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来朝酷酷的橙子

第605章 西靖陕甘左宗棠

清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日,左宗棠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东乡左家棠,父亲左观澜,母亲余氏。

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以教书为业。从小左宗棠跟随父亲耳濡目染,后进入城南书院读书,受教于湖南大儒贺熙龄,受到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在求学期间,结识了胡林翼等同窗好友。

道光十二年,20岁的左宗棠参加乡试,中举人。

同年左宗棠与同乡富商千金周诒端结婚,入赘周家。

左宗棠在考中举人后连续参加三次科举,接连失利。

“左宗棠遂归乡务农,在湘阴东乡柳家冲买田70亩,自号湘上农人。”

“此时,左宗棠将精力集中到经世致用之学上,关注地理、军事,尤其注意边疆史地的研究。”

“道光十七年左宗棠担任醴陵渌江书院的主讲。”

“两江总督陶澍路过醴陵,左宗棠应醴陵县令的邀请,为陶澍作楹联。”

“联中左宗棠巧妙地嵌入了当年道光帝钦赐陶澍印心石屋之事。”

“此举得到了陶澍的赏识,陶澍与左宗棠彻夜交谈,此后二人来往不断。”

“道光十九年陶澍去世,陶澍好友贺熙龄邀请左宗棠教导陶澍幼子陶桄。”

“此后,左宗棠在陶澍老家安化小淹担任陶桄家教长达八年时间。”

“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左宗棠十分关注战事,对于清廷官员的腐败无能十分痛恨。”

“鸦片战争战败后,林则徐被发配新疆,左宗棠对他十分同情。”

“在陶澍老家教学中左宗棠借阅了许多陶家藏书,获得了不少军事、地理知识。”

“道光二十四年教学多年的左宗棠用多年来的积蓄购买了湘阴东乡柳家冲的一块70亩的田地,左宗棠在门前提署柳庄,从此离开周家定居于此。”

“道光二十八年胡林翼向林则徐推荐左宗棠出任幕僚,但左宗棠在陶家忙于教学,未能赴任。”

“道光二十九年,左宗棠在长沙开馆教学。”

“同年,林则徐路过长沙,与左宗棠见面。”

“双方交谈甚欢,林则徐称赞左宗棠为不凡之才。”

“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在湖南太平军连下道州、郴州,并进逼长沙。”

“为躲避战火,左宗棠举家迁至长沙与湘阴交界的东山白水洞一带。”

“好友胡林翼向时任湖南巡抚张亮基推荐左宗棠。”

“张亮基对左宗棠十分看重,三次邀请左宗棠出任幕僚。”

“加上胡林翼、郭嵩焘等好友劝说,左宗棠于咸丰二年入长沙城张亮基幕府,成为其幕宾。”

“左宗棠刚入长沙城仅四天,太平军便开始进攻长沙城南。”

“战事趋紧,而左宗棠指出太平军背水围城,清军援军已经扼其东北,太平军仅有西边的粮道可以通行。”

“左宗棠提出清军应派出一军截断太平军西边的粮道,这样可一举歼灭太平军。”

“但长沙附近的清军作战不力,拖延畏战,行动不一。”

“钦差大臣徐广缙畏缩不前。张亮基死守长沙城80天,太平军见久攻不下,遂撤军。”

“左宗棠因守长沙有功,清廷下旨将左宗棠以知县用,并加同知衔。”

“后左宗棠协助张亮基训练兵丁、整饬吏治,又因镇压浏阳会党征义堂有功,授直隶同知。”

“张亮基后调任湖广总督,左宗棠随之前往湖北。”

“张亮基十分信任左宗棠,将军事后勤、州县公务都交给左宗棠处理,并称赞道此君天下才也。”

“咸丰三年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左宗棠不愿随之前往,又转投湖南巡抚骆秉章,为其幕僚。”

“在湖南,左宗棠为湘军筹办粮草、军械物资,又协助骆秉章革除弊政,稳定湖南物价。”

