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商战背后的恩怨

蒋康辰明白这是商机,却无法理解恒远侯府的做法。_3\3*k~s¢w·.\c¢o¨m_他蹙眉问:“恒远侯府敢明摆着跟咱们抢这买卖?他们难道不知咱们的买卖背后是皇上和千岁?”安公公面露讥讽地说:“他们怎可能不知。他们是根本就没把皇上和千岁放在眼里。恒远侯府的银子不知比国库丰盈多少倍,可恒远侯何曾为皇上分忧过?先帝时不见他们送女儿入宫;到了皇上这儿,他们就动了这心思,只不过没能成功。你说是为什么?”蒋康辰谨慎地回道:“他们是不满足这侯爷的爵位了?”安公公却是摇了摇头,压低声音说:“他们这是怕皇上秋后算账。”安公公知道的自然比蒋康辰多。恒远侯府的魏家在前朝就是很会挣钱的大户。前朝末年,魏家掏出大笔钱财支持慕容家起兵。慕容家拿下江山后,论功行赏。前朝勋贵的魏家摇身一变,成了燕国的恒远侯。一代代的恒远侯就这样靠着与皇帝的“亲近”关系,积累起越来越多的财富。先帝时,恒远侯府靠着给先帝送女人、送珍奇,得到了先帝极大的信任,以此接了许多朝廷的活计。按照邵云安的话来说就是接了许多国家的工程项目。恒远侯府的钱多,对外又常常做些施粥、修路的“善举”,很是给自己挣了许多的名声。恒远侯府有钱、有权,与皇上的关系也不错。前面几位皇帝,恒远侯府魏家有送过女儿进宫,强强联合嘛。但有一位皇帝登基后,对外戚是一通乱杀,甚至连自己的母族也没放过。自那之后,在那场屠杀后保存下来的世家们就再也不送家中女子进宫了。先帝中后期燕国的国力开始衰退,储位争夺激烈,世家们也要为自己家族的日后前途多方考量。谁当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家族要在混乱中保存下来。恒远侯府一直表现出对皇帝的忠诚,表面上看只是醉心挣钱,没有参与夺嫡之争。可实际上,他们私下押注的却不是那时的太子,因为太子的赢面太低了。——不得帝王喜欢,没有强势的母家,也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翁老帝师的翁家只能算清流,代老将军就更别说了,在世家的眼里他就是一莽汉。恒远侯府那时候暗中押注了好几个有胜算的皇子,无论最后是谁上位,他们都能依旧与新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结果千算万算,上位的还真是太子!恒远侯府心虚么,当然是心虚的;慌吗?也不是太慌。?s/s¨x¢i~a,o^s/h·u!o\._c′o~m¢国家给先帝弄得乱糟糟的,国库空虚,边关告急,该慌的是新帝。不过恒远侯府还是决定送一个嫡女进宫,算是向新帝服软,也是给自家留条后路。只是谁都没想到,新帝拒绝了所有世家意图送进宫的男男女女。登基第二年就废了皇后,改立代齐攸为是君后!新帝的这一举动是狠狠扇在了恒远侯府这些世家的脸上!魏家一方面看不起代家人使出“美人计”勾引皇帝,用的美人还是个病怏怏的男人;另一方面,又因皇帝拒绝了魏家女而愤怒不已。愤怒之后,就是更深层次的博弈。新帝为什么拒绝?是想来日再如那位皇帝一样对世家一通乱杀,还是……单纯地记仇?送女儿进宫诞下皇子这条路走不通,那魏家自然不会愿意见到国库充盈起来,见到皇上手里有钱。待皇上有了钱,国库充盈的那天,可能就是魏家倒霉的那天了。如果皇上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动了有万贯家财的恒远侯府,其他几家一定会联合起来煽风点火说皇上是看上了恒远侯府的家财,是杀人夺财。那皇上的名声就会大大受损。即便是昏君,都想在史书上留下自己光彩的一面,更何况皇上还不想让做昏君。就算日后会拿下恒远侯府魏家,也不能让人家以为皇上是看上了魏家的家财,必须是其他的、不得不动他们的原因。