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明朝沧州古村诡事(一)
然而,一个闷热的夏日夜晚,这份宁静被彻底打破。天空仿佛被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笼罩,没有一丝云彩,月亮也隐匿了踪迹,整个村子被黑暗紧紧包裹。李青和妻子如往常一样早早睡下,劳累了一天的他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凄厉的尖叫划破了夜空的寂静,瞬间打破了村子的安宁。这声音仿佛一把尖锐的利刃,首首地刺进人们的耳膜,让人毛骨悚然。李青猛地从睡梦中惊醒,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他慌乱地伸手去摸枕边的油灯,颤抖的手好不容易才将油灯点亮。
昏黄的灯光在夜风中摇曳不定,映照着屋内的一切。李青转头看向身旁的妻子,眼前的景象让他惊恐地瞪大了眼睛。只见妻子双眼圆睁,眼神空洞无神,仿佛被一层迷雾笼罩。她的嘴里念念有词,发出一些含糊不清、谁也听不懂的话语,那声音时而低沉,时而尖锐,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
她的身体不受控制地抽搐着,双手在空中胡乱挥舞,指甲在空气中划过,发出 “嘶嘶” 的声响,仿佛在与什么看不见的敌人搏斗。李青惊恐地抱住妻子,试图让她平静下来,嘴里不停地呼唤着妻子的名字:“娘子,你怎么了?快醒醒啊!” 然而,妻子却像疯了一样,力气大得惊人,李青竟然有些控制不住她。
这一夜,李青家的灯火彻夜通明。妻子的尖叫和哭闹声,在寂静的夜晚传得很远很远,惊醒了不少熟睡的邻居。村民们纷纷从床上爬起来,披着衣服,拿着灯笼,匆匆忙忙地朝着李青家赶来。
当他们赶到李青家时,看到屋内的场景,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充满了恐惧和疑惑。有人小声地说:“这…… 这不会是中邪了吧?” 这句话一出口,众人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因为在那个迷信鬼神的年代,中邪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
大家围在李青身边,试图出谋划策,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有人提议去找郎中,也许郎中能治好李青妻子的怪病;也有人摇头说,这症状不像是普通的病,怕是鬼神作祟,找郎中恐怕没用。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位年长的老人站出来说:“我看,还是去找神婆吧。神婆能与鬼神沟通,说不定能治好这病。” 众人听了,都觉得有道理,于是李青便决定,天一亮就去邻村请神婆。
天刚蒙蒙亮,李青便心急如焚地朝着邻村奔去。一路上,他脚步匆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找到神婆,救妻子于水火之中。路边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他的焦急而叹息。
终于,李青找到了神婆的住所。神婆年约五十,满脸的皱纹仿佛是岁月刻下的深深印记,犀利的眼神让人不敢首视。她身着一件黑色长袍,那长袍上似乎带着一种神秘的气息,随着她的动作微微摆动。头上戴着一顶破旧的道冠,虽己破旧,却依然散发着一种古朴的韵味。手中拿着的铜铃,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李青见到神婆,“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眼中满是焦急与哀求,将妻子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神婆听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她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缓缓说道:“你妻子这是被恶鬼缠身了,这恶鬼怨念极深,恐怕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李青一听,心中更是焦急万分,他连忙磕头,额头磕在地面上发出 “砰砰” 的声音,急切地说道:“神婆,您一定要救救我妻子,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愿意。”
神婆沉思片刻,目光望向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她缓缓开口:“办法倒是有一个,但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今晚三更,趁着月色全无,你在村口那口古井边摆上祭台,我去作法,将那恶鬼引出,再设法将它超度。” 李青听后,虽然心中有些害怕,但为了妻子,他还是咬了咬牙,坚定地点了点头。
回到村子后,李青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按照神婆的吩咐,在古井边摆好了祭台。祭台上摆满了鸡鸭鱼肉、瓜果点心,这些祭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在夜风中轻轻飘荡。还点上了两支粗大的白蜡烛,烛光在夜风中摇曳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给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诡异的气氛。
三更时分,万籁俱寂,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神婆准时来到了古井边,她手持铜铃,口中念念有词,声音低沉而神秘,仿佛在与另一个世界沟通。她围着祭台不停地转圈,脚步轻盈而又诡异,长袍在风中飘动,宛如一个来自阴间的使者。
突然,神婆大喝一声:“恶鬼,还不现身!” 随着这一声大喝,原本平静的古井中突然泛起一阵涟漪,那涟漪越来越大,仿佛有什么东西要从井底冲出来。紧接着,一股黑色的烟雾从井底缓缓升起,那烟雾仿佛有生命一般,在井口盘旋不散,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神婆见状,脸色大变,她迅速从怀中掏出一张黄符,那黄符上画满了神秘的符号,闪烁着微微的光芒。她口中念咒,声音越来越大,将黄符朝着烟雾扔去。黄符在空中燃烧起来,发出一道刺眼的光芒,那光芒照亮了整个井口,也照亮了神婆严肃的脸庞。
那黑色的烟雾似乎受到了惊吓,猛地朝神婆扑了过来,速度极快,仿佛一道黑色的闪电。神婆连忙挥舞手中的铜铃,铃声清脆响亮,在夜空中回荡。铃声与那黑色烟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一时间,整个古井边充满了紧张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