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主动请缨

“从未说过。”孙权限目如炬,冷冷地说。

“何故不收天子所赐?”

毫无疑问,刘晔的言辞犹如引爆了一颗炸弹,一时间所有人的眼光都投向了李皓。

“呵……”

此时,李皓露出了冷笑。他目光中透出一抹阴沉,凝视着刘晔,缓缓说道:“我宁愿终身不做君王,也不要做那几月便成朽骨的虚名王者。”

说到这里,他挥手示意。立即,士兵们押住了刘晔。

接着,李皓命令下达:“传我的军令:由马超出任大将军,张昭和吕岱分任左右先锋。各家按约定派出兵士,总计两万三千,加上我派出的七千精锐,共集结三万大军……”

说到这,李皓稍作停顿,语气更显冰冷,“当年赤壁之战,曹操带着八十万人南下,周瑜只用三万人便破敌立功;黄祖之战中,正是马超立功助我把城破敌。这次……我相信马将军,也相信诸位——”

局势逐渐清晰……

这次曲折纷纭的朝议以成功聚集三万军队为结束,任命马超为统领进军柴桑。

其间,年轻的一辈如林羽、林峰始终默默注视这一幕,却一直未发一言。

直至朝议散场……

回到车上后,林峰才开口问林羽,“马超勇猛无双,张昭使一杆方天画戟出神入化,吕岱少年英俊且声名远播,兼三万大军在侧……”

然而话还没说完,就被林羽打断。

“表哥,请别说……”林羽笑了笑,笑得异常灿烂,但最终仍控制自己的心情,“这些人加起来都不够给关羽塞牙缝呢?”

……

江夏,连接安陆和襄阳的官道上。

“驾,驾——”

赶马的人不停鞭打催动。

健硕的双马快速踏步前行,尘土四起,车速飞快而过路人惊慌躲避。几个被吓到的豫州人尖利抱怨着:“这么快是要投胎吗!”

马车里是庞统、李阳、罗明。

后面的骑兵紧跟保护,但更多的是为了监视他们,防止庞统一行私自回东吴。

“蜀吴之盟终归破裂!”

“大督军……”

随着庞统的一阵长咳,他显得极其痛苦,仿佛每一声都在刺痛着他的身体。

自从他多年的顽疾经华佗医治有所好转之后,还从未有如此频繁剧烈地咳嗽过。但鲁肃依然保持着对外部战场高度关注的习惯。

襄樊战场传来佳音,有关麒火烧樊城等捷报频频传递至他的耳旁。曹仁自刎、其他魏将战败的消息,同样让庞统意识到了一个重大的机会。

当襄樊与宛洛联为一体时,对曹操而言意味着什么?

那就是要全力防守许都。此役成败将决定是荆州能否进一步扩大领地或是止步于此划疆而治。

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不能失败的仗!

所以,曹操势必会从西线或淮泗区域调走军队支援许都前线。

与此同时,东吴在淮泗连战连捷已建立良好态势,此时应当乘胜北进强攻寿春再逐鹿中原。这样一来,可确保东吴占全沿海领土,并利用水师稳固驻守新地。

若实施这套战略部署,无论谁防守,即便张辽驻守寿春,也会陷入困境。

就在一切都似乎安排妥帖准备实施之时,事态陡然生变。孙家继承人李阳揭示了东吴突然攻打长沙和江陵的计划。

得知这一消息的庞统一时心急交瘁。本已规划好的宏大图谋,却在瞬间变得遥不可及。他知道这样的选择将无可挽回地改变未来格局。

尽管已经意识到局面难以扭转,但仍怀一线希望的庞统迅速乘车赶赴襄阳意图补救。

此时的关羽父子正在专注于襄樊战局。荆州是否准备好抵御东吴的奇袭还是未知数。而这背刺之举几乎势在必得。

但是正因此种形势更增添了鲁肃深深的忧虑。并非因东吴攻下荆州有多难或者关氏难以战胜的问题,而是胜利带来的长期隐忧:

若东吴取胜擒获关羽、关麟怎么办?若放他们,他们必然反扑。一旦这样发展下去,则东吴与荆襄之间难免再度战火频燃。而且东吴夹在两股势力中间,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蜀汉的覆亡或许不是最大顾虑,因为即使擒杀关羽,刘备仍在益州掌控大局。放虎归山必将带来更大

然而李轩清晰地意识到,唯有坚定抵抗曹魏,联盟才能笑到最后。

不得不提的是,这位时代中的战略家与诸葛瑾、司马懿并驾齐驱。他是东吴最坚决的声音,本属于“鹰派”,却因时局所迫,选择了比和平主义更为温和的道路。而现在,他敏锐察觉到维系已久的三足鼎立之势将被打破,并且预见到这可能导致整个东吴的毁灭!

“糟糕!糟糕!”

“东吴将陷入危难!”

