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李乾回朝
杨钊心头猛地一沉,仿佛被人当胸捶了一拳。他费尽心机搜罗奇珍,在贵妃口中竟只得个“难得”二字,而那李乾随口一句诗,却让贵妃笑得这般开怀?
正暗自咬牙,忽见贵妃回眸一笑,霎时间满殿生辉。
“六宫粉黛无颜色,堂兄觉得这诗如何?”贵妃纤指轻抚玉像,眼尾却瞟着他。
“绝妙!比李太白更胜三分!”杨钊脱口而出,随即心头一凛:“莫非...”
“正是李乾所作。”贵妃忽然将玉像紧贴心口,丹唇微启:“那些所谓名士,写来写去不过‘云想衣裳’的陈词滥调,哪及这句...”
杨钊背上沁出冷汗,面上却堆满笑:“娘娘容禀,这分明是您天生仙姿,才引得佳句天成啊!”他故意将“天成”二字咬得极重。
“陛下到——”
珠帘忽卷,李隆基阔步而入。杨钊立刻五体投地,额头将金砖叩得咚咚响。那副风尘仆仆的模样,果然引得李隆基动容。
“爱卿辛苦了。”李隆基虚扶一把,转头对贵妃笑道:”朕就说杨钊忠心可嘉。”
杨钊伏在地上,嘴角勾起一丝笑容。今日这出苦肉计,终究是成了。
这时,李隆基目光落在贵妃怀中的羊脂玉上,只见那玉像通体莹润,在宫灯映照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
“这是......”
不待李隆基问完,杨玉环献宝似的捧起玉像:“陛下,这是堂兄特地从鹤鸣山求来的‘送子玉像’呢!张天师亲自赐福......”
“当真?”
李隆基声音陡然拔高,接过玉像。他虽子嗣众多,但若贵妃能诞下龙种......想到这里,天子眼中迸出异彩:“爱妃若有所出,朕便建一座‘百子院’!”
杨钊伏在地上,听着天子金口玉言,浑身毛孔都舒展开来。
然而这时,却听“陛下!大喜啊!”
高力士跌跌撞撞闯进来,险些被门槛绊倒。
李隆基眉头一皱,正要呵斥,却听老太监喘着气道:“李监军...李监军回朝了!”
“什么?”
天子手中玉像“啪”地落在绒毯上,方才还视若珍宝的物件,此刻竟被弃如敝履。
李隆基龙袍翻飞,三步并作两步往外冲:“快宣!不,朕亲自去迎!”
杨钊僵在原地,方才还在云端飘荡的心,此刻直坠冰窟。
他盯着地上那尊“送子娘娘”,玉像含笑的面容此刻看来,仿佛在嘲弄他的痴心妄想。
“李乾!”杨钊眼睁睁看着那块被天子弃若敝履的美玉,胸口仿佛堵了块寒冰。
高力士仍在喋喋不休:“李乾还押解了吐蕃大将扎布...”
“扎布算什么东西!”李隆基龙袖一挥,脚步不停:“速传李林甫、陈玄礼、太子议事!杨钊——你也来!”
最后这句召唤,让杨钊如闻仙乐,他瞬间腰也不酸了,腿也不抖了,健步如飞地追着天子仪仗而去,哪还有半分“忠勤体国”的疲惫模样?
偏殿·茶香氤氲
李乾捧着建窑兔毫盏,任滚烫茶汤熨帖肺腑。这一路风雪兼程,冻僵的指节终于恢复些知觉。
突然——
“砰!”
殿门被巨力撞开。须发如银的陈玄礼龙行虎步闯入,老将军甲胄未卸,每一步都踏得地砖嗡嗡作响。
“好小子!”
李乾还未来得及起身,就被铁钳般的臂膀箍住。陈玄礼身上还带着朔风冰雪的气息,豪迈笑声震得梁尘簌簌:“哈哈哈!河西捷报老夫都听说了!”
陈玄礼洪钟般的笑声在营帐内炸开,震得人耳膜生疼。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已经不由分说地掀开李乾的战袍。
““大将军,这...””李乾下意识地想要躲闪。
“混账!”陈玄礼白眉倒竖,花白的胡须气得直颤:“老夫当你祖父都绰绰有余!龙武军的大将军查看自家儿郎的伤势,天经地义!”那粗犷的嗓音里分明裹着化不开的慈爱,让李乾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当看到李乾背上纵横交错的伤痕时,老将军的手突然抖了一下。他一把揪住李乾的耳朵,声音却软了下来:“听着,臭小子!打仗要拼命,可也得给老夫留着命回来!下次再敢这样...”话到嘴边却成了轻轻的叹息。
“末将谨记!”李乾眼眶发热,抱拳的手微微发颤。
“好!好!”陈玄礼突然放声大笑,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骄傲:“这一仗打出了龙武军的威风!”
他望着眼前这个让龙武军名震天下的年轻将领,恨不得把他供在军旗之下。
“李乾!李乾!”
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李隆基竟亲自撩开帐帘闯了进来,龙袍的下摆还在风中翻卷。
皇帝脸上带着罕见的兴奋,远远就伸出手指:“打得好!石堡城这一仗,解了我大唐二十年的心头之患啊!”
“参见陛下!”李乾正要躬身行礼,却被李隆基一把扶住。
“免了!”李隆基大手一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些虚礼有何用?快说说战况!”
“陛下,臣已擒获扎布……”李乾正欲禀报。
“扎布?区区一个孙波茹大帅,不足挂齿!”李隆基右手食指重重地点在李乾肩上,眼中精光迸射,“李乾,朕要的是那个大胡子!你能不能把吐蕃的墀德祖赞给朕押回来?”
吐蕃赞普满脸虬髯,李隆基向来戏称他为“大胡子”。
“陛下,臣此番归来,正是为此事谋划。”李乾直言不讳。
“啪!”李隆基猛然双掌一拍,眼中燃起炽热的战意,“好!此事艰难,朕苦思多日,始终难以突破积石山天险。看来,你们已有良策?”
“臣参见陛下!”
帐外风雪忽卷,李林甫匆匆踏入,肩头还沾着未化的雪花。他满面堆笑,朝李隆基深深一揖:“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哦?喜从何来?”李隆基眉梢微挑,似笑非笑。
“李将军凯旋,必有破敌良策,此乃大唐之福,臣岂敢不贺?”李林甫言辞恳切,句句正中皇帝下怀。
“儿臣恭贺父皇!”太子李亨亦快步进帐,面带喜色。
“哈哈哈!”李隆基朗声大笑,畅快之意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