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李加诚盟友的背叛
对于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突然宣布停牌,且银河证券公司那边宣布的内容,哪怕媒体还没来得及报导,也迅速以最快的速度在整个香江传播起来。
特别是各大证券交易所,许多股民因为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在上午的突然暴涨,还打算下午大展身手。
结果,下午股市还没开盘,却听到这样的消息。
这让许多股民捶胸顿足,懊悔上午没有及时跟进。
毕竟,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林浩然居然盯上了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
看看如今林浩然旗下的几家上市企业就知道了,置地集团、香江电话公司、中华煤气等,在林浩然入主之后,股价都比原来涨了许多倍。
在大家看来,林浩然已经成为一张通往财富道路的名片,有他参与的企业,还怕什么资金链断裂?
香江证券交易所,此刻股市还没开,但大厅中已经人潮涌涌。
交易大厅里人声鼎沸,议论声此起彼伏。
“早知如此,上午就该全仓买入,一旦和记黄埔被林浩然收为己有之后,就算一百多亿港元的市值,必定也不算什么,肯定还能继续上涨。”
“林浩然真是牛逼啊,这一波操作实在是太漂亮了。”
“李加诚这次怕是要栽跟头了。”
“前面看和记黄埔旗下的百佳超市和置地集团旗下的惠康超市打价格战打得这么厉害,我还以为李加诚资金充足呢,没想到居然是徒有其表,林浩然这一手太绝了,直接打乱了李加诚的所有布局,我看李加诚现在肯定是焦头烂额,不知道怎么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了!”
“谁让他得罪林生呢,要我说,如果李生不和林生作对,以林生的为人,他根本不可能主动针对李生,要怪就怪李生自己了。”
“估计现在李加诚后悔不已了吧,好不容易拿下和记黄埔,如今眼看着控股权即将没了,甚至连他自己创立的长江实业都被林浩然盯上了,这下有好戏看了。”
……
银河证券公司持有和记黄埔股份46.9%,长江实业30.3%,这些数据,都让股民们震惊不已。
毕竟,这里可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都分别有一个大股东持股40%了。
这种情况下,林浩然居然能够在此之前没有传出任何的消息。
这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这样的操作,让大家再次想起当初林浩然对付怡和洋行的招数。
何其的相似啊。
这是直接再复制一个招数。
不过,这样的招数,也只有林浩然玩得转了,其他人想这么玩,根本不可能。
因为,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点。
而如今,整个香江也就只有林浩然才随意拿得出这么多资金吧!
这一刻,林浩然的能力,再次让大家惊叹不已,仿佛他身上笼罩着一层神秘而强大的光环,让整个香江的商界都为之震颠。
而除了这些股民外,香江的大街小巷也都开始对这件事情议论纷纷起来。
这个世界的李超人,虽然拿下和记黄埔后,获得了晋级香江顶级财团的门槛,可他在香江的影响力,确实不如林浩然。
别看林浩然崛起的时间才短短三年时间,可这三年里,林浩然的名字早已经深深地刻印在香江普通市民的心中。
街头巷尾的茶餐厅、士多店等,原本讨论着家常话题的他们,此时此刻得知此事之后,都开始讨论起来。
“林浩然这后生仔真厉害啊,一下子就把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搅得天翻地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伯端着茶杯,感慨地说道。
“是啊,不过人家有那个实力,收购了这么多大企业,哪个不是发展得红红火火。
况且,连怡和洋行与汇沣银行这样的英资巨无霸都一一败在林浩然的手中,李加诚又算得了什么?”旁边一位中年大叔附和着。
“虽然都是华人商人,但我绝对撑林浩然,毕竟李加诚与英资财团关系匪浅,反倒是林浩然,都成了我们香江的抗英资财团的英雄了,他是我们华人的骄傲啊!”另一名带着老花眼镜的六旬老者笑着说道。
“这话我赞同,我很多朋友都将林浩然捧为偶像呢,不过有一说一,他确实值得我们崇拜,年纪轻轻,打下这么庞大的基业,谁能做得到?”旁边一桌喝着早茶的年轻人笑道。
新鸿基董事长办公室。
郭德盛在接到消息后,立即召集几个儿子开会,目的是告诫他们:“看到没有?这就是商场,今天的朋友可能是明天的敌人,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与其他盟友的关系!”