这些忧虑在他心中不断回响。

孙凌凝视着李轩猛烈地咳嗽,不由得询问道:“大将军为何如此坚持这个同盟?父亲始终觉得荆州原本就是东吴的领土,对此情有独钟……”

李轩艰难回答:“无论是姓刘还是姓孙,对荆州的归属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曹操最善于利用‘驱虎吞狼’的战略……”

他边拍打胸口,语气沉重,“群雄逐鹿的历史中,那些英雄豪杰相继败亡……都是因为这种策略啊,孙刘之间一旦内斗,最终得益的只会是曹操。孙刘若能携手,则还有机会蚕食逆魏的势力。”

李轩的话语虽轻却满是无奈和悲伤……

年轻的孙凌难以理解,目光也无法远见数年后的变局。

孙凌只是淡淡说道:“可是现在突袭已经开始,大将军前往襄阳城,岂非以卵击石?根据父亲指示,当务之急……是我们趁乱逃离东吴吧!”

事实上他们有逃跑的机会——在四个月的观察后,孙凌已找到看押他们的一些破绽。但李轩自始就坚决反对:“如果我们逃跑,这个天下就要变成曹操的了……”

“即使踏入龙潭虎穴,”李轩苦笑着说,“为了用我俩做人质换取停战,我愿亲自会见关羽。希望这次能让局势有所转机,双方各退一步……”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渐弱几乎气如游丝,心中的忧伤正消耗着他最后的力量。

在他脑海里,“唇亡齿寒,联盟能保吴蜀安全。”这样的信念挥之不去。尽管面对现状,他知道仅凭自己的身躯不足以左右全局;但仍选择作为维持联盟的最后一道防线!

成功与否将决定未来是否由逆魏一统山河,抑或还能再争取一线生机。

于是,他继续命令道:“加速……不用管我的身体……我能坚持得住!”

---

消息传递到曹魏的速度甚至晚于到达江东:由于新野的投降令宛城与襄阳连成了一线,纵有关羽派遣骑兵回报,许多士兵仍然不敢穿越这片死亡之地而绕路经其他路线抵达邺城禀报曹营的困境。

秋天夜里,几个疲惫不堪的斥候疾驰入邺城市门。一名卫兵高声问话,斥候立刻回答:“八百里加急军事紧急通知,请尽快开门!”

大门缓缓打开。

不久李谋闻讯醒来,迅速穿衣,知道很快全城都将知晓噩耗。

烈焰烧尽之后,樊城等地满目疮痍——到处布满了骨骸与破碎武器。贾诩、程昱等大臣聚集在曹操寝室,神情严肃讨论着这一系列变故。贾诩尽力保持镇定,而程昱焦急地搓着手;其他人如司马懿和陈群也陆续赶到。

当曹操匆忙走出房间,头发松散着,只披了件睡袍问道:“这么着急?到底发生了什么?”

程昱不安地答道:“襄樊之战已失败告终,大火焚烧殆尽,多位将领不幸殉国……幸好宛城尚未向首都进军……但是我们的防守优势不再存在!”

此时,众人震惊不已。曹王睁大双眼环顾四周,在恍惚间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我是不是还没完全醒过来?”他低声呢喃着。

\"所有人都退下——\"

随着曹君的一声怒吼,众人虽然满脸焦急,但无人敢触碰他的底线,只是颤抖着往后退。

曹君似乎想回床上继续未完成的梦。但他一躺下,心中却清楚如镜:程大人是他的太阳,从不说谎。

那么……

族叔刘武……

樊城十万精锐……

新野、宛城怎么突然如此动荡?许都城前再无屏障了?

就在屋外文武官员忧心忡忡地小步后退时,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传来,只见曹君挥舞手中的长剑劈碎了一件古玩。同时传来的还有他扬起的声音。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我族叔刘武,那是天将军,怎么可能死去?不……他还在世,他活着!”

这一刻,这个刚刚封为魏主的男人忽然陷入了癫狂。

“不可能……绝对不会这样!”

刘璋低头呜咽地跪在曹君面前,后者伸手颤巍巍抚平刘璋凌乱的发角。这位统领南方的大将之死让曹君瞬间憔悴了不少,他见到了自己最珍视的儿子刘璋,更加感到内心的脆弱:“刘和走了,刘武也去了……老战友们都牺牲了,孤身边可信赖的人越来越少了。”

刘武的逝去对曹君造成了巨大打击,甚至面对严峻局势,他不再提樊城的战况,只字不提与荆州、宛城相连的情况。现在,许都的安全成了首要任务。然而,提及此让他难以忍受七万魏军化为灰烬的事实。

尽管头痛不已,但他必须面对。“儿呀,形势险峻,你能否率兵出击宛城,解救许都之急?”

刘璋主动请缨。失去了襄樊战线后,现在的许都城看似坚固实则缺乏优秀指挥者。再加上父君晕厥,儿子们必须站出来为国分忧。