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杨文松的产业规划

既然聊起了赵孟光,徐丽丽也就不急着离开了,往墙上一靠,继续说道:“其实真正让我佩服的,还不是这家伙的魄力,而是他的能力。-兰!兰~蚊^学. ~冕~废¨悦^毒,”

杨文松疑惑一声:“哦?”

徐丽丽说道:“你想啊,十个硕士,都有着让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待遇优厚,前途无量,结果呢,赵孟光一通电话,这些人就辞掉了工作,回到老家这里,跟着赵孟光这个高中都没上完的人干,换成是你,你能说服那些同学吗?”

杨文松想了想,摇摇头:“我肯定做不到,而且,我也不会这样做。你想啊,人家都己经有稳定的工作了,我让人家回来,跟着我干拆迁?拆迁完了怎么办?再让人回去?人家还能回去吗?留下来在仓库里上班?我自己能不能留在仓库都说不准呢,又怎么能保证让他们留下来?退一步来说,就算是能留在仓库,那肯定也比不上外面的那些国企、大厂啊?至少站在赵孟光的角度来看,仓库的工作肯定是不如那些大厂的。”

徐丽丽说道:“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赵孟光了。你猜赵孟光怎么说的?”

杨文松问道:“他怎么说?”

徐丽丽说道:“他说,人家不是冲着他赵孟光来的,而是冲着你杨文松来的。”

杨文松一愣:“狐假虎威?”

徐丽丽缓缓摇摇头:“这只是他的说辞,但我觉得,这肯定不是他真正的理由。”

杨文松又问:“那他真正的理由是什么?”

徐丽丽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略有些疲惫的肩背,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但我能看得出来,赵孟光的眼里有光,是那种摩拳擦掌、大干一场的光。咱们这次啊,有可能真的捡到宝了。我看仅仅一个期货交割仓,肯定是满足不了赵孟光的,你就想想,怎么给他搭建一个更大的舞台吧,实在不行,就把玉川制药厂那一摊子也交给他。要不然啊,你留不住他的。你不建一个大庙,怎么能留住大佛呢?”

杨文松笑了,说道:“只要他真是大佛,那我现给他建一个大庙,也得把他留下。我现在缺的就是这种大佛啊,什么事全都指望你,你累,我也心疼呢。”

徐丽丽翻了个白眼,说道:“少跟我说这些肉麻的话啊,我可不是王左儿那单纯的小丫头,几句话就能哄开心了。不跟你说了,我走了,困死了。”

徐丽丽打着哈欠离开了。

杨文松回到办公室里,表情有点玩味。

这个赵孟光,确实挺有意思的。

居然能忽悠来十个硕士同学跟着他干。

单凭这一点,就说明此人确实很有能力。?微_趣~暁-税′ /更.鑫′罪¨哙.

想想行了,一边是待遇丰厚,前途无量的硕士,一边呢,就是个高中没毕业的货车司机。

哪个硕士愿意辞掉工作,自降身份,去跟着一个货车司机干?