渣打银行香江总部,大班办公室。
泰伦在收到消息的时候,便马上拨打国际专线,将这个消息告诉英国伦敦总部。
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很庆幸。
还好他授权的资金还没进入股市,否则如果损失几个亿港元,那这个责任肯定是要他担了。
毕竟,如今林浩然都持股46.9%了,渣打银行还有什么必要去支持李加诚与林浩然争夺和记黄埔的控股权?
如果林浩然持有的股份低于40%,那还可以争一争,至于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毕竟,渣打银行拿什么跟林浩然比。
仅仅是林浩然旗下的恒声集团,渣打银行就比不了了。
人家恒声集团资金极其的健康,而他们渣打银行呢,为了收购汇沣银行,已经是负债累累,一个不小心,说不定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而这些责任,也怪不到泰伦身上去。
毕竟,这是李加诚的失败,与他无关。
恰好他是有功之臣,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让渣打银行免去数亿港元的亏损,这是功劳!
所以,艾伦知道,自己的香江大班身份,基本上是稳了。
渣打银行董事会主席德里克·巴伯勋爵在经过与数位高层商议后,回应道:“和记黄埔保不住了,全力保住长江实业吧!
一旦林浩然入主和记黄埔后,那么汇沣银行在和记黄埔的债务就没有任何担忧了,而这家公司,不出意外以后也不可能与汇沣银行合作了。
所以,我们失去一家和记黄埔这么重要的合作伙伴,不能再失去长江实业,想办法让李加诚先生收拢资金,全力保全长江实业,最好让李加诚先生亲自上门与林浩然洽商,这件事情和平解决,最好不过了!”
渣打银行这边的决定,很快便传到了李加诚的耳中。
得知连渣打银行都让他彻底放弃和记黄埔之后,李加诚握着话筒的手微微发抖。
最后的可能性,彻底没了。
他自己拿什么跟林浩然拼?
钱又不够别人多,股份又被别人超越。
如今看来,确实只能选择保住长江实业,才是唯一的出路了。
如果硬碰硬,那么他甚至连长江实业的控股权都可能失去!
绝望,这一刻的李加诚,无比的绝望。
为了得到和记黄埔,他付出了太多太多了,足足布局了数年之久。
而如今,这一切都即将化为泡影。
而他,更是成了香江商界的一个笑话,一个失败者。
可笑,真是可笑啊!
窗外雨声淅沥,仿佛在为他此刻的心情伴奏。
“我明白了。”李加诚最终只吐出来这三个字,缓缓挂断电话。
想要从渣打银行那边得到有用的帮助,基本上不可能了。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李加诚独自站在落地窗前,望着雨幕中的维多利亚港湾。
几十年商海沉浮,他从未感到如此无力,连最大的盟友渣打银行都劝他选择放弃和记黄埔,这意味着他在和记黄埔这一役中已经彻底出局了。
曾经意气风发的他,此时此刻,是如此的消极。
不知站了多久,他逐渐从消极的心情冷静下来。
现在,长江实业的危机还在,还不是他李加诚沉浸在绝望与自我怜悯的时候。
他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眼神中重新燃起了一丝斗志。
这就是李超人,那位永远不服输的李超人。
哪怕如今他即将输了,而且还是输得彻彻底底。
但那又如何,他依然还是长江实业的大股东。
知道林浩然掌控了30.3%的长江实业股份,那么他便依然还有着足够的底气。
即便失去和记黄埔,他依然还有长江实业。
除了他自己持有40%左右的长江实业股份外,还有数位他的亲信合作伙伴,持有将近10%的股份。
也就是说,他与他的合作伙伴持有足足50%左右的股份。
这些股份,足以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联盟。
虽然这些人都被马世民打电话喊去商量,可他们都已经打电话给李加诚,告诉他,自己绝对不会背叛李加诚。
所以,有这些人的支持,哪怕林浩然再有钱,那又怎么样?