李白:咸丰帝也对左宗棠特意垂询,令左宗棠十分感动。

咸丰八年在骆秉章的保荐下,左宗棠加四品卿衔。

同年,骆秉章以贪污渎职的罪名,参总兵樊燮。

樊燮串通满族勋贵,又向朝廷举报左宗棠以幕宾身份把持湖南军政要务。

咸丰帝下令密查,并称如左宗棠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

左宗棠一度身陷险境。在郭嵩焘、胡林翼等人的帮助下,左宗棠幸而脱险。

当年左宗棠向骆秉章告辞,结束了自己的幕僚生涯。

咸丰十年朝廷命左宗棠襄办曾国藩军务。曾国藩请左宗棠在湖南招募军队,以援助安徽战事。

左宗棠利用其幕僚时积累的人望和威名,招募了大量湘楚旧将和湘军旧部,一个月内招募了5000人。

在训练后左宗棠率军开赴江西同太平军作战。左宗棠先后攻占德兴和安徽婺源。

当时曾国藩与太平军在江西安徽一带反复拉锯,左宗棠率楚军进入江西后多次击败太平军,解曾国藩燃眉之急。清廷以军功授左宗棠太常卿。

咸丰十一年咸丰帝逝世,同年,慈禧联合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解除顾命八大臣的职务。

为笼络人心,慈禧重用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方实力派,左宗棠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器重,出任浙江巡抚。

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抚后,率军进军浙江。

当时浙江仅衢州一城为清军所控,其余皆为太平天国所控制。

左宗棠进入浙江后,李秀成弟侍王李世贤率军进攻衢州。

左宗棠与之多次交战,化解了李世贤对衢州的进攻。

此后左宗棠转守为攻,在半年中连下汤溪、龙游、兰溪,后攻占金华,又连克六县。

左宗棠利用洋枪队,在同治二年3月15日攻占绍兴。

此时,太平军在浙江仅剩杭州湖州二城。5月清廷授左宗棠闽浙总督。

同年十二月,李鸿章攻占苏州,后因立功心切又于同治三年3月攻入浙江嘉兴。

左宗棠不愿李鸿章插手浙江,遂急攻杭州,于3月31日攻克杭州。

清廷加封左宗棠太子少保,赏黄马褂。

7月左宗棠攻克湖州,浙江全境复为清廷所得。清廷以功授左宗棠恪靖侯。

左宗棠在同治四年至五年间的两年里调集各路人马,基本剿灭了福建境内的太平军残部。

左宗棠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

左宗棠在与洋枪队的协同作战中,他更是充分认识到了西洋武器的威力。

因此他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创办了不少军事企业、机构。

左宗棠十分重视新式战舰在海战、河流作战中的作用。

在与太平军作战间隙左宗棠就命人在杭州仿制了一艘小轮船。

“在与太平军的战事结束后,左宗棠将精力投入到加强海防,抵御外敌上。”

“1866年左宗棠抵达福州,当年便向清廷奏请创办福州船政局,并很快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开工。”

“1866年西北战事趋紧,清廷急调左宗棠赴陕甘,平定回民起义与捻军。”

“左宗棠一直关注福州船政局的建设,其发展一直为左宗棠遥控指挥。”

“在左宗棠的领导下,福州船政局逐渐发展起来,先后建成军舰34艘,具备自行设计建造军舰的能力。”

“同治五年清廷令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平定西北战乱。”

“就任后左宗棠分析了西北局势,他认为应该先消灭捻军,后平定回民起义。”

“因为捻军战斗力更强,对于清廷威胁也更大。”

“进入陕西后,左宗棠初战失利。”

“左宗棠原定计划包围消灭捻军,而作战灵活的捻军粉碎了左宗棠的包围圈。”

“捻军连克安塞、绥德等地。”

“同治六年十一月捻军兵锋直达保定,威胁清朝统治中心。”

“清廷朝野震动,左宗棠因作战不利被夺职。”

“捻军虽然未被歼灭,但从河南转战陕西、河北等地,未能建立根据地,反而出现了孤军深入,缺乏后勤补给和兵源的致命弱点。”

“左宗棠针对捻军孤军深入,而无后援的死穴,对捻军采取画河圈地,不断缩小包围圈的策略。”

