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高温冻死
对于奥尔特云,李青松心中一直有一些好奇的地方。
那便是,奥尔特云……真的存在吗
虽然各种太阳系演化理论都支持奥尔特云的存在,且太阳系内部也发现过一些疑似来自奥尔特云的天体。譬如彗星、小行星之类,但真正的奥尔特云,不仅人类,李青松也从未观测到过。
据估计,奥尔特云之中的天体,单单是尺寸在1公里以上的,便可能有上万亿颗,就算是尺寸在20公里以上的,也大概有几十亿颗。
奥尔特云天体的总质量加起来,更是高达地球质量的五倍以上。
比五颗地球更多的质量便这样散布在太阳系的边缘,从未被任何人看到过。
如此之多的天体和质量结果却竟然从未被看到过,这似乎很难理解。但其实原因很简单。
奥尔特云的范围太过广袤了。
从距离太阳0.03光年到1.5光年之间的区域,都可能属于奥尔特云。
这一片区域的总体积约为1.17亿亿亿亿亿立方公里,五倍地球质量约为31025千克,将这些质量散布到如此广袤的区域之中,平均每一立方公里能分到的质量不过才万亿分之2.6克而已,大约等同于一颗p2.5颗粒的几百分之一。
五倍地球的质量看似庞大,但相比起如此广袤的区域仍旧太少太少,这里的物质稀薄程度仍旧太高太高。
要在如此浩瀚的空间之中寻找一颗尺寸可能仅仅几十公里,甚至几十米的天体,可不容易找到。
但验证奥尔特云是否真的存在,对于李青松来说具备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能让他完善自己的太阳系演化理论,更进一步增加对于宇宙太空的了解。
这从短期内看不到好处,无法转化为战力或者具体的技术,但长远来看极为重要。
人类文明,不,李青松认为,所有的智慧生命所掌握的一切知识,一切物理学理论,从本质上来说其实都是对这个宇宙的了解。
对宇宙了解的多少,决定了这个文明能掌握到多少知识,进而拥有多高的科技和战力以及生存能力。
而研究太阳系的起源,便是一种增进对宇宙了解的过程。
如果未来自己能到达更高级别的科技层次的话,自己还会对更多的星系,更大尺寸的宇宙结构展开研究。
在这个距离上,李青松操纵着众多无人探测飞船离开舰队,分散在了广袤的太空之中,如同一面筛子一般,开始在这一片广袤的太空之中细细筛选。
最远的无人探测飞船与主舰队的距离达到了约1亿公里。
以主舰队为圆心,以1亿公里为半径,如此,李青松的探测截面便达到了约3.14亿亿平方公里。
以此处为起点,假设奥尔特云边缘为距离太阳1光年,那么,从此处航行到奥尔特云边缘,便等于李青松扫描探测搜索了一个底面积为3.14亿亿平方公里,高约为1光年的圆柱体。
这个圆柱体的体积达到了大约2.951029立方公里,约占奥尔特云总体积的千亿分之二点五。
以现有理论之中,奥尔特云物体总质量为地球五倍,也即31025千克计算,假设这些物质是均匀分布的,那么扫描千亿分之二点五的体积,从概率方面计算,大约能发现7.51014千克,也即约7.5百万亿吨的物质。7.5百万亿吨的物质,以理论之中奥尔特云内彗星或者小行星的平均密度,也即约0.6克每立方厘米计算,这些物质,大约等同于一颗半径为67公里的小行星,或者300颗半径为10公里的小行星。总的来看,如果现有的太阳系演化理论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一趟旅程之中,发现奥尔特云宏观物质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一片浩瀚虚空之中,李青松便操纵着这支庞大的舰队不断的加速,不断扫描身边的所有虚空。
时间便这样悄然流逝着。
李青松发现自己所处空间的物质密度一直在不断的降低之中,从太阳系周边的每立方厘米约3到10个粒子,降低到了现在的每立方公分约0.05到0.1个粒子。
密度降低了十倍不止。
但很特殊的一件事情是,这里的“温度”却很高,甚至高达上万摄氏度。
在地球上,上万摄氏度的高温可以融化一切。但在这里,上万摄氏度的高温却什么都融化不了。
把克隆体丢到这高温里,反而有可能被慢慢冻死。
原因很简单,温度是有关粒子平均动能的指标。这里的粒子运动速度极快,便意味着温度极高。
但它们的物质密度却又极低极低,就算单个粒子的动能再高,从宏观来看整体能量依旧极低,如此便出现了高温与冻死同时共存的景象。
这似乎与之前的预计有些不太一样。李青松果断派出了更多的科研力量,开始就这一现象进行研究,试图找到导致这种事情的背后原因所在。
就算在这空无一物的浩瀚虚空,也仍旧会有太多太多李青松前所未见的物理现象发生。
这一次迁徙不仅仅只是迁徙,还是一次科研之旅。
时间便在不断的观测,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加速之中流逝着。
数年时间悄然而过,舰队终于加速到了预定的最高速度。
李青松的迁徙舰队要比当初蓝图克人的迁徙舰队速度更快一些,达到了4%光速,也即约1.2万公里每秒。
此刻到达最高速度,舰队加速停止,那始终笼罩整支舰队的,因为加速而带来的大约等同于地球250分之1的重力终于消失。
生活在滚筒飞船之中的蓝图人和克隆体们,终于不用再受那总是若有若无的,似乎总是将自己向一边拉扯的微小重力困扰了。
此刻,舰队与太阳的距离达到了1.8万亿公里,约0.19光年。
在这个距离上,李青松再度回头看向太阳。
苍穹之中,太阳仍旧异常明亮,极为显眼。
在这里看到的太阳,其视星等仍旧有约-6.34等。
如果站在地球上的话,金星是全天除了太阳月亮外最亮的天体。但它的亮度也仅有-4.89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