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部队转移
燕双银和李源方看着这个与自己容貌一样的新兄弟,眼中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同。
王泽微微颔首,“对了,送你们哥仨一人一套工作服。”
他转身就从旁边的柜子里变戏法似的拎出三套…纯黑色亮面皮衣加修身皮裤,还有墨镜!
三人:“???” 六只眼睛里写满了大大的问号。
“愣着干嘛?赶紧换上!”王泽迫不及待的连连催促,“快!别磨蹭!”
在王泽的催促下,三人只得硬着头皮,带着视死如归的表情开始扒拉自己的衣服。一阵窸窸窣窣,可能还伴随着皮裤太紧的吸气声…
三个“燕双鹰”新鲜出炉,并排一站!
那效果简直了!
一模一样的冷峻(或者说被迫营业的茫然)脸庞,一模一样的锃亮黑皮衣裤,一模一样的挺拔身姿(可能还有点勒得慌)。
一股混合着“生人勿近”和“这皮裤是不是买小了一号”的复杂气场瞬间弥漫开来——简称:逼气侧漏!
就在这“三鹰”临世,气氛微妙而凝固的瞬间,门帘“唰啦”一声被掀开。王爱国带着王爱民走了进来,“老板!”
当两人的视线触及那三个如同复制粘贴般、穿着亮瞎眼皮衣裤的“燕双鹰”时,饶是生化人那强大的逻辑处理能力也卡壳了零点五秒。
他们看向王泽,眼神里充满了“这又是什么新的恶趣味?”的无声问号。
王泽被这俩人盯得有点不自在。他战术性地用力咳嗽了两声,试图驱散空气中弥漫的尴尬和皮衣的…新皮革味儿。
“嗯。”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极其短暂地在两位生化人脸上掠过,然后连忙转向苏文:
“苏文,给你妻子敖梅写一封亲笔信,说明情况,让她务必相信来救她们的人。再找一件能让她立刻确认你身份的信物出来。”
“是!老板!”苏文毫不迟疑,立刻来到桌边,抓起纸笔。
写完信,他从贴身衣物内袋里掏出一个用红绳系着的玉质小挂件——一枚小巧的、刻着“平安”二字的玉牌。
这是他当年离家时,敖梅亲手给他戴上的。
“老板,信!还有这个玉牌,是敖梅给我的,她认得!”苏文将信和玉牌郑重地双手呈给王泽。
王泽接过来,便将信和玉牌一同递给王爱民:
“任务目标:拉尔北十八道街老榆树胡同第三家,青砖灰瓦院,门口挂‘福’字灯笼。营救对象:敖梅,卓雅。这是信物和信件。苏文的妻女,必须毫发无损地带回来!”
王爱民接过信物,眼神瞬间变得专注:“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王泽走到军用地图前,“记得先到平武县机场,将主油箱和所有备用油桶全部加满!”
“现在鬼子对空监视能力有限,这种高度和速度的飞行器,他们很可能发现不了,就算发现了也反应不过来!你们最大的优势是出其不意和速度!还有没有问题?”
“没有!老板!”王爱民回答得斩钉截铁。
“很好,带上详细地图!执行任务!”王泽下达了最终命令。
“是!”王爱民小心收好信件和玉牌,随即转身离去,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很快,三架造型奇特、拥有巨大横列双旋翼的 focke-Achgelis fa 223直升机腾空而起,朝着东北方向疾驰而去。
苏文站在临时指挥部门口,眼中交织着焦虑和期盼,但他此时能做的,只有在心底默默祈祷此次行动顺利。
王泽理解苏文此刻的心情,但战场形势容不得他片刻停歇。
云城的战斗已经结束几天,救灾工作也已步入尾声,大规模重建非一日之功。
他必须立刻着手整合部队,以应对鬼子即将到来的疯狂反扑。
“王爱国,传令!”王泽转身下令,“除招兵点和维持秩序的少量部队留下,所有作战部队、后勤单位、以及已完成登记的新兵,即刻开拔,返回侯马!”
王泽的计划很明确:先在侯马把新部队的骨架搭起来,后续补充兵力和装备到位即可快速形成战斗力。
命令迅速传达。
根据地新兵团那边也已接到通知,部分教官和骨干留在根据地继续训练新招募的士兵,其余则由团长高振华亲自率领,赶往侯马集结。
为了加快新兵团和分散在各地招兵点的新兵向侯马转移的速度,王泽再次展现了他那令人咋舌的“钞能力”。
一辆辆崭新的宝马 r75 摩托车,轰鸣着往返于根据地和各招兵点。
王泽对身旁的王爱国沉声道:“基建任务都安排下去了吧?部队现在的重装备可是越来越多,严重依赖交通线。”
王爱国立即挺直腰板:“老板,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我们的建设兵团和八路军沿途部队已经开始动工了,八路军还帮着动员了十几万群众参与。”
王泽叮嘱道:“记住,八路军同志和老百姓来帮忙修路,工钱必须按时足额发放。咱们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绝不能亏待他们。”
“是!我们安排了专人负责这事。”王爱国继续汇报,“邯长公路和侯马古驿现在都在全力拓宽,并且夯实路基。四号坦克跑起来没问题,再重就不行了,除非全面硬化。”
“另外我们开始在汾河及其他关键河流节点,架设或加固可通行重型装备的永久性桥梁,工程正在全力推进中。”
王泽满意地“嗯”了一声,“很好,速度要快,但质量也要过硬!这些路和桥,一旦建成,我们部队的机动能力,必将成倍提升!”
午后的阳光还有些灼热,云城内外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各部队迅速收拾行装,检查装备,一辆辆满载士兵和物资的卡车、摩托车引擎轰鸣,在公路上列队集结。
当长长的车队开始缓缓驶向云城北门,准备踏上通往侯马的公路时,道路两旁早已是人头攒动。
消息像风一样传开,得知护卫队要开拔,刚刚经历了战火洗礼、又被护卫队从废墟中救出的云城百姓,自发地从四面八方涌来。
他们扶老携幼,箪食壶浆,挤满了道路两侧,一直延伸到城外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