“最后将捻军消灭于徒骇河边。左宗棠因消灭捻军而受到“觐见天颜”的机会,他进入北京紫禁城觐见慈禧太后,并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褒奖。”

“在消灭捻军后,左宗棠回到西安,全力对付回民起义。”

“左宗棠先是通过“剿抚并举”的手段先收服了回民起义军董福祥部。”

“后攻下董志原,逼迫回民起义军撤往金积堡。”

“1868年5月左宗棠兵分三路,进攻甘肃的回民起义军。”

“战事持续一年半,尤以金积堡的战斗最为激烈,左宗棠所部大将刘松山在战斗中阵亡。”

“在左宗棠的围攻下,回民起义军最终支撑不住,在同治九年十一月年向清军投降。”

“左宗棠接受回民起义军首领马化龙的投降,左宗棠在其召回各地回军后,将马化龙及其全家杀死。”

“左宗棠在此后又继续进攻河州。西宁等地的回民起义军。”

“最终于同治十二年九月攻下回民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肃州城,白彦虎带领回民起义军残部退往新疆。”

“左宗棠因平定回民起义有功,而被授以协办大学士,次年又晋升东阁大学士。”

“同治六年,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联合地方分裂势力占领新疆南部。”

“并在之后占领乌鲁木齐与伊犁,大有吞并全疆之势。”

“陕甘回族起义军残部白彦虎等人又逃亡新疆与阿古柏合流,共同反清。” “而沙俄又以“帮助中国收复领土”的幌子,侵占伊犁。”

“清廷官僚对于新疆的态度分为塞防,海防两派。”

“左宗棠则认为,塞防海防皆不能放弃。他”

“向清廷陈述了新疆对清政府存亡的厉害关系,并指出,如果失去新疆,则陇右、蒙古等地皆会受到威胁。”

苏轼:光绪元年清廷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并督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为收复新疆制定了先北后南的策略。

先进攻乌鲁木齐、伊犁等地,然后直捣南疆阿古柏的老巢。

为准备西征新疆,左宗棠积极筹办粮草物资。

而清廷还拖欠西北军费2100余万,对于左宗棠西征新疆仅拨款500万两。

左宗棠不得不四处借款,左宗棠写信令胡雪岩筹办军费。

胡雪岩先后从外国借款1800余万两白银。左宗棠又命手下在哈密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并四处借粮。

经过一年的筹备后,光绪二年4月左宗棠亲临肃州开始指挥收复新疆的战役。

左宗棠命金顺、刘锦棠等将领从肃州出发,一路攻向古城,一路攻向吐鲁番。

率将士奋战,连克数城,并于10月会师乌鲁木齐。

到10月16日清军顺利收复乌鲁木齐,北疆大部分土地也重新为清廷所得。

但此时,英国突然居中“调停”,想要阻止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据理力争,指明英国调停的真实目的,并进一步阐明收复新疆的利害关系。

英国借“调停”阻止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企图宣告失败。

左宗棠摆脱了英国人的干涉后,开始了收复南疆的计划。

光绪三年三月左宗棠兵分三路进攻阿古柏布防的重镇达坂城、吐鲁番和托克逊,在不到半月的时间内连克三城,歼灭阿古柏军队一万余人,击溃了阿古柏在南疆的防守重镇。

在清军凌厉的攻势下,阿古柏政权内部发生内讧,阿古柏自杀,阿古柏集团分崩离析。

此时左宗棠收复全疆几乎已成定局,但英国又来“调停”,要求清朝允许阿古柏政权保留喀什葛尔数城,使阿古柏政权以此立国。

光绪三年八月,左宗棠命刘锦棠兵分两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收复了新疆除伊犁地区的所有土地,阿古柏残余势力逃亡沙俄。

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多次建议清廷在新疆设省,以加强对新疆的控制。

但此时沙俄仍占领伊犁地区,阿古柏政权的覆灭使沙俄继续占据伊犁的借口不复存在。

但沙俄仍然占据伊犁,不愿放手。清廷不得已,派崇厚与俄国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