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回到了刚当小媳妇儿那会儿
钟小小带着三小只在碾坊里扇谷子,南宝手臂抡得跟风火轮似的。
她这几日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但也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
大娘们眼里钟小小还是那个被娘家吸血的小娘子,有两位心直口快地直接劝她道:“趁着你哥你娘没来,早点把粮收了。”
以前她们不劝,是觉得钟氏不争,冯氏泼辣。
管别人的闲事,别没捞到好处还惹得一身骚。
如今钟小小争气了,大家伙都上杆子劝她。
有啥比手里有粮更重要的?
三个孩子好不容易养得有些肉了,再不能饿肚子了。
相比听劝的钟小小,钟大山、冯氏和钟小惠每日回到家都只有挺尸的分了。
钟老四眩晕症发作,这几日都没法下地。
可家里的粮不能不收,钟·葛朗台·老四都躺床上,还是不许冯氏去请短工。
冯氏闯的祸已是全村皆知,被人笑话她不自量力就算了,她这几日快被公婆骂死。
公爹拐杖就差没戳到她脸上,如果不是要收粮,婆婆绝对能让她罚跪。
冯氏不但有公婆,还有妯娌。
公婆岁数大了,没抓着家里不放。
对外为了分担徭役都说没有分家,几家实际是各过各的,每个月给公婆送粮送菜。
钟老四病倒,公婆妯娌都过来探病。
婆婆骂她:
“你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还想去镇上挣钱?
你是那块料吗?”
“要是能挣钱,大丫怎么不去啊?
大丫不比你能干?”
冯氏:……
几个妯娌本就嫉妒她日子过得比她们好,这会儿子恨不得往死里挤兑她。
“弟妹,不是我说,人心不足蛇吞象。
你是咋想的,放着地里的粮食不收,去镇上出摊?
你别是想躲懒吧?”
这话里外里拱火,婆婆对她又是一顿数落。
“我早看出来她就是懒骨头,以前就是能躲懒就躲懒。”
总之,冯氏原本想要用在朱氏身上的招数,这回全应在自己身上了。
可即便钟老四病倒了,却不舍得请大夫,冯氏还不能把院子里的坛子起了,拿钱出来请短工。
不但不能请,还被公婆押着下地收粮,就连她娘家弟弟都过来,话里话外都是警醒她,可不能落个懒婆娘的名声,影响家里闺女说亲。
一下子冯氏恍惚觉着自己又回到了刚当小媳妇儿那会儿,处处谨小慎微,半夜惊醒了都觉得婆婆在使唤她。
可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冯氏一日日早出晚归,被人背后说闲话,过得生不如死,但好歹她是干过农活的。
钟小惠就不同了。
作为冯氏的“同伙”,一句骂她没少挨,几个婶婶说她这回闯了大祸,姑娘家不稳重,名声坏了,以后说亲都难。以前娘都会帮她说话,现在冯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钟小惠到底脸皮嫩,被长辈说了也不敢回嘴,只等回房后伏在枕上痛哭,只觉前途一片灰暗。
当然,这不是最惨的。
最惨的是,她还要下地干活了。
她长这么大,还没怎么干过体力活。
抡不了两下锄头,手掌上的皮也磨破了,肩膀上膝盖上本就伤了,如今是伤上加上。
没割一会儿稻子,钟小惠就撑不住大哭。
被一样下地的大娘们说娇气。
冯氏没了脾气,若是换做以前,冯氏定会骂回去,我自己闺女娇养着我愿意。
可这会儿就算冯氏肯让她歇会儿,大哥也不肯。
而且,娘不但不安慰她,还让她闭上嘴,好好干活。
她们母女如今是众矢之的,村里少了一头耕牛,大伙儿今年都要多干不少活,本就心里存了怨气。
你还指望他们能同情你?
她们不趁机踩你一脚就不错了。
要是你今日在地里撂挑子,明日偷懒耍滑的名头就落在你头上。
到时候你还想说到什么好亲事。
钟小惠不甘心,她觉得以她的姿色怎么都不该比大丫嫁的差,她就不是下地干活的命。
当然她不知道,钟小小现在就是台核动力割稻机。
钟小惠道:“娘,我都晒黑了!”
冯氏听了差点没气的原地升天,她真是太惯着她了。
“这会儿子还想着黑不黑?你看看天边压着的那朵云,还不赶快收粮?
我同你讲,今日不把这片收完,不许收工。”
钟小惠没办法,只是她是真不会干。
村里人看了都直摇头。
最惨的不只她一个,还有钟大山。
这回他是不得不下大力干活。
家里的板车又坏了,每日肩挑手抗的,回到家浑身都跟散了架似的。
冯氏心疼儿子。
她不是没想过让朱氏下地,可朱氏是镇上长大的,压根就不会种地,与其让她下地,不如在家里照顾老的小的。
这时冯氏又后悔,要是给儿子找个能干的儿媳就好了,至少农忙时能搭把手。
尤其是最后几日,天阴沉下来,钟小惠手上磨出了血泡也要咬紧牙拼命干。
这回,他们家是全村最后一个扇谷子,好歹算是赶在下雨前把粮收了。
她整个人都黑瘦了一圈。
冯氏那边不是不惦记大丫家里那点粮食。
钟小小在晒谷子时,冯氏想让儿子去大丫家收粮。
钟大山这回是真透支了,他现在躺在床上动都不想动,只想躺着睡觉。
“娘,等过几天交粮税的时候再去,谷子又不会长脚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