仅仅是因为赵孟光的身后站着他杨文松,这肯定是不够的。

这里边肯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那几个同学,都很敬服赵孟光。

只有如此,他们才会相信赵孟光,才会愿意舍弃大好前程,来跟着赵孟光从零开始干。

而能让一帮硕士同学在好多年之后,依旧敬服,由此可见,赵孟光上学的时候,就在同学之中很有威望。

难怪桀骜如陈露,都会把自己的第一次给赵孟光。

这次确实是捡到宝了。

不过,正如徐丽丽所说,杨文松接下来就得考虑考虑,怎么建一座大庙,把赵孟光这个大佛给留下。

杨文松开始在脑海里,慢慢的构建一幅产业规划图。

云城自然是根基所在。

在覃正非的大力支持下,医疗产业中心项目己经是初具规模。

接下来,就要看苏茂找来的那帮国际顶尖医疗领域专家的科研水平了。

只要能做出几个突破性的成果,那医疗产业就算是打响了第一枪。

这还不够,杨文松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救治苏浅的病。

但这个真急不得。

苏浅的病,几乎都算得上是绝症了。

苏家砸了那么多的资源进去,也不过是堪堪维持住苏浅的命。

杨文松当务之急,是继续维持住苏浅的命,然后再去一步一步的寻找到彻底救治苏浅的方法。

按照那位名叫莱昂纳德·拉姆斯德尔的诺奖大拿给出的说法,想要救治苏浅的疾病,差不多有上百个难关需要去一一攻克。

三年都算快的,五年很正常,十年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杨文松就得继续招兵买马,尽可能多的将国际顶尖的医疗专家,都拉到医疗产业中心这边来。

想要做到这一点,说实话,很难。

这个级别的专家,可不是说仅仅是给多少钱就能拉过来的。

最重要的是,得给他们提供一个先进的、完善的科研平台。

这个平台,不仅是有钱就能搭建起来的。

还需要官面上的支持。

杨文松也是真正接触了这一行,才知道其中的一些门道。

不说别的,医疗科研,是需要实验对象的。?躌~4~看`书· -追+最¢薪′璋?結.

像众所周知的小白鼠,这个倒还好说。

除了小白鼠之外,还需要大量的猴子。

这个就有点难搞了,得从国外进口。

这就必须要有官面上的支持。

而最重要的,还是病人。

要做临床试验,没有足够多的病人,肯定是不行的。

这就不仅仅是需要官面上的支持了,还得跟各大医院、院校来合作。

这也是杨文松下一步建设国内最大的医疗中心以及大学城的原因。

有医疗中心,才会有足够多的实验对象,建了大学城,才能争取到院校的倾力合作。

然后,整个的医疗产业中心,才算是真正完成,也才有可能不断的吸引全球顶尖医疗专家的加入。

杨文松大概估算了一下,按照五年时间计算的话,那投入的资金,恐怕得是万亿规模。

这真的一点不夸张。

医疗科研,一向是最烧钱的科研项目之一。

但同时,也是回报最高的科研项目之一。

只要能攻克一个难关,比如研制出几款特效药来,那回报都是几倍、几十倍的。

杨文松做交易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那种医药公司股票,股价发疯似的暴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能翻好几倍,甚至是好几十倍,就是因为发布了一条某款新药通过了临床试验的公告。

这还算不上是特效药。

真要是研制出那种功效强大的特效药,甚至是突破性的特效药,不用多,一款这样的药,差不多就能将之前的投入全都赚回来了。

而按照那位莱昂纳德的估计,想要治好苏浅的病,光是特效药,就得需要三到五款。

这还不算医疗技术方面的突破。

当然,对杨文松来说,他并不是太在意回报,他只在乎能不能救好苏浅。

可话又说回来了,他不在乎,别人在乎。

当苏浅的病真正治好之后,中间为了救治苏浅所取得的这些科研成果、特效药,在那些人眼里,就是一座座的金山银山。

整个医疗产业中心,也会是一个超级巨大的蛋糕。

所有人都想要上来分一块。

也正因如此,杨文松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独吞这块蛋糕。

一来是他吞不下,二来,他也不差这块蛋糕。

这个蛋糕再大,跟他的系统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对于医疗产业,杨文松只需要建几个药厂就可以了,因为那几款救治苏浅的特效药,他信不过别人,必须亲手研制生产。

