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自适应通信技术!

李阳的话,瞬间吸引了包括谢康在内的,一众研究人员。

他们纷纷围上前,紧盯他指出的位置。

果然!

在五分钟的时候,超磁体系统的输出突然失常,使磁场变得不稳定。

这一幕,让研究人员们非常不解。

“怎么会这样?”

“超磁体系统的磁场输出,怎么会突然失常?”

“我们项目组的这个超磁体,算是龙国最厉害的设备了吧?竟然也会……”

“……”

他们想过很多方面会出问题,唯独没有想到,会是硬件上的原因。

谢康也是眉头紧锁。

“超磁体系统的问题?这……”

他也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一个原因,导致的问题。

就像研究人员们说的那样,这个超磁体系统放眼整个龙国,也是最为先进的一个。

怎么会出问题呢?

李阳问道。

“谢教授,这个设备之前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吗?”

谢康摇头。

“没有!”

李阳:“明白了,应该是这个试验引发的‘并发症’,使得超磁体系统故障了。”

毕竟是要持续稳定输出磁场,还是要与高强度的等离子体鞘套发生作用。

这个超磁体系统,怕是超负荷运行了。

谢康犯难了。

“这不就意味着,我们要升级设备了?”

李阳笑着开口:“是这么个道理!”

谢康顿时愁眉苦脸。

“这设备是从欧西那边进口的,价格高昂不说,现在他们怕是不会卖给我们了。”

不仅是这种超磁体设备不卖给龙国,其他的高尖端设备,同样中断了售往龙国的渠道。

明面上说,是产能不足,需要优先供给其他国家。

究其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无非就是认定了龙国目前的技术,还无法自主生产这些前沿尖端设备。

欧西某些国家见龙国军事、科技水平发展越来越快,眼瞅着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龙国会超过他们。

为了遏制龙国的发展,只好出此下策,试图阻碍龙国的成长。

所以,超磁体设备很难再从国外进口。

李阳闻言,也是犯难。

“如果不升级设备,这个试验怕是很难继续进行下去。”

欧西国家的事情,他也知道。

据他所知,他们限制了很多设备出口到龙国,诸如超磁体设备、光刻机,还有很多救死扶伤的医疗设备等等。

即便龙国加价,他们还是不愿意出售。

归根结底,就是不想龙国发展太顺利。

研究人员听到谢康和李阳的话,脸上也是忿忿。

“欧西的设备也不过如此吗?居然连这点儿强度的试验都坚持不住。”

“话虽如此,一方面我们的强度的确很高,另一方面,他们卖给我们的设备,肯定不是最好的!”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这次的尝试,宣告失败了?”

“……”

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沉重。

就在这时,李阳无意中听到研究人员们的讨论,脑海中瞬间灵光一现。

他望向人群,问道。

“刚才是谁说的?”

研究人员们顿时一惊,以为李阳是怪罪他们抱着悲观的态度。

李阳很显然也注意到这一点,补充道。

“刚才是谁说的,我们不要一味去控制等离子体鞘套中的带电粒子,而是要去适应、顺从它?”

闻言。

众人惊讶的同时,也有些疑惑。

这话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啊?

人群中,一位研究人员惊疑不定的举起手。

“李工,是我说的……”

李阳接着问道。

“这个说法非常好,说说你的理解!”

这名研究人员还以为自己说的太唐突,李阳要责怪自己,没想到还受到表扬了。

他脸上一喜,陈述道。

“我的想法是,高温摩擦形成的等离子体鞘套,其实它本就自成一体的系统。”

“不管我们用通信技术去进行减弱,还是利用磁场去降低带电粒子活动,其实都是在打乱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既然如此,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思路?”

“不要干扰它本来就正常运行的系统,若是与它共同存在,融合进这个系统,成为它的一部分?”

李阳认真的听完他的讲解,然后鼓掌,夸赞道。

“你的分析,打开了我的思路。”

“或许…我们可以不借助这个设备,也能彻底解决黑障问题!”

他脸色激动,眼睛更是闪烁着精芒,身上充满了斗志。

就在刚才,这名研究人员的话,让他忽然想起,在刚进入团队时,看到的一些文献资料。

李阳转过头,向谢康问道。

“谢教授,还记得你给我的一份资料,上面记载的关于自适应通信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详解吗?”

谢康回想了一番,然后点头。

“记得,当时这份资料你看了许久,说是难度不小,但十分有趣。”

李阳点头。

“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自适应通信技术,利用驻波检测和自适应码率穿透等离子体鞘套,设计一套完整的自适应通信系统,让我们成为等离子体鞘套自成一体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谢康皱起了眉头,对李阳提出的这个提议,一时间有些疑惑。

李阳说的这些方法,他都知道。

但结合在一起,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而且还会相冲突。

其中他谈到的自适应通信技术,其实是一个应用很广泛的技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当我们的手机信号弱时,它会自动从高速模式切换至低速模式,通过降低信息率来适应信息传输环境的恶化。

这在三大运营商通信领域,十分常见。

可用在黑障领域,却是有着许多难度。

“李工,我倒是大致明白了你的想法,但是……”

“要实现这一技术的前提,是需要信道反馈机制的,发射机要实时感知信道容量的变化。”

“飞行器上是无法实现这一目的的,因为飞行器的遥测系统乃是单向通信系统,发射机无法实时获得反馈信息。”

李阳非但没有因为谢康的话而沮丧,反而兴奋的点头回答。

“谢教授说的这些都没错,也是自适应通信技术应用在航天器上的困难之处。”

“但谢教授您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

谢康微惊。

“哦?”

李阳:“谢教授,您是否注意到,上次那份文献资料的分析中,写明了一个实验结果,那就是:”

“在碰撞频率与等离子频率比值小于0.3的条件下,天线的驻波和等离子体中电波衰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