永明帝独宠君后代齐攸已是顶着很大的压力了,加上他是名正言顺的太子登基,其他人再不服,面上也只能俯首称臣,可私下里服不服就不好说了。毕竟永明帝是太子时,眼瞅着赢面着实不大。若是先帝再多活几年,他那时候的太子之位可能真就会被废了。也是先帝死的是时候,代老将军那会儿又恰好在京城,与太子来了个里应外合。翁老帝师带头尊太子继位,文臣只能屈服;武将又有代老将军压着,太子得以顺利登基,改国号“永明”。那那些押错宝,或是暗中支持错人的,难道真就不怕永明帝秋后算账?他们真就甘愿家族从此沉寂下去或甘愿认命?谁都怕死,又遑论牵扯到帝位之争。这其中的种种,安公公隐晦地讲给蒋康辰。对皇上登基期间的那段混乱也不是毫无所知的蒋康辰明白安公公为何这么急了。还是他认识浅薄了,他只当是恒远侯贪得无厌,没想到还有这些弯弯绕绕在里面。?\小;e#说}宅¢?= ]-=最.新a,章(节§更¤新^=?快2这不是简单的争夺商机,这是皇上与恒远侯府所代表的某些世家大族的一场较量!见蒋康辰听懂了他说的并不是太直白的关键所在,安公公道:“恒远侯府明面上说他们就是单纯地花高价收购新茶和新酒,难不成皇上和君后还能下旨不许他们收?奸商奸商,恒远侯府只不过是做了奸商都会做的事。但这又不是灾年哄抬粮价的奸商,该杀。他们抬的是茶,是酒,皇上和千岁若是出手,那会被朝臣们非议‘与民争利’,‘心胸狭窄’,甚至是‘小题大做’。皇上与千岁不仅不能过问,甚至知道了也要装作不知。所以我才说要云安想法子。只要能稳住大山部落和鲜鹿国的商人不被恒远侯府拉了去,等到下一批的茶和酒出来,咱们就算是赢了。这场‘仗’,咱们得帮皇上和君后打赢,得帮皇上和君后狠狠给恒远侯魏春林几个耳刮子!”蒋康辰握住拳头:“希望云安有法子。” 安公公:“他必须得给咱们以后法子啊!”高祖皇帝在位时册封过“两公三侯”,即:安国公武家、宁国公楚家、恒远侯魏家、昭阳侯郑家、正远侯鲁家,都是开国有功的。三代帝王后增至“三公五侯”,多了鲁国公粟家、平安侯曾家和景陵侯白家。康盛帝晚年,鲁国公粟家与景陵侯白家因与代家有姻亲关系受到波及,被夺了爵位。永明帝登基后又恢复了这两家的爵位。如今京城广为流传的是“三公五侯一王将”,一王将的“王”指的是燕国目前唯一的亲王罗荣王慕容端,“将”就是大将军代家。在这十个家族中,最初的“两公三族”都是真正的世家大族,是在前朝时在族地就极富盛名的大族。而如今的“三公五侯一王将”中,也是以恒远侯府魏家最有钱,是燕国名副其实的首富。因为押错宝,永明帝登基后,安国公府、恒远侯府、昭阳侯郑家、正远侯鲁家都试图送家中的模样端正的女儿或儿子进宫,皆未能如愿。宁国公楚家是永明帝还是太子时,家中有女被先帝选为了太子的妾室,也就是如今的静妃。楚家当时是不乐意的,现在,楚家不知多庆幸先帝的那道旨意。如今皇上唯一的皇子就养在静妃的膝下,楚家自然要做些打算。永明帝是明摆着不想与这些世家多周旋,所以他登基后至今才行事艰难。永明帝就是不想妥协,哪怕穷的每日只能啃窝窝,他也不想低头。换做别人,会说永明帝不适合做一位帝王,因为他的脾气太硬。或许吧。被自己的亲生父亲那样打压猜忌的时候他都没低头。如今成了皇帝,他更不愿低头。燕国被先帝糟蹋,又连年打仗,整个国家穷的是叮当响。相比之下,大山部落和因地理原因很少受到战乱的鲜鹿国算得上是国泰民安,十分的有钱。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两个“国家”就是那熟知的狗大户,土豪满地走,人人不差钱。而之所以这两个国家没有趁机来瓜分燕国,也是有其原因在内。大山部落是由二三十个小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林地资源丰富,民风彪悍。可以说他们依靠的山水就能给他们带来丰富的利润。