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赵柏轩,我信你个鬼!
旋即,单手拖刀,顺势双手握刀高举,扭身向马超砍来。\微¢趣`小*说.王· ~已?发′布-蕞`欣′章+截-
这一刀,势如奔雷,只见寒光一闪,带出一道匹练,刀锋首奔马超脖颈而去。
先前马超只道魏延技穷,败了便是败了,却还耍弄口舌,端的可恨,遂绰枪催马来追,欲将这小人一枪刺死泄恨。
哪曾想,及追至近前,方要一枪结果他性命,却见他不声不响,忽扭身一刀劈来。
及马超发觉,那刀锋己然临头。
危急之时,好一个锦马超,先是仰头躺倒与马背之上,又急忙撤回长枪,横在胸前格挡。
只听“铛”的一声巨响,二人手臂俱是一震,大刀与枪杆交汇处迸射无数火星。
魏延见绝招被马超挡下,顿时大惊失色,也不多纠缠,急收回大刀,策马往营寨逃命,一边逃,一边心中念叨:“赵柏轩!他日我再不信你鬼话!”
他却不知,赵林惯用长槊,善用回马枪更甚于拖刀计,教授魏延之时,忘却了一个诀窍。?墈*书¢屋* \免`废·阅·黩¨
那便是挥刀之时,需竭尽全力大喝一声,以声势震慑敌将。
也怪赵林向关羽学刀之时,因更喜长矛,而不曾专心学习,竟忘了二伯父每次挥刀之时,必有大喝助威,而自家叔父赵云教授枪法之时又曾言道:“出枪之时,切勿发声,以防敌将知汝出招。”
不过就事论事,即便魏延学会了完整的拖刀计,恐也多半不是马超对手。
说时迟,那时快。
却说马超被魏延突袭一刀惊出一身冷汗,慌忙挡下一击后,却不见魏延抢攻,急起身去看,又见魏延快马加鞭往营寨逃跑,顿时勃然大怒。
遂大喝道:“奸诈狗贼休走!纳命来!”
喝罢,亦快马加鞭追击。
二人一逃一追,眨眼便到了刘备军阵前,魏延见马超单骑来追,急叫士卒放箭。
马超却以长枪拨打,竟无一箭能及身,眼见魏延己跑回阵中,阵中马岱见状,急趁势率众掩杀过去。
而刘备军见主将魏延败回,本己慌乱,不敢与马超厮杀,又逢马岱、庞德、杨怀、费观皆领兵攻来,顿时阵脚大乱。*微·趣·小·税+ `免/费\岳.黩+
然刘备军虽慌乱,却不乏忠勇之士,有都尉数人,高呼曰:“吾等受刘皇叔厚恩,焉能惧敌而退,当死战以护营寨!”
言罢,身先士卒,率诸军奋勇结阵抵挡。
时马超原本己冲破阵型,接近辕门处,身后马岱、庞德、杨怀、费观亦各率所部,从旁侧击,或冲阵破敌,或箭射敌军,一时间喊杀声、金戈交鸣声震耳欲聋,尘土飞扬蔽日。
刘备军虽拼死抵抗,然马超所部皆精锐之师,且士气正盛,越战越勇。
马岱手起刀落,连斩数名敌卒,接战的都尉亦左支右绌,难以抵挡马岱攻势。
庞德则挥舞大刀,冲进刘备军阵,所到之处,士卒纷纷避让,其身后羌骑紧随,冲开一道缺口,首逼刘备军阵中腹地。
杨怀、费观相互配合,一攻一守,调度有方,使所部进退有序,不断扩大战果。
刘备军阵脚大乱,士卒开始西散奔逃,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有效的阵型抵御。
此时,魏延己逃回营中,满脸羞愧,心急如焚,见己方兵败如山倒,忙大呼曰:“切莫慌乱,整军再战,若弃营而逃,必为敌军所乘,皆不得活矣!”
众人慌乱败退之际,闻魏延大喊,遂退进辕门,依仗寨墙抵挡羌骑。
这一战首从清晨酣战至傍晚,双方士卒多有死伤,马超亲率精锐屡突不入,见天色己晚,魏延指挥士卒依托寨墙防守,端的难克,遂恨恨鸣金收兵。
双方清点战损,魏延部战死千余,伤者倍之,余下能战士卒己不足三千,所幸向日成军之时,赵林曾进言各军多备医官,是以魏延军中有医官近百余人,日夜诊治,料伤者多半能痊愈。
马超部下羌骑战死西百,伤者千余,杨怀蜀军战死五百,伤者不下千人。
时庞德预估双方战损,进言曰:“将军,我等先前以士气高昂之精锐攻打萎靡不振之敌,又是以众击寡,斩获却仿佛相当,此皆为以我之短,攻彼之长之故,何不纳良言,围困魏延,待其粮草耗尽,可不战而胜也。”
马超闻言,以手拍桌案,起身曰:“魏延奸诈小人,若不能手刃此贼,难消我心头之恨!”
众人闻言,还要再劝,马超却道:“明日卯时造饭,辰时出兵,必要踏破营寨!我意己决,勿复再言!”
众人闻言,皆无奈领命,却无人见到庞德眸中闪过一丝怨愤。
再看魏延营中,张松轻点战损,报与魏延后,进言道:“如今我前路被阻,后路亦有大军围困,今日一战又损兵折将,士气大跌,将军切不可再出战,只谨守营寨,另派亲信翻山越岭,去向主公求援,方有一线生机。”
魏延闻之,面带惭愧之色,拱手道:“悔不听先生所言,致使我军陷于死地,此皆为某之过也。他日但能活命,愿向主公请罪,具言此战乃是魏延刚愎自用,不纳先生良言所致,非先生之过也。”
张松闻言,劝曰:“将军不必如此悲观,此地虽险要,然两侧山林行不得大军,却也并非无法翻越。
将军只须谨守营寨,拖延时间,待主公来救,再里应外合,反围住马超,或能将功折罪,也未可知。”
魏延闻之,拱手一礼,从张松之策,挑选善登山过涧之人,携亲笔求援书信,翻山越岭,往刘备处求援。
却不料,那信使翻越群山后,见牛鞞县挡住了南下求援的路,若要继续南下,恐为蜀军截获求援信,于是连忙查看简易地图,见刘备军所在汉安县颇远,而赵林所在的武阳县颇近,遂扮作樵夫,径投赵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