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陛下,你怎么穿品如的衣服(1)
苏幼夏刚穿进新的小世界,看着自己一身朱红色的喜服,便知今日正是她的大婚之日。
这个小世界是一本先婚后爱的古言文。
原主自幼长于乡野,性子淳朴。
数月前,她怀揣着一枚信物,独自上京寻亲。
未曾想,亲人没寻着,却误打误撞地被定远侯府的老夫人瞧见了她手中的八宝纹翡翠佩。
老夫人神色骤变,连忙询问她:“孩子,你手上的这枚玉佩从何而来?”
原主懵懵懂懂地答:“这……这是我外公去世时留给我的,让我拿着它来京城寻找亲人。”
老夫人:“你外公可有告诉你,你亲人住在京城何处?”
原主摇摇头:“外公没来得及告诉我要找谁,便撒手人寰了。”
听到这里,老夫人的呼吸已然急促:“你外公叫什么名字?”
苏幼夏:“他姓苏,单名一个青字。”
这下,老夫人再也忍不住,她紧紧拉住原主的小手,热泪盈眶,颤抖着唇道:
“好孩子,你外公要你寻的亲人,就是我这个老婆子啊!”
“你可知,你外公是我们侯府一大家子的救命恩人。要不是他,我这个老婆子哪里还能活到今日!”
原来,十八年前,定远侯一家回乡祭祖,途中不知误食了什么,全家人相继中毒。
命悬一线之际,幸得游医苏青背着药箱路过,他二话不说,立刻施针救治,这才救回了一家人的性命。
老侯爷与老夫人十分感激,欲以重金酬谢。
苏青却只淡淡地摆了摆手,只道是举手之劳,只收了几个铜子的诊金而已。
无奈之下,老侯爷只得将一枚八宝纹翡翠佩硬塞进苏青的药箱,沉声道:
“先生救命之恩,崔某毕生难忘。若日后遇到什么难处,你便拿着这信物来京城寻定远侯府,我侯府上下,无论如何都会报答先生今日的恩情。”
“不曾想,当日一别,十八年过去,如今竟已是天人永隔。”
说到这里,老夫人已是潸然泪下,当即便将原主接回了定远侯府。
老侯爷得知消息后,更是亲自出府迎接。
一看到救命恩人的亲外孙女,他整个人激动得眼眶发红,二话不说,便要履行当初的娃娃亲承诺。
原来十八年前,苏青在确认他们一家无大碍后,便匆匆忙忙地收拾药箱,着急离开。
老侯爷连忙拉住他,询问道:“先生何事如此着急?”
苏青叹了口气,眉间却藏着喜意:“家中女儿来信,说已有身孕。我正赶着去女婿家,照料她一阵。”
老侯爷一听,转头看了眼被儿媳抱在襁褓中的小孙儿,眼底闪过一抹深思,随即郑重说道:
“先生,你看这样可好?若你得了外孙,便与我孙儿结为异姓兄弟。
若是外孙女,你我便结个娃娃亲!他日我定远侯府必备八抬大轿,风风光光将你外孙女娶进门。”
苏青听罢,只当是高门世家一时兴起的客套话,笑着应下,但并未放在心上。
老侯爷与老夫人却牢牢记住了这句承诺。
因而这么多年,二老说什么都不允许自家嫡长孙与任何人议亲,就是纳妾,也不行!
原书中的男主崔敬安,便是当年襁褓中的孩子。
如今,他已成了京城中人人称颂、风度翩翩的第一公子。
然而,当崔敬安听到自己要娶的,竟是个初来乍到的乡野丫头时,他眉色一沉,斩钉截铁道:“我绝不答应这门婚事!”
他早已心有所属。
数年前,他在京城最负盛名的风月场—三合楼,救下了一名即将被卖身为娼的孤女柳儿。
自此他便将她养在外头,悉心照料。
崔敬安不明白,柳儿温柔婉顺、楚楚可怜,却连侯府的大门都踏不进去。
每次他一提出要收柳儿为妾,老侯爷和老夫人就铁青着脸,威胁要打断他的腿!
可这个苏幼夏,不过是个乡下来的穷酸丫头,凭什么就能摇身一变,成了他的正妻?!
他可是堂堂京城第一公子,若此事传扬出去,叫他的脸往哪搁?走到哪都抬不起头来!