大山部落的民风虽然彪悍,但他们并不愿意与燕国开战,因为大山部落面积远不如燕国,人口也远不如燕国,他们同时也受到胡哈尔国的侵犯。燕国是在先帝晚年才开始国力衰弱,再加上打了很多年的仗,所以显得力有不逮。但燕国是击退了胡哈尔国的进犯的。所以除非是闲的蛋疼,大山部落不会主动攻打燕国。因为他们的地理条件也决定了燕国不会轻易攻打他们。鲜鹿国与燕国相距比较遥远,中间隔着重重的山地。鲜鹿国靠海,他们的主要敌人是海的另一边来自大斯国的斯匪。所以大山部落和鲜鹿国与燕国的关系主要是经贸关系,彼此间贸易往来,互相赚银子。国库空虚,私库见底,永明帝不是没想过从大山部落和鲜鹿国挣些银子,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时机和人选。燕国的商业很大一块被恒远侯府垄断,永明帝要自己挣钱,就绕不开恒远侯府这座大山。现在,永明帝总算是有了可以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还特别挣钱的买卖……他是绝对不能允许被任何人抢走的!理清了恒远侯府此举的深层次意思,蒋康辰安抚说:“安大人,此事咱们哪怕急,也不能自乱了阵脚。我以为此事还是要先秉承千岁,再看云安那边是否有好的法子。过年我在云安那里吃了不少的美味,云安写了菜谱。我回来也是要跟您商量一下,开一个火锅店和麻将馆,咱这云龙阁里再加一道烤鸭的菜式。”“火锅店?麻将馆?烤鸭?”安公公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蒋康辰马上掏出“计划书”,把何为火锅、麻将,何为烤鸭详细介绍了一番。安公公一边听他说,一边看“计划书”的内容,越看安公公的眼睛越亮。待他听完蒋康辰的吃后感,安公公一拍桌说:“开!趁着天还冷,这火锅店要马上开!烤鸭让大厨研究研究,尽快上桌。正巧了,千岁有一处农庄养了不少的羊,原本是皇上给千岁暖身子用的。”蒋康辰闻言忙道:“那咱们还是去别处收购些羊吧,那些羊留着给千岁暖身吃。”安公公叹了口气:“千岁现在一吃羊肉就腹痛,已经很久不吃了。只是羊还可以卖钱,千岁就让养着了,现在倒是正好了。”蒋康辰闭了嘴,安公公立马又振奋起来,道:“来,咱们来说说这火锅店,待会儿咱家就进宫把茶和酒还有这火锅店的事禀明千岁。”※蒋康辰从云龙阁回到蒋宅时天都黑了。他和安公公两人就云龙阁之后的发展以及火锅店、烤鸭等新菜式的上桌问题商议了一整天。两人这一天都是随便对付了两顿,满脑子都被挣钱占满了。说实话,几个月前,蒋康辰还无法想象自己的生活会变得如此的忙碌和充实。在这忙碌与充实中,他的心也更加的踏实,更加的轻松。仿佛压在自己身上许久以来的枷锁都全部被这些忙碌给带走了。回到家中,洗去一身的疲倦,蒋康辰没有立刻上床歇息,而是又伏案提笔写起了奏章。所有买卖的账务由安公公负责,蒋康辰不插手,他主要负责的是扩展生意。这对在国公府闭塞了多年,之后又只是在京城做些小买卖的蒋康辰来说充满了困难与挑战,但也让他充满了干劲儿。在秀水村的这段时间,他跟着邵云安学了不少的生意经,尽管很吃力,但他尚能应付,他也会多去信请教邵云安。现在茶和酒的数量少,只是京城都供不应求。日后茶和酒的数量多了,他要如何冲破恒远侯府与其他那些不愿意皇上与千岁挣太多钱多人的打压与阻拦,把茶、酒的生意做出京城,做出燕国,都是他未来要面对的。等到蒋康辰忙完,已是深夜。累得睁不开眼的他直接合衣倒在床上,鞋子一踢,拉过被子蒙头就睡,这对曾经的他来说是完全不可能会做的事。儿子蒋沫熙被送到了秀水村,等于消除了他的最后一丝顾虑。现在的他只需要一股脑地往前冲,为自己、为儿子、为弟弟康宁,为蒋家努力挣出一片天!鼻端是淡淡的梅花香,蒋康辰的脑袋挨着枕头已入沉眠。梦里,有人紧紧抱着他,在他耳边喊:“辰宝……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