这也是他准备在玉川那边建药厂的原因。

另外,建了药厂,那肯定就得保障生产,上游的原材料必须保障。

这是他建期货交割仓库的原因。

有了这个期货交割仓库,再加上他的系统和庞大的资金,他就能在期货市场上,有足够大的话语权。

而有了话语权,那么至少,在原材料这一块上,没有人能卡住他,只有他卡别人脖子的份。

如果从杨文松个人角度来说,产业做到这一步,就可以了。

因为他做这些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救苏浅,而不是为了挣钱。

挣钱有系统,什么样的产业都不如他这个系统挣钱快。

何况,钱对他来说,己经只是一个数字了,他现在的钱,就己经几辈子花不完了,不需要再去挣钱。

但问题是,到了这个级别,很多事情己经不是他想怎样就怎样的了。

树欲静,可风不止。

曹叶两家都在盯着他呢,国外那一帮资本大鳄、财团豪阀,也都在盯着他。

他在资本市场上捞了那么多的钱,这些钱是从哪来的?

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这些资本大鳄、财团豪阀口袋里掏出来的。

一天掏个几十亿美元。

到现在为止,己经掏了上千亿美元了,还得继续再掏个几千亿美元。

掏完了,然后拍拍手,不干了?

怎么可能。

那些人早己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都恨不得把他大卸八块。

不止如此,他如果现在洗手不干了,那王朝他们那帮人,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那几大家族,投入了那么多的资源,杨文松若是抽身不干了,那他们岂不是血本无归?

到了那个时候,那些人可不会再跟杨文松讲什么兄弟情谊了。

他们只会把怒火、怨气发泄到杨文松身上。

甚至就连苏家、吴家,也会心生不满。

所以,杨文松现在就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可言。

他若后退,那世界再大,都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只有前进,前进,再前进。

但是,他也不能就这么被人裹挟着往前走,跟个工具人似的。

那不是他的风格。

他要尽最大可能的掌握主动权。 资本市场上自不必说了,那些资本大鳄、财团豪阀不是在针对他吗?

那他就主动出击,谁针对他,他就针对谁。

最好的防守,从来都是进攻。

只要他把那些资本大鳄、财团豪阀一个个的全都打趴下,那自然就没人再敢针对他了。

而在产业市场上,他也绝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医疗产业。

必须拓展自己的产业帝国,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实体经济领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医疗产业,既是为了救治苏浅,也是为了拉拢王朝他们那帮人。

而在医疗产业之外,他准备再拓展几个由自己完全掌控的领域。

娱乐产业算是一个。

但是,娱乐产业只能算是小打小闹,终究算不上有影响力的支柱产业。

真正有影响力的支柱产业,还得是科技、制造等。

比如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芯片制造。

只不过,纵使杨文松现在不差钱,但这些产业,也不是说进就能进的。

而且,他也不可能全部涉猎,能在其中一个领域里站稳脚跟,就己经很不错了。

杨文松看中的是人工智能。

因为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最大的担忧,那就是,万一苏浅的病治不好怎么办。

若真是到了那一天,那恐怕就只有一个办法了,也就是他一开始跟苏家提出来的,大脑移植。

虽然说,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而且,难度非常的大,甚至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

但是,杨文松还是想要做些准备。

先找机会,进军人工智能领域。

这段时间,他己经在关注几家人工智能领域的上市龙头公司了。

还悄悄的买进了一些股票。

就等时机合适,找好目标,就首接收购。

至于赵孟光那边,这的确是个人才,只是,终究还是欠缺了点经验。

所以,杨文松准备继续考察考察赵孟光。

就先让他打理一下期货交割仓。

若是打理的不错,可以给他一定的权限和支持,让他去自由发挥。

可以依托交割仓,进一步拓展仓储物流业务,也可以尝试着去做点其他的业务。

总之就是,对赵孟光采取放养模式,看看他究竟能做到何种程度。

想着想着,杨文松脑海里,冷不丁的又冒出了一个人。

姜旭诚。

听说这个人跑去京城了。

明面上是去京城治病疗伤。

徐丽丽说,他就是借这个机会,离开这个风暴漩涡,坐山观虎斗去了。

但杨文松突然就在想,姜旭诚那家伙真的只是去坐山观虎斗吗?

可为什么偏偏往京城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