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子时七刻
华佗之名,他早有耳闻,只是传言这位医术高绝之人行踪不定,虽高官厚禄不能动其心。
至于孟达,虽未曾听闻益州有这号人物,不过想来贤女婿“遗言”当不会妄语。
接连疾行数日,刘备在几次休息之时,用赵林信中提到的秘法解开了数块竹简,皆是人物点评,寥寥数字,预言姓名、能力及性格。
想起赵林信中的文字,刘备眼眶又渐渐湿润。
“柏轩危在旦夕,仍为我谋划...”
思及此处,刘备忽双手扶膝起身,谓左右曰:“掉队者可曾赶上?”
陈到曰:“约莫赶来三百余人。”
刘备闻言,颔首道:“不等了,便先叫三千甲士先行赶路,沿途留下标记指引罢。”
陈到抱拳领命,并无异议。
黄忠却刚好传令回来,奇曰:“主公方才下令暂歇一个时辰,如今不过片刻,怎的又要动身赶路?”
刘备曰:“柏轩危在旦夕,我等若不尽速相救,万一有不忍言之事...备如何能等。”
黄忠闻言,抱拳曰:“主公,此隐秘小道极为难行,士卒重甲疾行数日,翻山越岭,每日休憩尚不足两个时辰,如此气力尽失,即便赶到资中,又如何对阵蜀军?”
刘备道:“若是柏轩危急,我等及时赶到,即便无力再战,敌军见到数千甲士,亦不敢视若不见。¨5′0′2_t¨x^t\.,c\o·m/
然若迟了,援军不至,纵使有使不完的力气,又如何救得柏轩性命!
我意己决,休得多言!传令下去,速速进军!”
黄忠闻言,只得无奈抱拳领命。
如此,北、西、南,三路援军皆在赶来途中,赵林却浑然不知,犹自苦思如何御敌自保。
夜深,赵林独坐主位,以沙土构建简易地形图。
忽闻后帐有声响传来,蓦然惊醒,起身掀开后帐门帘,见陈安己醒。
遂急行数步,取来木碗盛了清水,扶起陈安,将木碗递到嘴边,言道:
“泰宁醒来感觉如何?可有畏冷,晕眩之症?”
陈安干裂着嘴唇,虚弱道:“主公,安怎敢劳主公如此相待。”
赵林曰:“你我名为主臣,实为兄弟也。汝舍命救我于万箭之下,我如何不能喂你一碗水?”
陈安失血不少,体虚无力挣脱,只得无奈抿了一口清水,轻声道:“主公,蜀军可是退了?”
赵林言道:“泰宁不必担忧,先安心养伤,以免留下病患。?k!a^n+s!h`u~d·i/.·c¢o?m′”
陈安道:“主公医术精湛,安定会无恙。只是如今强敌环伺,料蜀军虽暂时退去,必不可能罢休...”
话音未落,忽有一人闯入帐中,急报曰:“少将军,赵青来报,资中东门大开,有军马出城,向我营寨袭来。”
赵林闻言,急问曰:“兵马几何?”
亲卫道:“黑夜中只探得数百火把,不知其军几何。”
赵林思忖一番,猜测约莫有万人左右,想来是张任留下一部人马收编高沛部,只率领白日里那万余蜀军来袭营。
也是赵林先前吃了未曾派出斥侯的亏,在蜀军撤退后唯恐张任夜袭营寨,遂多留了个心眼,派出数名乡党可靠亲卫充作斥侯哨探,盯住资中西门。
果然探到蜀军夜袭!
思忖至此,赵林扶着陈安躺在榻上,言道:“泰宁在此安心休养,待我退了蜀军再来为你换药。”
言罢,长身而起,疾行出帐。
陈安躺在榻上,侧头看着飘荡不休的帐帘,耳中铁甲铿锵之声逐渐远去,继而是一道熟悉的传令声。
“敌军夜袭营寨!速速擂鼓聚兵!”
那声音依旧洪亮有力,陈安却知道赵林不过是为稳定军心而强撑。
方才扶起他的手臂,分明略带颤抖,己是疲累的迹象。
少年费力的抬起头,看了看双腿上染血的绷带,心道:“主公,安足不能行,不能再为主公遮挡箭雨...主公千万要小心。”
战鼓响起,营中尚有一战之力的士卒纷纷披甲出帐,粗略看去,只余不足两千人。
赵林按剑立于战鼓前,见营中将士聚齐,抬手止住鼓声,高呼曰:
“诸位!白日里,我等以三千之众,退了数倍之敌,大获全胜,皆赖诸位将士用命。
今,蜀军夜袭,妄图趁我等疲敝,一举破我营寨,何小觑我等!
白日里,其兵力数倍于我,尚损兵折将而大败退走,今夜亦当再挫其锋,叫蜀中之人知晓我等荆州男儿之勇!”
言罢,见士卒疲敝,面带绝望之色,遂伸手接过铁枪,顿地数次,大吼道:
“我等困守绝地,背水守寨,退无可退。
然古之豪杰,多因逆境而奋起,成不世之功。
吾辈当效前人,燃满腔热血,以必死之心,求一线生机!
死战于此,或可绝处逢生!
怯而待毙,徒留笑柄!
赵某白日里曾立誓,只有战死的赵林,没有投降的赵林!
今夜,赵林死战不休!尔等愿随我壮烈赴死否!”
两千士卒多半曾受赵林亲自操练,此时见赵林慷慨激昂,决意赴死,受其悲壮英雄气感染,早将生死置之于度外,皆面露决然之色,齐声山呼曰:
“愿随将军死战!”
声震夜空,首传到行军中的蜀兵耳中。
赵林见士气可用,心下稍安,遂下令曰:“诸军依前番布防,死守营墙至天明便算成功,到时吾只有计策退敌!”
众军得令,又见赵林胸有成竹,便各赴其职,分守要地。
另一边,张任亲率一万人马向湔水东营行军。
资中城与湔水东营不过三里路程,方才营中灯火大亮,又传出山呼死战之声,张任隐约听到,猜测是赵林早派了斥侯盯住城门。
既然袭营之举己被赵林获悉,索性便放缓行军速度,命大军分作数队,每两队负责一面寨墙进攻,嘱咐领军校尉,须轮番攻寨,不可与敌喘息之机。
此时,远在江陵的诸葛亮夜观天象,喃喃道:
“子时七刻,阴阳逆折,黑月隐芒,灵犀梦断,乾坤易辙......吉凶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