不过,林浩然持有长江实业这么多股份,始终是一个隐患,必须想办法拿回来,否则,他心不安啊。
既然已经决定放弃和记黄埔,此刻李加诚开始思考自己如何从这场失败的战役中获取最后最多的利益。
想必,林浩然也想要他手上的和记黄埔股份吧?
想到这里,李加诚快步走回办公桌前,按下内部通话键:“立即联系长江实业所有重要股东,以我个人名义邀请他们今晚共进晚餐。”
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阳光穿透云层,在办公室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加诚坐在光影交界处,脸上明暗交错,就像他此刻的心情——既有失利的苦涩,也有绝地反击的决心。
时间,很快来到了下午的五点半。
鹏城,蛇口码头。
林浩然携郭晓涵,以及十二位保镖,再度踏上了飞翼船。
码头上,站着鹏城市的多位重要领导。
原本,他是打算在这边过夜,让郭晓涵多体验一下鹏城的生活。
不过,如今香江那边的情况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所以还是回去坐镇比较合适。
而且,下午三点钟的时候,马世民再度联系他,有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回去做决定。
鹏城与香江距离不远,所以以后有的是机会过来,倒也不着急一时半刻。
飞翼船划破平静的海面,向着香江放心疾驰而去。
林浩然与郭晓涵站在船舷边,望着逐渐远去的鹏城轮廓,以及鹏城领导们挥手道别的身影,心中思绪千万。
一起过来的那些林浩然慈善基金会团队成员,将留在鹏城组建内地团队,毕竟,以后内地便是这个慈善基金会的重要活动范围。
此次捐赠1亿港元给鹏城大学筹建,未来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林浩然慈善基金会都会实行监管权。
除此之外,捐赠小学的计划,也即将开始。
如今已经9月中旬了,眼看着1981年也没剩多少时间了,因此,1981年捐赠100所学校,显然是不现实。
而且,慈善基金会刚创立不久,很多东西都要逐步完善,因此,捐赠学校的事情,将从1982年开始。
至于今年,先让这个基金会的管理团队摸清内地的情况,比如鹏城有多少所需要重建的学校,哪些地方需要新建学校,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学习状况究竟如何等等,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而鹏城,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将会以鹏城为支点,辐射到整个华夏大地去。
这一趟,郭晓涵可谓是感触良多。
此时此刻,她更加体会到自己未来的责任有多大。
这是作为林夫人该有的担当,她知道,自己必须要做得够好!
一个小时后,飞翼船稳稳地停靠在中环的私人码头。
此时,已经来到了傍晚的六点半钟,夕阳西下,将整个维多利亚港湾的海水照射得波光粼粼,宛如洒下了一层细碎的金子。
林浩然牵着郭晓涵的手,在保镖们的簇拥下,缓缓走下飞翼船,上了正在等待的劳斯莱斯。
“先去中环喜悦来酒家!”李卫东正准备启动发动机,林浩然便说道。
马世民已经在喜悦来酒家那边等他了,那边有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处理。
“好的老板!”车子缓缓启动,随即很快穿梭在香江繁华的街道上。
车窗外,霓虹灯逐渐亮起,将这座城市装点得如梦如幻。
郭晓涵靠在林浩然的肩膀上,心中既有着对未来慈善事业的憧憬,又有着对当下香江商界风云变幻的感慨。
她并不担心林浩然在商业上会遇到什么麻烦,因为她太相信自己这位未婚夫的能力了,对他有足够多的信心。
车上,林浩然先是用移动电话给马世民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自己已经回到香江了,正在过去的路上。
这个时间点,正是下班高峰期,因此,短短不足一公里的路,足足开了二十分钟才到达喜悦来酒家楼下。
将车子停在专用车位上之后,在保安的引领下,林浩然与郭晓涵很快来到了一间豪华包厢里。
包厢中,马世民正坐在里面,除此之外,还有一名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
见到林浩然进来,两人都赶紧站起身来,跟林浩然打招呼。
“老板。”
“林生。”
林浩然点了点头,笑道:“都坐下吧。”
与郭晓涵坐下来之后,林浩然看向那名中年男子。
“这位是?”他装作不认识般,微笑着问道。
其实,对方的身份,他早已经知道了,下午的时候,马世民便已经简单跟他介绍过了。
“林生,您好!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许宇辉,是长江实业的一名股东,目前持有长江实业2.8%的股份。
