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倭国的野心
平壤之北,一处港口之中。
马展策马而立,看着前方众多船只,眼中浮现一抹冷色。
这些船只,都是倭国援军带来的,只是他们恐怕没有想到,梅川堀奇会败得如此凄惨,直接被裴元庆碾压了。
虽然梅川堀奇留下了兵马防守,但这些人,自然不可能是隋军的对手,除开一些小船逃离,剩下的大船都成了隋军战利品。
看着陆续赶来的众将,马展沉声道:
“已经有溃兵乘坐小船,将此间消息带回倭国,或许用不了多久,倭国就能得知此事,是以本王决定,亲自领兵渡海平定倭国。
先前我大隋不曾将倭国彻底覆灭,他们却如此胆大妄为,插手我大隋内部事宜,这是自寻死路,本王绝不会手下留情。”
在这件事上,马展早有决断,众将也知道马展的意思,自然没有问题。
而后,马展继续说道:
“伯当你和永年兄带人坐镇辽东,清理各地反抗势力,维持局势稳定。
等本王覆灭倭国再来汇合。”
随着马展下令,王伯当和姜松等人,皆是拱手领命。
对于马展来说,平定倭国用不了十万大军,他只是挑选出三万通晓水性的精锐,随他出海征战。
他相信,高句丽之地有着王伯当和姜松镇守,不会有任何问题。
放眼世间,除了马展和李元霸,根本无人有绝对把握将姜松拿下。
坦白说,对这一天马展是期待已久。
先前要不是时间匆忙,他定然一鼓作气,将倭国覆灭,不会留有余地。
现如今,倭国自己送上门来,那就别怪他心狠手辣了。
像这等岛国,确实没有存在于这世上的必要。
一切安排妥当,马展带着众将士登船,由高句丽征召的水军,驾驶着船只,朝着倭岛方向不断前进着。
姜松和王伯当在岸边,他们看着渐行渐远的船队,面露唏嘘之色。
只见姜松感叹道:
“以马兄现在的实力,破敌灭国轻而易举,想来用不了多久,倭国便要不复存在了。”
王伯当点头道:
“永年兄所言极是,我们就在平壤等消息吧,相信此间战果,已经足以震慑各方势力,让他们知道我大隋如今的强大了。”
讲到此处,王伯当忽然有些庆幸,庆幸自己遇见了马展。若非有着马展的劝说,他怎么可能有如此际遇?
虽然现在单雄信等人,也都成为朝廷官员,但他们的身份地位,却远远不能和王伯当相提并论。
可以说,如今的王伯当已经完成了他最开始的目标,拜将封侯不在话下。
并且,这还不是结束。
他作为杨林义子,马展的兄弟,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建功立业,加官进爵。
同时,他也能看到大隋变得更加强大,这同样是王伯当追求的目标。
想要扫清天下贪官污吏,或许没有这么简单。但最起码如今天下,那些贪赃枉法之辈,没有那么容易蒙混过关。
说罢,二人带领兵马退回平壤。
接下来,他们也有不少事要做,除了安抚各地百姓,同时要对辽东以及半岛进一步肃清,表明朝廷的态度。
——
倭国国都,难波城。
先前因为马展的突袭,难波城变得一片狼藉,混乱不堪。
整个倭国的王室,几乎被一网打尽,城中百姓亦是被吓破胆,朝着四方逃散。
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休整,难波城也是恢复了往日的元气。
满目疮痍的城墙已经被修复,上面有着大量的守军巡查。
虽然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有人能杀到这里。但吃了上次的亏,倭国一方无疑是警惕了许多。
如今的倭国国王,算是上一任国王的旁支,因为直系被马展打包带走,倭国群臣便是将之扶持上位。
虽然很多人都心有余悸,但这么长时间过去,倭国逐渐安稳下来。
甚至于,倭国君臣在得知大隋发生内乱,分崩离析之际,更是萌生了其他的想法。
虽然他们不敢直接对大隋用兵,却是派出兵马,助高句丽复国。他们的目的可没有这么简单,帮助高句丽也是为了自身利益。
而此刻,在王宫之中。
倭国国王坐在王座上,他正与几位重臣,商议着接下来的计划:
“诸位,如今梅川将军已经领兵前往高句丽助战,大隋方才经历内乱,就算他们实力强大,仓促之下又能调动多少力量?
而如今的高句丽,同样是处境艰难,他们如果想要获得我倭国进一步的帮助,那就必须付出代价。
到时候,我倭国的势力范围就能扩张到半岛了,只要将百济新罗故地占据,未来我倭国必然能够变得更加强大。”
前方众人不住点头,倭国一直都是野心勃勃,只是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吞并百济新罗的实力,只能不了了之。
可是现在,百济新罗二国早已覆灭,只要倭国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助高句丽挡住隋军进攻,将这二国疆域收入囊中轻而易举。
当然了,这也意味着,如果倭国和高句丽联手,也无法阻挡隋军攻势,所有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但在场众人都颇为自信,他们并不觉得以二国之力,连防守都无法做到。
这几年来,大隋内部纷争不止,各方势力征战,对国力损耗极大。难道一番内乱下来,大隋还能如往日那般强盛吗?
也就是在众人商议着,等获得了百济新罗的疆土后,应该如何利用时,王宫外却是传来一阵慌乱的声响。
倭国国王缓缓抬头,正好看见一名士卒手忙脚乱而来,接着急切道:
“大王,不好了,有溃兵传回消息,梅川将军在平壤城外与隋军交战,梅川将军被敌将直接击杀,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听得此言,原本表情有些错愕的倭国国王,几乎是按了弹簧一般,猛的站了起来,他死死看着这士卒,说道:
“这怎么可能,梅川堀奇死了?那高句丽呢?”
士卒忐忑道:
“启禀大王,隋军轻易突破高句丽辽东防线,在击败我倭国大军后,高句丽王投降了,如今高句丽又亡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