崔敬安只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心中憋着一股火,当即便跑进宫,去找皇上诉苦。
崔敬安与当今陛下自幼一起长大,少时同窗,后来又并肩征战沙场,情谊深厚。
他心想,以这份交情,陛下定会为他出头的!
不曾想,皇上听闻他的遭遇,眉头微蹙,缓缓道:“朕倒觉得这位苏姑娘甚好。这样吧,朕亲自为你们赐婚,如此一来,旁人自然不敢再妄加议论你二人分毫。”
崔敬安:“……?”
崔敬安傻了,他跑来诉苦的目的,是想让皇上拆散他与苏幼夏的婚事,而不是赐婚啊!
可在这金銮殿上,君无戏言。
一道圣旨下去,他与苏幼夏的婚事便彻底板上钉钉,再无转圜余地。
自那之后,崔敬安对原主愈发避之不及,婚前连一面都不肯见。
即便成了亲,他也坚决不愿碰她一下,甚至只是同处一室、呼吸同一片空气,都让他浑身难受。
于是,他生出一条妙计,那就是找来一个无论身形,还是声音都与他极其相似的替身。
到了晚上,他便让替身代替自己躺在苏幼夏身侧,而他正好借此机会溜出侯府,与柳儿幽会。
在他看来,柳儿的温柔乡,可比挨着苏幼夏这个粗鄙村妇舒服多了。
抱着这种心思,崔敬安才不那么排斥地与原主成了亲,老老实实地拜了堂。
按照原书中的剧情,二人在婚后朝夕相处,情愫渐生。
崔敬安渐渐发现,原主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粗鄙,反而温柔贤惠,将侯府打理得井井有条。
而柳儿的心思,却不再似当初那般单纯。
慢慢地,他开始对柳儿产生厌烦,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原主身上。
最终,崔敬安更是亲自动手,将柳儿从自己身边赶走,并将她生下的一双儿女带回侯府,交给原主抚养,认她做母。
喜当后妈的原主就在这时突然觉醒了。
看着面露深情之色,一步一步走近自己的崔敬安,她大声喊道:“你不要过来啊!”
苏幼夏接收了原主的心愿。
一、男人一次不忠,百世不用!不和崔敬安有任何瓜葛,离得他越远越好;
二、原主带到京城的那枚信物,背后似乎另有秘密,她直觉外公要她所寻之人并非定远侯,她希望苏幼夏能代她找到真正的亲人。
黄昏时分,吉时已到,大红的喜轿由礼部官员迎着,抵达了定远侯府正门口。
朱漆大门高高敞开,迎娶的阵仗隆重而威严。
崔敬安立于门前,身着绣金喜服,面色却无比阴沉,眉眼间无半分新郎的喜色。
喜轿在他面前稳稳停下,他依旧僵立原地,仿佛这场婚礼与他毫无干系。
直到人群起哄道:“新郎官还愣着作甚?还不快去迎你家新娘子!”
他这才缓缓抬脚,慢吞吞地向前挪了两步,动作中透着明显的敷衍。
拜堂之时,新郎与新娘各执一端明艳的红绸。
盖着红盖头的新娘,在喜娘的引领下,一步步走向高堂之上并肩而坐的老侯爷与老夫人。
而在高堂右侧的第一张椅子上,端坐着一位身着明黄色常服、器宇轩昂、气势沉稳的男子。
正是当今圣上,谢戎。
谢戎神色淡淡,抬手端起茶杯,不急不缓地送至唇边。
就在这时,一阵穿堂风自厅外吹入,轻轻掀起了新娘的盖头一角。
只一瞬,便露出一张明艳绝伦、宛若从画中走出的绝色容颜。
这一抹惊鸿之色,只在空中一闪,便又被红纱掩去。
此时,苏幼夏正好走到谢戎面前行礼,而谢戎恰好捕捉到了这一瞬的天颜。
除他之外,全场无一人察觉这一细微插曲。
谢戎指尖微顿,心口似是被这带着香气的穿堂风轻轻拂了一下,心跳第一次乱了半拍。
他身侧的大太监王公公向来机敏,立刻察觉到主子的神色变化。
他连忙弯腰凑近,低声道:“主子,是不是茶太烫了?奴才这就去给您换一杯。”
“无妨。”谢戎放下茶杯,顿了顿,又若有所思地问:“这新娘……”
“回主子的话,这位新娘就是苏姑娘,您亲自赐婚的那位苏姑娘。”王公公毕恭毕敬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