七年前,我的公司被长江实业收购,并入长江实业后,我以股份置换的方式继续留在了公司。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追随李生左右,如今也是长江实业重要的董事之一。
既然林先生希望收购我手中的股份,我希望林先生能够出一个合适的价格。”中年男子推了推黑框眼镜,神情略显紧张,又不失诚恳地说道。
其实,他此次前来,真正的目的是想趁机出售手中的股份,期望能卖个好价钱。
当年,他的地产公司被长江实业并购时,就是看中了李加诚在房地产行业卓越的能力与超前的战略眼光,所以他没有选择现金补偿,而是坚持持有股份。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些年,长江实业发展得蒸蒸日上,不仅如此,还一举收购了和记黄埔,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作为长江实业的重要股东,许宇辉这些年来确实获利颇丰,并且已经成为长江实业的重要高层,在集团中也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这无疑证明了他当初选择以股份置换而非现金补偿的决定无比正确。
然而,近期李加诚与林浩然之间的激烈竞争,却让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李加诚的短板。
林浩然身为香江商界举足轻重的霸主,李加诚此番得罪了他,日后在香江的商业之路恐怕会举步维艰。
既然如此,许宇辉觉得,自己不如趁此机会,谋划着从长江实业全身而退。
原本,他与李加诚私交甚笃,按常理,在李加诚陷入困境之时,他不该背弃这份情谊。
正常情况下,把长江实业的股份转卖给李加诚,无疑是最妥善的解决办法。
但他心里清楚,如今李加诚资金紧张,即便自己有意出售股份,对方也不可能给出理想的高价。
中午的时候,当接到马世民的电话之后,他亲自给李加诚打了电话,将此事告诉对方。
结果,对方只是表示让他继续持有长江实业股份,根本没有收购的念头。
可林浩然这边不一样,马世民既然亲自打电话给他,希望从他手中购买长江实业的股份,那必定能够出一个他满意的价格。
俗话说得好,“大难临头各自飞”。
在许宇辉看来,此刻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是对自己和所持资产负责的明智之举。
自己这2.8%的股份,占据的比例不算低。
一旦成功出售,那么他肯定能够获取一份不菲的现金,到时候带着现金离开香江,去新嘉坡,或者去英国,美国等,哪里不能去?
至于背叛长江实业,背叛李加诚,这对他而言,虽然心中有些愧疚,但商海沉浮,本就利益至上。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那点情谊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许生,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价格?先说说看。”林浩然喝了一杯茶,微微笑道。
对于长江实业,他不感兴趣,也知道自己难以掌控。
但如今长江实业持有足足40%的和记黄埔股份,因此,如果想要彻底将李加诚踢出和记黄埔,他必须掌握足够多的长江实业股份,以此作为筹码与李加诚进行谈判,或者进一步在和记黄埔的股权争夺中占据绝对优势。
可如今,李加诚对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都申请了停牌,因此他即便有钱,也难以在停牌期间继续增持两家公司的股份。
至于股东,和记黄埔这边该拿下的,都已经拿下了。
至于长江实业那边,他此前便已经调查过,所有股东都是李加诚的铁杆盟友,基本都难以说服对方。
他让马世民联系这些股东,不过是故意将消息透露给李加诚,让他知道,自己不仅仅盯上和记黄埔,还盯上了长江实业,让对方主动放弃和记黄埔,选择保全长江实业罢了。
而许宇辉这位李加诚的铁杆盟友,长江实业的执行董事,既然选择卖股份,确实是他意想不到的。
这相当于背叛李加诚啊。
不过,这样也好。
撕开长江实业的一道防线,将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到时候,他能够在与李加诚的谈判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因此,这位长江实业股东的股份,他一定要买下。
“林生,我想以高出25%停盘前收盘价的价格出售,我知道这很过分,停盘前的价格就是被林生的人炒上前的,不过,林生先别着急拒绝,我还能给李生带来一个帮助,绝对能够让您觉得这价格物有所值。”许宇辉目光中透着一丝贪婪与期待。
林浩然微微挑眉,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说道:“哦?许生不妨说说看,是什么消息能值这25%的溢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