真不管你还是咋滴?”
默了默他又继续道,“那啥,咱俩打个商量,不要贷太多了,要不,我怕我干到死都还不上。”
张荣英扭头朝着李保国道,“这会可以给我贷了吧?井岗巷那处院子,还有阳家巷子这处院子,我的养老金,你爸准六级工担保,能给我贷三万出来不?”
“咳咳咳咳咳~”李金民爆发出一阵剧烈咳嗽。
三个儿子都有点怜悯的看向李金民。
李保凤站起来给李金民倒水去了。
李保喜和金枝对视一眼没敢说话,她们站在张荣英这边,但心里其实也不是很赞成张荣英的决定。
因为这时候,国内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但长期以来的“重国营,轻个体”观念已经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
人们普遍的认知都是“铁饭碗”才稳定,才是体面的象征。
而个体户,是“不务正业”是“投机倒把”,脱离了世俗传统的就业体系。
因为改革开放前的老思想,对“个体户”的合法性存在疑虑,认为从事这个行业是与“资本主义的尾巴”“搞资本主义”挂钩,是容易受到歧视或质疑的。
这种滞后的观念和制度的过渡性看法,一直要到87年后,国家出台《城乡个体户工商管理暂行条例》,个体户数量激增,而且不少人通过了经营致富,“万元户”一个一个的冒出来,社会对这行的看法才逐渐转为认可,个体户的地位才开始慢慢的提升。
所以,上辈子李保军要干个体户的时候,才会被父母强烈反对,被阻止。
所以,这时候张荣英要贷款干个体户,李保国李金民等人才会反应这么激烈。
李金民喝了水,平息了咳嗽,再次朝着张荣英道,“能不能少贷点?我怕我还不起。”
张荣英给了他一个白眼,朝着李保国道,“阳家巷子家井岗巷的院子,再加上你爸,给我贷2万八。”
李保国扭头去看李金民。
李金民耷拉着肩膀没说话,他是一点法子都没了,希望李家祖宗争气点,能够保佑他。
李保国见李金民都不说话了,在张荣英的追问下,硬着头皮道,“那啥,你明儿带着资料,上我们信用社,我按流程评估评估。”
晚上,张荣英呼呼大睡,李保军也兴奋的没出去。
李保凤三姐妹也影响不到。
李金民失眠了。
一晚上都在算账。
年底要是过了六级工的考核,明年工资就有77块多一个月,他还带着徒弟,加上奖金,说不定还能有八十呢。
老婆子有退休金,自已的工资可以全存下来,一个月80,四舍五入,一年1000,要是张荣英把钱亏完了,他干28年,不吃不喝,就能把这贷款还清了。
没事,他一定还能干28年。
这一算,差点给他算哭了。
满脑子都两万八的贷款,完全把两处抵押的院子给忘了。
第二天,李金民顶着两黑眼圈就去上班,激情四射,干劲满满。
还想着待会到单位找站长,再多带个傻逼徒弟。
没办法,后面有人举着刀追着他跑呀,不拼不行。
男人赚钱干啥,不就是给孩子媳妇花吗?哎,他太命苦了。
张荣英拿上资料,早早去信贷部等李保国了。
家里的经济情况,李保国算是非常清楚。
阳家巷子本就是捡漏买的,要不是人家卖的急,加上宁家的纠纷,8000的市场价随便卖。
现在又朝着体育公园这边开了铺面门,打开门就能直接做生意,房价还可以提一提。
价值他给定了8600,井岗巷137平四个房,李保国给打了4500的价格。
再综合李金民和张荣英的月收入,还款能力,最后给张荣英办了2万的贷款,还要求李金民找单位开证明才行。
张荣英很不满,但也没法子。
两万就两万,总比没得好。
加上自已手上的七千,也有两万七了,这时候两万七的购买力已经牛逼的不行了。
有熟人就是好办事,贷款的事很快办妥,张荣英看着存折本子上的两万七千多,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
钱到手了,李保军跟她一样按耐不住,马上就想出发,可眼看就是八月十五了,张荣英想着也不差这一天,并且,她也要花些时间准备的。
这时候的存折本子没密码,不记名,谁拿去就谁取钱。
因为身份证都是84年才开始实行的,85年9月,身份证的条例才正式确立,虽然现在已经86年8月了,但没有办身份证的人还是占大部分。
很多人觉得没用,不管街道办再怎么宣传都不去办,一般办了的,也是那些有工作的人,单位里面要求办的。
而这时候的银行,基本也不是实名制,受技术条件和管理模式的限制,宝岭城这边的存折,拿去A市也是取不了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